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颖

摘 要:博物馆是文物收藏、保护、利用之所,其需要通过馆藏陈列展览来达成社会教育、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培养等作用。但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博物馆馆藏陈列展览面临陈列展览缺乏创新、展览设计内容单一、陈列展览空间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对问题的致因加以分析,才能形成针对性解决策略,包括融入VR技术实现虚拟展览,给予参观者近距离观察馆藏的机会,需要融入信息技术,让参观者扫描二维码获得更多展品信息。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展览工作;思考创新

如何实现有效的陈列展览是我国所有博物馆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故宫博物院年陈列展览的馆藏只是所有馆藏的5%,这代表一个人若想将其馆藏都参观一遍需要20年时间。由此可见,传统的陈列展览方式已经难以保证馆藏的价值得到发挥,也不能充分对接参观者多元化的参观需求。创新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主要内容

博物馆陈列展览主要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基本陈列必须要符合本馆特点,镇馆之宝以及其他重要文物的摆放要合理,形成博物馆特有的气场。而专题展览则是以历史、器具、艺术、民俗等为具体主题的展览。专题展览可以让参观者了解本地历史,熟悉传统民俗,认识本地文化脉络,对于建立群众文化自信很有帮助。不管是基本陈列还是专题展览,其都有以下具体工作内容:

第一,选择陈列展览主题。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都要有其最为精准恰当的主题,主题确定之后才代表着对应的展览工作已经开启。其在整个展览活动中有首环的重要作用,对之后的程序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其属于统领地位。主题确定之后代表展览的文物性质、种类都已经确定,相应的准备工作也自然而然对接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操作流程得以推进。所以主题是否精确得当,对于后续陈列展览现场管理以及风险防控等有直接意义。

第二,核心展品、辅助展品的确定。主题选定后进入展品选择环节,要从众多展品中找到最符合主题的馆藏,然后对应匹配相应的附属展品,二者要有关联性。展品确定完毕,需要按照相应规定对其展开全面的保护。例如,展柜的选择以及防腐防氧化措施等,尽量避免其受到环境影响缩短寿命。

第三,展厅确认。展厅必须和主题设定相符,需要考虑展厅的面积、特点等,需要事先考虑妥当,合理利用展厅内部构造、布局,为展览增光添彩。还要详细了解展厅温度、湿度、通风等情况,以加大对馆藏的保护力度。

第四,制定陈列展览方案①。考虑主题、展品、展厅情况之后,再考虑展品具体的进入次序、时长、数量安排等。这些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能够有效保证展览的顺利进行,也能够不断吸引参观者重复参观,提高到馆率。

第五,陈列展览形式的设计。一般而言,大小展览都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接,在合作过程中博物馆作为甲方,会对设计公司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会对展览形式具有明显的影响。

第六,筹集经费以及经费利用。这一点对于大型展览尤为重要,缺乏资金无法进行展览活动,不科学利用经费会导致博物馆资金浪费。所以必须要提前了解经费情况,对其规模以及使用方向都有明确的计划。

第七,设计、施工的招投标。博物馆进行展览之前必须要对展厅进行设计和施工,其中涉及招投标环节,要对投标者进行严格审核,必须要和有资历、有能力的企业合作,才能有效降低风险。

第八,签订展览合同。必须要让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来负责合同审核,避免合同陷阱,保证彼此利益得到保护。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双方要敲定违约责任,避免后期产生纠纷时无法界定责任以及违约金多寡。

第九,提前寻找专题展览专家,听取專家对展览、展厅设计等方面的意见。这一环比较重要,最好在主题确认以后及早联系专家,力争专家的全程指导。

第十,根据施工合同、设计图纸等来监督陈列展览的展厅施工情况,并及时调动各方准备展品,对展品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尽量降低移动风险,保证展品的安全。

第十一,对展厅、展品、展览程序等进行最后的确认,并验收展厅工程。管理者在此环节对之前工作进行回顾,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发现其中短板,为下次展览积累经验。

2 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放眼目前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笔者通过广泛比对,发现最容易发生且最广泛的问题就是陈列展览方式陈旧、展览设计内容不够丰富以及展厅空间布局及利用不够科学。

2.1 陈列展览方式有待创新

第一,以往的陈列展览大多是将展品放在封闭式展柜中供参观者观看,或者有的虽然敞开摆放,但也设置了有效的阻隔措施。这种形式的展览往往让参观者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感,不利于观众体会展品的内涵。

第二,缺乏展品信息的精细化介绍。这一点主要表现为解说员话术匮乏、展品信息牌信息量不足,不能让参观者获得更多展品信息,导致参观者有走马观花之感。

第三,缺乏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希望对展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或者能够对展品进行全角度的观察,而封闭式展览不可能满足观众这样的需求。在展览中融入VR、三维成像技术等,可以让参观者梦想成真。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在此类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还存在技术、成本上的瓶颈。

2.2 展览设计内容有待丰富

展览设计需要针对展览活动的灯光、色彩、招牌、道具、造型等形成详细的设计方案,还需要对接展厅实际情况、展览深层次要求进行必要的创新,这样才能打造出全面的、精细化的展厅环境。目前来看,大部分展览设计内容少,灯光要么昏暗,要么过于明亮,装饰色彩往往和展厅主题冲突,其中的装饰品,如绿植等和展品的蕴意不同,不能浑然一体。甚至有的设计单位不能很好地了解博物馆具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情况,展览设计和这些先进的技术不匹配,反而降低了展览效果。尤其是精细化设计不足,未能和博物馆积极沟通,获得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展览设计和博物馆初衷背离。

2.3 陈列空间布局有待调整

第一,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有一定冲突。这种冲突影响了空间布局,让二者不能浑然一体,这种情况也和最初的主题探讨、展品选择缺乏精细化管理有关。或者核心展品和附属展品的分配不佳,让人感觉主次不清,不利于参观者去理顺对应的历史文化。

第二,专题展览的展柜设计不合理,拿取堆放不方便,或者没有考虑参观者视角,导致参观者体验不佳。尤其是展品较多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尤为明显,会让参观者有“不过如此”的不良感受。

第三,展线安排不合理,不能保证参观者按规定路线参观完所有展品,造成参观者随意参观,影响了展品对参观者的精神教育效果。尤其是具有时间维度的展览,若是缺乏有效布局,往往会使参观者有时光碎片的感觉,不成体系、凌乱不堪,不利于参观者了解那一段历史。

第四,在布局上有时忽略了给智能设备预留位置,投影仪、VR设备等不能嵌入到最佳位置,导致展览活动受到影响。有的展柜将防火系统遮盖或者遮挡了智能视频头,导致现场出现监控死角。有的展柜和电源开关冲突,每次都需要挪动展柜才能完成开关电源的操作。①

第五,不能有效利用展厅的特殊构件或者构筑物,造成了展览空间的巨大浪费。例如,展厅中有承重梁柱,其占地面积大,并将整体空间分割,造成了不良的视觉影响,而设计者没有有效利用梁柱表面,结合色彩设计来追求展览空间的整体性。

3 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发现,博物馆陈列展览必须要抓住主题、展品、展厅、展览顺序等环节来保证陈列展览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处理好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关系,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宣传教育效果。但现实中陈列展览方式缺乏创新、展览设计内容单调、陈列展覽布局不科学都会影响陈列展览效果。这其中涉及管理者本身素养、智能技术融入、设计者水平、馆藏资源系统性等因素,笔者针对这些因素给出解决策略。

3.1 结合现代科技,创新陈列方式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来拉近展品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展品进行全角度观察,甚至通过传感器来体验展品质感。将交互设备和陈列展览数字平台关联,让观众对现场展品进行大概了解,方便形成科学的参观方案。

第二,利用二维码、条码技术实现展品介绍。参观者只需要利用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条码,展品更为详细的信息便会展现出来,而且还能通过小程序实现全面观察和局部放大,改善参观者体验。

第三,融入VR透明屏滑轨、全息影像、传感技术等,让陈列方式得以突破。以VR透明屏滑轨为例,其在智能系统操作下缓慢滑动,能够将后方展品放大甚至显示展品内部结构,便于参观者发现展品的细节,以及掌握展品内部构造,对展品有全面了解。①

3.2 结合馆藏资源,丰富展览设计

想要在展览设计当中综合安排好灯光、色彩、招牌、道具、造型等因素,就必须积极了解展品。因为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二者要在固定时间里更新展品,所以展览设计必须要对博物馆的所有馆藏有整体了解,对展品材质、性质、形状、大小、薄厚等有充分掌握。例如:有的展品的纹理需要灯光处理,如木质文物需要通过其纹理表现历史沧桑;有的展品需要现场有音频同步呈现,需要匹配音频技术,如编钟类文物需要通过声音来提升现场气氛;有的则需要将展品植入到一个仿古环境里,如玉石类文物需要植入虚拟的原始地脉之内,对其形成过程予以展示;有的属于挂轴,需要悬挂于墙上,如出自文豪大家的笔墨山水画等;有的属于珍贵藏品,需要匹配封闭展柜,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些都需要有针对性设计方案,若是缺乏对馆藏的了解,则设计达不到精细化。另外还需要考虑整个展厅的氛围,利用色彩、绿植等进行氛围调动,这就需要对色彩、绿植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做到精准配备。再者需要积极和博物馆负责人沟通,了解他们具体的展览要求,对先进设备的尺寸大小做到精准掌控,避免设计环节影响导致的展览问题。

3.3 调整空间格局,优化陈列设计

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在一定时间内都是需要更新展品的,一般基本陈列更新频率为3~5年,专题展览则是数月到1~2年不等。如此能够形成优良的空间布局,可以保证基本陈列、专题展览的呼应和及时更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空间格局调整,让陈列设计得到优化:

第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抓住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关联,解决二者冲突。基本陈列主要彰显博物馆本地文化特色,展品有当地的古代矿石、植物化石、原始陶器等;专题展览需要以历史印记为主题来合理搭配展品,并且要根据展品的特点,合理安排空间,让基本陈列的内容在专题展览中得到细化。实际上这很考验展览设计者的能力,其往往需要了解所有展品的共性,抓住共性来布置空间。这也需要其和博物馆管理人员深度沟通,彼此阐述观点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才能达成完美的空间分布,避免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彼此割裂的问题。

第二,要认真设计出独创的展柜,既牢固又能很好拆分,或者可以变形,可以根据展品大小形状来随机调整,能够保证空间的有效利用。在展品较多时,需要考虑合理分布,既要保证每一个展品都有其既定位置,又要避免它们挤占过道或者其他空间。

第三,掌握空间维度,进行良好的参观路线设计。展厅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设计者抓住空间的某个维度来达成系统安排。例如:以时间轴走向来对展品进行合理布置,可以让空间显得有次序,不会凌乱;按材质分类,同时考虑每一材质时间顺序,保证参观者对不同材质的馆藏形成系统认知,比如本地同为纸质的馆藏,考虑其历史先后顺序进行具体的摆放;针对某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统一空间规划和利用,如作为文字载体的龟甲、竹简、布帛、纸、计算机。

第四,在空间设计上必须要全面考虑,要十分注意智能设备的预留尺寸。做到这一点需要和博物馆沟通,对其融入的信息设备、智能化设备的尺寸展开测量,并合理预留位置。另外要对展厅排尺,对消防系统管道、监控系统、操作阀门等予以关注,力求避开这些对象,避免展览活动和设备日常管理形成冲突。对于需要经常推拉的展柜,尽可能选择滚轮,方便推拉归位。

第五,要积极利用展厅特殊构筑物和构件,保证空间布置的合理性。根据展厅举架、宽窄、形状以及展厅内部空间状态展开综合设计,结合具体的展品形成有效分配,既要保证展品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彼此呼应,又要让不同展品彼此间有紧密关联。可以针对展厅形状设计环形展柜,保证展柜和墙面的贴合性,减少展柜空间占用量。

4 结语

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必须要理顺具体工作内容以及顺序,务必要明确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间的关系,要抓住展览主题,综合安排人、材、设备等因素,从参观者心理、博物馆管理者心理期望入手,综合提高设计的合理性,综合考虑馆藏展开系统设计,有效融入智能化、信息化设备,保证参观者良好的参观体验。总的来说,必须抱着动态发展观来审视这一工作,避免思维僵化,更需要拥有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利用该制度来约束有关人员,保证所有人的工作积极性都能够被充分调动,内外部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机制,避免信息孤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1605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