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文化视角下国画技法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伟青

摘 要:中国国画艺术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国画创作技法也不断创新。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审美理念的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国画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作品,更多的是融入生活当中,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进行国画技法的创新,让国画不再拘泥于高雅的艺术殿堂,而是贴近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国画。文章对国画的发展及特点进行陈述,并对国画在跨文化视角下如何进行绘画技法创新进行讨论,让国画成为与时俱进的艺术门类。

关键词:国画;技法创新

0 引言

国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珍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技能也在不断创新。目的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将国画的内涵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国画,并把国画当成认识艺术与世界的工具。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国画艺术既是高雅的艺术作品,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想象,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国画更符合时代要求,散发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鲜活的生活力量。

1 国画的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古老的中国孕育了国画艺术的萌芽与发展。国画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虽然当时的国画仅是以动植物为主的石刻画,但国画艺术已开始萌芽。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文化逐步形成,国画艺术也开始跃然纸上,开始出现抽象类国画艺术,笔墨简洁精炼,人物鲜活生动,甚至描绘了很多民俗。中国也出现了很多国画大师,如顾恺之、谢赫等大家,国画也由开始的笔触简洁精炼,转向着重人物肖像画,形神结合盛行一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谢赫自创的“六法”,即气韵、骨法、应物、随类、经营、转移,使国画逐步注重整体造型和布局,国画技法开始注重立体感。到了隋唐时期,国画开始歌颂祖国的大好江河以及外藩生活等,国画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在隋唐时期,国画迎来了一次发展的高峰期,阎立本和吴道子以人物画为主,吴道子的宗教人物被誉为“六法俱全”,可见国画发展重视整体的完整性以及鲜活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画技法也在不断变化,所呈现的艺术效果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传递着时代思想信息。

2 国画的特点

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是一门民族文化传承的藝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国画起初被称为古画或者丹青,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画成为中国画的统称。中国画不论是内容还是艺术创作,都包含浓郁的中国文化与人情世故,可以说,国画既是生活与自然的缩影,更是文化生活的艺术体现。国画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①国画讲究“气韵生动”,既要把物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动静结合,体现物体的特点,也要把物体的气韵体现出来,传递绘画者的主观思想。例如,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墨虾》,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具有鲜活的物体形象,或静或动,每一只虾仿佛被注入灵魂,纸上的虾灵动活泼,每一根触须都带着灵活性,栩栩如生。齐白石先用淡墨绘体,再用色彩进行增色,体现虾这个物体外部通透的特点。虽然画法简约,但深含齐白石先生的思想深意,既有悠闲之意,更有追求自由的想法,可以说,虾是齐白石先生内心的写照。

②国画讲究“以形写神”,通过真实的形去传递似有似无的美妙意境。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以形写神”是指先重形,再透过形传神,形是创作的技法,想要传神,必须要有娴熟的塑“形”的技法,如此才能传递“神”的意境,把“神”表现出来,把“形”变得更加鲜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③中国画讲究“笔墨神韵”,笔为骨,墨为肉,二者融合,才能进行创作。笔法技巧讲究平、圆、留、重、变,才能让物体在纸上鲜活灵动。墨为肉,浓或淡,皆由墨法而定,焦、浓、重、淡、清相结合,才能让物体清韵别致。

④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焦点透视不能捕捉物体本身的神韵,光色变化亦不够传神。

⑤中国画讲究画面空间格局,物体位置的确定,代表着创作的意境。

3 国画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

3.1 传统文化与中国画发展

近年来,国画发展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国画的创作中,但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导致国画艺术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国画的发展。国画是中国的珍宝,是一门需要世代相传的艺术,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承,更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国画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体现出独有魅力。国画的内涵与审美艺术是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国画是传统文化的宣传者,传统文化是国画的根基,两者息息相关。国画艺术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那将失去意义,也脱离了历史传承下的艺术文化。

传统文化是源于生活的文化,既表现了社会的历史进程、人情世故,也传递了真、善、美。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以一种抽象的艺术体现在国画之上的。而这种抽象的艺术体现,可以让国画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百姓。国画只有融入生活当中,才能让静态的画作,变成有鲜活生命的艺术作品。只有真实地融入生活中,才能在生活中寻找到创作的灵感,才能更真实地还原传统文化带来的艺术震撼。

3.2 古典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

国画艺术离不开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哲学是国画艺术的思想主题,并逐步成为其艺术特色。纵观中国美术历史,不论是艺术理论思想,还是绘画技法等,都是建立在古典哲学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国画所创作的人、物、事件等都有其特定的审美情趣,细究之下不难看出,国画特征与儒、道、佛的哲学理论有关。“中和之美”是国画的总体情感风格,追求的是一种气息平和的艺术风格。例如,顾恺之作品《女史箴图》,以连环形式体现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女性在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哲学思想,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等儒家思想,而作品中正是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道家哲学思想对美的认识,可从“阴”与“阳”和“心”与“物”两个方面来分析。“阴”与“阳”是对立关系,是自然界生存法则,是一种自然之美,这种哲学思想体现在山水画之中,甚至提出“天人合一”思想,这是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也是国画艺术发展的基础。

可见,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哲学思想是一切文化传承的根基,国画一直根植于传统的儒、佛、道的哲學思想之中,自然形成一种创作法则,让国画形、神、意、气等都包含着浓厚的哲学思想意境。

3.3 当代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当代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意指“尽善尽美”的思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便以“真、善、美”为核心,以大国之气概面向世界,而国画的人文主义精神,正是在当代文化的影响之下,逐渐表现成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中国国画艺术受封建思想禁锢几千年,到了当代,很多腐旧的习气依然存在,但人文主义精神一直传承下来并在当代文化的影响之下逐步发展壮大。中国发展至今,新人文主义精神越来越贴近生活,更尊重人,世间人人平等,人人皆可以拥有拥抱幸福的权力。新人文主义精神不排斥任何科学知识,认为国画亦是文化,是传承,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只有以一种新的价值观来指导,国画才能与时俱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国画艺术是以抒情为主的,抒发心灵的美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境,是美化生活的艺术。

当代文化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国画,对国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国画创作不再拘泥于形式,更多是表达内心的情感,成为传递艺术气息的创作。

4 跨文化视角下国画的技法创新

在跨文化背景之下,国画创新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灵感不仅要从生活中汲取,更要海纳百川,涉及各个领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灵感碰撞出火花的基础,是艺术动力。如果创作没有灵魂,创新不足,刻意创新,那么不仅无法迎合社会的需求,反而会禁锢创作者的思想,很容易陷入创作的瓶颈。新时代国画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并且融入各个文化领域中,让题材更新颖,观念更突出,技巧更有创意,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4.1 观念具有创新性

人们的日常审美,是生活中不断积累形成的一种审美法则。艺术家与学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创新。例如,“黄金比例”应用于物理学当中,这是比例的定律,而这一定律应用在国画技法之中,使国画创作更赋有立体与整体感。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丰富多彩,美的定义越来越广泛,很多元素开始被发现,并且融入国画创作当中。国画艺术中,不管是哪个流派的画作,都有一种抽象意境,如“以形传神”“似与不似”等创作技法,都成为新式国画创作的技法。国画神韵不仅仅通过具体的物体来隐喻某一种思想,还可以通过抽象的创作传递某一种思想。例如,齐白石先生创作的《墨虾》,布局采用了“黄金比例”的手法,整体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虾的形态万千,每一个动作都代表某一种意境,甚至带有一种随意创作的技法,手法简单但不失大气。那种自然天成的艺术魅力,至今很难有人超越。齐白石曾说:“绘画的妙处就在于‘似’和‘不似’之间,如果太相似,那么会显得很俗气,不相似则又不被人所接受。”创作观念不仅要与时俱进,同时也要脱离生活,不能完全相似,反而失去神秘感,只有“似又不似”的技法,才能更好给予观者想象的空间。

4.2 画面构成新颖独特

在国画创作技法中,笔画的技法创新越来越独特,通过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对物体进行描绘与抒情。例如,兽毫笔作画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让技法更为清晰可见,勾勒效果明显,运线、布点施墨等技法更为轻巧。同时还有使用各类毛笔进行创作,毛笔规格种类多样,可以勾勒线条,可以着色渲染,可以题字等。每一种技法都在创新,甚至将刻印的方法应用到国画当中。一个画家想要创作出优秀的国画,就要把思想、文化、物体、风貌等技巧运用到创作之中。而这些创作都离不开通过笔墨来呈现,笔墨种类众多,为国画的创新技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诗文、书法、印章等技法与国画相结合,组成了中国国画新式的艺术特点。在装裱工艺的衬托之下,国画的艺术效果更为突出,更具有时代艺术效果。国画构图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内涵为主,以意境为重,以神韵为追求,追求画作的意趣。因此,在创作时构图不应受视野的束缚,不应受焦点透视的约束,应采用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等办法进行构图,进而达到理想的构图创新,表示画的深远意境。

4.3 色彩渲染丰富饱满

传统的国画技法往往注重简洁化,颜色的渲染过于单一化,而进入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对于色彩的需求增加,传统的简洁画法往往很难吸引到观者。因此,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用色,把真实的色彩以及想象中的色彩融入创作当中,让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仿佛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现在观者眼前一般。或者采用对立色的办法,在创作中将黑与白进行对立,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效果。或者以黑色为主色调,黑色给人一种眼前一亮之感,再渲染一些其他色彩,让立场顿时清晰可见,点睛之感跃然纸上,甚至有一种胸怀大志之感,很容易与观者产生艺术共鸣。色彩渲染让情感得到宣泄,想象内容具象化,视觉效果强烈,艺术效果突出,这种丰富又饱满的色彩渲染,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4.4 造型质朴具有感染力

简洁大方一直都是时尚的宠儿,越是简约大方的创作,越能激发观者的内心情感。国画创新浓墨重彩,给人一种广大之感,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领域间的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成为一种常态。新时代追求简约时尚,而国画技法创新,必须要与时俱进,要迎合观者需求,造型要朝质朴的方向改变,简单明了的想象力和线条清晰的笔墨,对于观者而言更有感染力。例如,百花盛开的春天,一张画作上,鲜花盛开争奇斗艳,过多的色彩反而让人眼花缭乱,仿佛每一朵都好看,但是每一朵花都没有特点一般,激不起一探究竟的欲望,不如选择某一种颜色进行着重下笔,造型一目了然,更能激起观者的欣赏欲望。

5 结论

国画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洗礼,不仅人文主义精神突出,更具有时代特点。国画非常重神“立意”,只有明确意境,才能进行创作,在国画发展过程中,有“意在笔先、胸有成竹、造物我做主”之说,国画的艺术价值就是透过物体创作,传递画带来的意境。近年来,国画对于意境越来越重视,认为现代国画不仅要立意清晰,而且要符合时代的艺术审美。国画艺术创新不应止步不前,需要不断追求,并融合各类文化带来的创作技法。现代国画艺术不仅仅限于艺术氛围当中,更多的是融入各个领域的文化当中,让国画内涵更为丰富,意境更为深远,提升审美情趣,特别是创新技法上,思想、手法、色彩、情感等都有一定的改变,让国画艺术更具有生命力,更贴近百姓生活,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国画艺术,并成为国画艺术的传承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1606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