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中地方非遗文化课程资源的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莉

摘 要: 为切实提高中职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国家在中职院校开设《公共艺术》作为必修课,同时要求各地、各校根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等自行确定教学内容。地方非遗文化资源是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文章通过对公共艺术拓展课程的需求、本地区非遗文化资源及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阐述,旨在对地方非遗文化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资源应用做一下梳理和总结。

关 键 词: 公共艺术;地方非遗文化;课程资源

教育部在《关于“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建议的答复》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作为中职艺术类专业教师,要有使命意识,将地方传统非遗文化和技艺发扬光大。

一、基于公共艺术拓展课程的需求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包含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衔接义务教育艺术相关课程,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2016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课程结构中,将课程分成两个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2]。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与义务教育艺术相关课程内容衔接。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艺术发展、职业生涯发展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等多元化需求的任意选修内容。

作为省级优质特色学校,我校从2014年起,就在各个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在上好上足基础模块的同时,积极发掘具有地方非遗文化的课程资源,增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遗技艺实践课程,不仅能够推广和传承地方非遗文化,也可以满足公共艺术拓展模块的课程需求,同时也在地方文化艺术教育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本地区非遗文化资源概述

红木雕刻技艺,自明代起就形成了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苏式”风格,入选江苏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名录,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之一。被誉为“红木之乡”的常熟,红木雕刻历史悠久,著名的雕刻技艺师众多,有明故宫建筑设计师蔡思诚,有以雕刻“苏东坡游赤壁图”核舟的王毅,有精于剔漆的杨士谦、顾思云。如今,常熟有红木雕刻厂1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常熟的红木雕刻不仅生产量大,而且以雕刻精细驰名中外。

笔者依托本校木作教学工厂,对红木技艺这一地方非遗文化进行课程开发,开展公共艺术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通过感知欣赏、创意表达、技艺体验、文化理解等环节对木雕艺术进行艺术体验,以达到认同传统技艺、理解地方艺术、传承非遗文化的目的。

三、非遗文化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作为走在教育改革前沿、要求自主开发拓展、需要创造性地实践教学的课程,中职公共艺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课程资源优势,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地方非遗技艺,提高他们对非遗技艺的保护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增进对地方文化的情感认同,从而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3]。

(一)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中职公共艺术拓展课程只有扎根地方文化的沃土,才能结出新的课程果实。通过非遗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中职公共艺术拓展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补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通过公共艺术课程与地方非遗文化的有机融合,加深了学生对地方非遗文化的认同和理解;通过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方非遗文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二)非遗文化资源教學应用实例——《木雕艺术体验之旅》课程设计

1.课程分析

《木雕艺术体验之旅》项目化课程,将设计基础知识与地方非遗工艺——木雕艺术有机整合,自主开发活页式校本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木雕艺术体验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实际,本次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①了解木雕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木雕艺术的特点;②了解文创产品设计原则,掌握木雕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方法;③了解木雕文创产品的技艺特点,掌握木雕工艺流程。(2)能力目标—①能运用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进行木雕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②能使用木雕基本工具,进行木雕文创产品的制作;③能从文化角度认识和分析木雕文创作品的艺术特点,初具赏析木雕工艺的能力。(3)素养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②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进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通过体验学习,学习和传播木雕技艺,能够从文化角度认识和理解木雕艺术,增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育人。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木雕艺术特点,掌握木雕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方法,能运用木雕工具,进行木雕文创产品的制作。教学难点:从文化角度理解和分析木雕艺术作品的特点,具备木雕艺术的赏析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4.教学策略

教学组织:基于学情,为实现教学目标,以木雕艺术体验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技艺为载体,采用了“任务驱动、创客体验”的教学模式,有效整合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校本资源,加强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识和理解;依托本校木作教学工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体验环境,促进学生对木雕艺术的感知与理解,增进学生对地方传统工艺的认知。

教学手段:本课主要通过木雕艺术体验过程,使学生了解木雕艺术的形式特征,理解木雕艺术文化内涵,借助学习平台、木雕艺术教学资源库等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木作教学工厂等实践教学环境,进行木雕技能技艺体验,成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本项目教学目标;同时,通过云纹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任务,使学生对木雕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和技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5.教学流程

6.教学反思

(1)精湛·创意表达:结合公共艺术拓展课程,整合本地区、本校专业特色资源,通过探访非遗传承人、体验非遗木雕工艺,引导学生对木雕工艺进行深入探究,认识木雕工艺的现代创意表达,积累经验,形成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表达能力,促进专业学习。(2)精良·技艺传承:通过体验木雕这门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审美和文化价值,通过设计与实施木雕艺术体验项目,传承木雕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3)精深·文化理解:选择符合专业特点的拓展课程项目,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类优质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增强技术技艺体验,引导学生在艺术体验活动中感受木雕文化,发展批判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审美判断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地方非遗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即为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了保障,也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宽度和广度,更为地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群众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是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以提升中职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YB275。

参考文献:

[1]教科建议〔2020〕52号,《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52号建议的答复》[S],2020.9.7.

[2]教职成司函〔2016〕1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S].2016.

[3]张莹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1840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