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雕母“字口深峻,刀痕化尽”学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巴达拉

摘 要: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字口深峻,刀痕化尽”学说,指出了过去古钱币收藏界对雕母鉴定中存在的误区以及雕母定义中的错误。文章根据清代钱币收藏家鲍康对雕母的描述,分析了雕母的材质、钱体的制作方法以及印范不挂沙性能等,以期让更多人对雕母有正确认识。

关键词:雕母;印范不挂沙;光滑;塑性;易切削

0 引言

在古钱币收藏界对鉴定清早期及明代黄铜雕母存在很大争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

古钱币制造中有一种钱币制作方法叫“翻砂铸币法”,流程是先制作一枚钱样,也称“祖钱”或“雕母”,再用雕母在铸造钱币的砂箱中印制钱范,然后把熔化的铜液倒入钱范中制作出若干铸母钱,再用铸母钱大量印制钱范,最后制作出大量流通币。所以,雕母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会直接影响钱范的规整度,也就是说雕母制作得越规范,钱范的修改就会越少。而印范不挂沙对于制作雕母非常重要,是制作雕母的重点和难点。据清代鲍康所著的《大钱图录》中记载:“每改元铸新钱时,先选至洁之象牙刻做样钱呈‘钱法堂侍郎’鉴定,然后以精铜凿成祖钱(惟老启盛斋顶戴铺精此技,印范不挂沙),其穿口(局呼金口)非钱局人不能凿,再用祖钱翻砂铸母钱。以后开铸,则悉用母钱印范,颁发各省者亦谓之母钱,外省呈进者为样钱”,可见只有老启盛斋顶戴铺精通印范不挂沙的技术,说明雕母的印范不挂沙技术难度高,掌握的人少,也能看出印范不挂沙对于制作雕母很重要。因为雕母的钱文雕刻成什么样,翻铸的钱文就是什么样,无论是楷书、隶书、篆书、草书,无论是文字大小、笔画粗细,无论是书法精美或笔画不规整,其书法原貌都会原样翻铸在铸母币或流通币上,不会影响制作钱币。但是,要使雕母钱文的原貌能完整翻铸在铸母币或流通币上的前提是在砂箱中印范时雕母不能挂沙。如果雕母印范时出现挂沙现象就会破坏印范中的钱文原貌,翻铸出的钱币文字原貌也会改变甚至会变得模糊不清以致无法识别。也就是说一枚合格雕母的最大特点是印范不挂沙,但是制作一枚印范不挂沙的雕母难度非常大。因为除了刀痕会导致印范时出现挂沙现象,还有为把砂粒挤入字口和笔画之间的缝隙中会用舂砂锤舂击制钱砂箱中的砂面,其产生的外力(外力会增强物体的黏连性)也会增加雕母表面出现黏连细沙的现象。因此,古人通过选材、改良钱体制作方法、去除刀痕等多种方法共同作用下达到了雕母印范时不挂沙的目的。

鲍康在描述雕母的选材和制作方法时是用“精铜凿成”四个字表述的,一般“精銅”是指为制作某种铜器而专门冶炼的一种最适合制作该铜器的铜材。例如,插座里的铜材是一种有弹性、不易折断的软铜,在插头的无数次插入、拔出后仍可以回位且不断裂。而插头上的铜材是一种硬铜,在插入插座时不会弯曲变形。这两种铜材都是根据不同金属合金性能为制作两种铜器而专门冶炼的“精铜”。同样,鲍康所指的“精铜”是为制作雕母而根据不同金属合金性能专门冶炼的一种铜材。这种铜材在印范时不易挂沙(即表面光滑度好。一般会选用黄铜,因为黄铜的表面光滑度在已知铜材中最好,表面可以达到金属镜面。金属镜面是指金属光滑度的最高境界,其表面可以倒映物体影像,如黄铜镜)、用“凿”(意思是捶打)的方法制作圆形钱体时不会断裂破损(即塑性好。黄铜中单相黄铜,即含锌量低于35%的黄铜塑性最好)、更适合雕刻(即易切削。黄铜中加入铅、锑等合金元素可以合成易切削黄铜)的一种铜材。其圆形钱体的制作方法是“凿”(意思是捶打)成的。“凿”是锻造加工法中的一种,是指没有经过加热而直接打凿的冷锻加工方法,冷锻加工法的最大特点是表面光滑度好,选用“精铜”和“凿”的方法制作雕母就是为了达到印范不挂沙的目的。。

然而很多人在鉴定雕母时却忽略了这些特点,一味强调雕母易发生变化的表面特征,特别是一味注重雕刻手法。可是,其中很多鉴定依据存在明显弊端或错误信息,以致对雕母没有做出准确定义才导致了钱币界在鉴定清早期及明代雕母时出现了很大争议。例如,用钱文“精美”、铜材“优良”等形容词作为雕母鉴定依据,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的形容词没有明确的界定,无法准确判断“精美”与“不精美”的界定;无法准确断定“优良”与“不优良”的界定。再比如用“砂眼”“铸痕”等存在变数的表面特征作为雕母鉴定依据,也不合适。因为铜材表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腐蚀、生锈、磨损、磕碰等各种变化。一枚历经几百年的古钱币表面上的痕迹很难区别是砂眼、铸痕、腐蚀、磨损还是磕碰的情况。尤其有很多人在鉴别雕母时会把雕刻手法中“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作为鉴定依据,这种依据更不合适,因为这八个字根本不是雕母的特征。笔者在下文详细分析“字口深峻,刀痕化尽”学说。

1 “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作为雕母鉴定依据的逻辑分析

1.1 “字口深峻”作为雕母鉴定依据的逻辑分析

这里的“字口”是指在钱文雕刻时笔画之间相连、圈出的一个很微小的“口”,这个“口”与地章部分不通连,是独立于地章以外的雕刻部分。由于其雕刻面积非常小,所以雕刻难度非常大。“字口深峻”是指这个雕母钱文的小“口”雕刻得很深,字口内壁雕刻得很峻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论述呢?难道人们观察钱币时目光会直接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钱文“字口”上吗?观察钱币时用肉眼就能直接看出钱文“字口”内部又深又峻峭吗?且大多数钱币的钱文“字口”仅占钱币雕刻中很微小的一部分,仅凭肉眼很难观测微小钱文“字口”的深峻度,也很难作为区分雕母与铸币的区别。且人们观察钱币时会看整体钱币,不会只观察钱文中的一个小小“字口”。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只刻意强调“字口”的深峻度而不提及“地章”深峻度的论述呢?“地章”深峻度对于鉴定雕母没有实际意义吗?人们感觉钱文的精美度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字口”的深峻度上。恰恰相反,“地章”部分的深峻规整度才能真正反映钱文的精美度。更何况刻意强调“字口”深峻度,只能说明其不是在和其他币做比较,只能理解为同一枚钱币内两个不同部位深峻度的相互比较。所以,“字口深峻”不是雕母特征,最多可以理解为雕母中“字口”相较“地章”的特征。

1.2 “刀痕化尽”作为雕母鉴定依据的逻辑分析

这里的“刀痕”是指用刀具雕刻雕母钱文时出现的刀刻痕迹。“刀痕化尽”一般会理解为雕母上曾经有过刀痕,但通过某种方法把刀痕消除掉了。作为雕母的特征这种说法存在矛盾。既然雕母表面没有刀痕,鉴定中为什么要强调有过刀痕而后来消失了呢?怎能知道没有刀痕的钱币表面上曾经有过刀痕呢?如果没有刀痕又怎么能确定是雕刻过的呢?且“刀痕化尽”会使人理解为刀痕自然消失了,但是雕母刀痕不是自然消失的,而是用某种方法人工消除掉的。更何况我们知道铸币没有刀痕,雕母是刀痕消失了,既然铸币与雕母都没有刀痕,何来刀痕区别?更谈何特征?

所以,“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一说,根本不是雕母的特征,也不能用“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一说用于实际中鉴别雕母。

2 “字口深峻,刀痕化尽”的含义分析

既然“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不是雕母的特征,该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呢?为什么雕母定义中会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语句呢?而这样流传之广、持续之久的论述,绝非空穴来风,必定与雕母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通过分析“字口深峻,刀痕化尽”的字义来推断其与雕母之间的联系。

2.1 “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中“化”字的含义分析

很多人把“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中的“化”读作“huà”,理解为消失的意思,可是“化(huà)”字的含义中根本没有消失的意思,这样理解不符合逻辑。且人为消除刀痕可以用刮、铲、磨等字,不能用“化(huà)”表示,这样表示语句不通,逻辑思维也不通,而且“化(huà)”是多层含义的字,使句子容易产生歧义。不过“化”是多音字,还读“huā”,“化(huā)”是单层含义的字,表示消除,如花钱、花时间。在古时把“花钱、花时间”等句子还可以书写为“化钱、化时间”,表示把钱或时间消除掉。“刀痕化尽”中只有使用“化(huā)”的含义才是符合逻辑的句子,意思是把刀痕消除掉,且语句不会产生歧义,表达才精准。所以,这里应读作“刀痕化(huā)尽”,表示把刀痕全部消除掉。

2.2 “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中“尽”字的含义分析

“尽”字在句子里表示把刀痕“全部”消除掉的意思。例如,“钱花尽”是表示把钱全部花完,但是出现这个句子的前提是要有钱或将要得到钱,在有钱的前提下把钱花完。同理,“刀痕化尽”是在雕母上出现了刀痕或将会出现刀痕时要求把刀痕全部消除掉,并不是雕母表面沒有刀痕时也可以说“刀痕化尽”。我们可以理解为雕母表面上没有刀痕时不会出现“刀痕化尽”的说法。

所以,“字口深峻,刀痕化尽”是在雕刻钱文时或将要雕刻钱文时才会出现的语句,表示在制作雕母的过程中,雕刻钱文时或将要雕刻钱文时要求把钱文字口雕刻的深峻、刀痕要全部消除掉。而不应该是后人观察钱币时发现了雕母特征而总结的鉴定依据。

3 “字口深峻,刀痕化尽”的出现背景分析

谁可以要求雕刻匠人或谁会要求雕刻匠人在雕刻雕母钱文时必须做到“字口深峻,刀痕化尽”呢?只有制作钱币的单位—钱局可以要求雕刻匠人或会要求雕刻匠人在雕刻雕母钱文时必须做到“字口深峻,刀痕化尽”。所以钱局会根据制作钱币的需要,有权对钱币模型制作方制定雕刻要求。那么,钱局为什么会规定这种要求呢?因为雕母是用作印范铸钱的,但是钱币一般都很小,钱币上的钱文更小而钱文中的字口的容积更是非常小,在铸钱过程中很容易被流铜填平,失去钱文字口,导致钱文原貌发生改变甚至无法识别。只有把字口刻得深峻才能增加字口容积量,在浇铸铜液时不易被流铜填平,才可以翻铸出字口较深的铸母币,进而用铸母币印制清晰钱文的钱范而大量翻铸流通币。另外,用雕母印范时刀痕很容易挂沙。这是因为刀痕会使雕刻切面变得粗糙,而粗糙的钱币表面在印范时是最容易挂沙的,如果粗糙的刀痕切面挂沙的话会破坏印范中钱文原有形状,导致钱文失去原貌甚至模糊不清、无法识别。只有把刀痕尽量全部去除干净,切面才不易挂沙,才能翻铸出清晰钱文的铸母币。可见,钱局规定“字口深峻,刀痕化尽”是为了用雕母印制清晰立体文字的钱范、翻铸出清晰立体钱文的铸母币,再用清晰立体钱文的铸母币印制清晰文字的钱范,从而可以大量翻铸字迹清晰的流通币。

据鲍康在《大钱图录》中的记载:“惟老启盛斋顶戴铺精此技,印范不挂沙”。说明雕母制作方并非只有一家,只是在印范不挂沙技术领域方面老启盛斋顶戴铺最精通,而钱文雕刻属于另一个领域的技术。可以得出结论:雕母的选用是通过不同技术领域的审定来确定的。钱局把若干家制作的钱币模型,通过不同技术领域的审定并确定都合格后,才可以作为雕母来印制钱范的。而“字口深峻,刀痕化尽”只是雕刻领域的一项内容。所以也可以把“字口深峻,刀痕化尽”理解为是钱局审定雕母的一项内容,在雕刻方面字口不够深峻、表面有刀痕的钱币模型不可以作为雕母。

由于钱币制造涉及各个朝代的政权稳定、经济发展、国计民生等国家命脉,为防止民间制作假币,会严格保密钱币制造的工艺技术。所以,钱币制造技术属于各个朝代的机密工艺,不会有官方的公开记载,也不允许钱局或钱币模型制作方泄露钱币制作工艺。因此人们也不会轻易从钱局或钱币模型制作方获悉到制钱工艺,但钱文雕刻匠人既不属于钱局人员也不一定是钱币模型制作方的固定人员,受钱币制作保密协议的约束有限。所以,人们只会从雕刻匠人口中了解一些制作雕母的零星内容,可以得知“字口深峻,刀痕化尽”对于制作雕母很重要,但是无法确定为什么重要。这是因为“字口深峻,刀痕化尽”是钱局规定的要求,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外人是无法知道的,可能雕刻匠人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些人为了体现这些零星内容的重要性,竟将这段话纳入了雕母的定义中,不过也正是这段读起来不伦不类的内容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制作雕母的工艺线索。虽然只是八个字的工艺线索,得来也并非易事。因为,即使历经清朝五帝、被誉为一代“泉师”的钱币收藏家鲍康,所获悉的钱币制造工艺技术也少之又少,我们只从其描述雕母的寥寥数语中便可看出端倪。

4 “字口深峻,刀痕化尽”的演变分析

随着“字口深峻,刀痕化尽”的广泛流传,更多人已经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由来,只知道这句话对于雕母很重要,再加上得不到更多相关信息,竟把“字口深峻,刀痕化尽”按自己的理解作为了鉴定雕母的依据。又因雕母的名称中有“雕”字,顾名思义,把雕刻手法当作了鉴定雕母的主要依据。然而,不同时期雕母的雕刻手法因铜材的不同也是不一样的,钱文雕刻并不同于图章等一般雕刻。图章等一般雕刻注重的是文字表面的平面轮廓,只要文字表面的平面轮廓清晰就可以拓印出清晰文字,而钱文雕刻不光注重文字表面的平面轮廓,更注重钱文的整体规整光滑的立体轮廓。只有雕刻出钱文的整体光滑立体轮廓,才能在砂型中印制出规整光滑立体型腔,也就是说图章等一般雕刻并不注重文字雕刻时凹下去部分的光滑规整度,而钱文雕刻更注重文字雕刻凹下去的部分要规整光滑且有深度,形成凹凸明显的规整光滑立体状。只有雕刻出钱文整体规整光滑立体轮廓才能在砂型中印制出规整光滑立体型腔,才能浇铸铜液、翻铸出规整光滑立体文字的铸母币,才能确保铸母币可以继续印制出规整立体型腔、翻铸流通币。可以看出,钱文雕刻比一般图章等雕刻难度大很多。

制作雕母需要冶炼出易于雕刻的铜材,不过,古代铜材冶炼工艺是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技进步可以冶炼出越来越适合雕刻的“精铜”,随着“精铜”切屑(不同物质的切屑形状的不同,会改变雕刻难度,也会产生不同光滑度的切面。如铅芯的碎末状切屑会使雕刻难度降低,也会使切面更光滑)的不断改善会使雕刻难度降低,也会使雕母切面变得越来越光滑。钱局也会因铜材的雕刻难度下降而对钱文雕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不同时期的雕母钱文雕刻手法是不尽相同的,也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而越来越精美的。到清中晚期时已经出现了文字立体感明显、字口深峻、文字切面规整光滑的精美雕母,所以不同时期的钱文精美度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清中晚期制作的雕母外表特征最凸显、最容易用肉眼识别出来。人们便根据清中晚期雕母的雕刻手法在雕母定义中主观添加一些“精美”“优良”等形容词和大小、薄厚不同等内容错误解读了雕母的定义。忽视了铸钱砂箱中印制的钱范瑕疵是可以进行适当修改的,忽视了雕母的基本性能是印范不挂沙、雕母的铜材是为制作雕母而根据金属合金性能专门配制冶炼的“精铜”、圆形钱体的制作方法是冷锻加工法等特点,也忽视了随着发展人们会了解更多金属的合金性能,可以冶炼出更适合雕刻的铜材,可以雕刻出更精美的雕母,且各时期雕母文字的精美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才导致人们只会认可清中晚期的一些外表特征凸显、看上去精美的雕母。

可就是因为随着发展可以冶炼出更容易雕刻的铜材,钱局才规定了雕刻雕母钱文时要“字口深峻,刀痕化盡”的要求。这恰恰说明了在那以前制作雕母时不一定都是字口深峻,不一定都把雕母表面上的刀痕消除掉了的,笔者认为仅凭雕刻手法等外部特征鉴定雕母有失偏颇。

5 结论

总而言之,雕母的特征不光体现在钱体的外部特征上,其选用铜材、圆形钱体的制作方法、印范时不挂沙的性能等都是雕母的特征。不能仅凭钱币大小薄厚、砂眼铸痕、钱文精美度等存在变数的内容一概而论。尤其“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一说,并不是鉴定雕母的特征,不能用“字口深峻,刀痕化尽”一说作为鉴定雕母依据。因为笔者认为“字口深峻,刀痕化尽”只是清中晚期钱局对雕刻匠人规定的一种雕刻要求。

参考文献

[1]鲍康.大钱图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1927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