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游融合:论影视行业的生产与传播新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杜君
摘要:游戏“身体介入影像”的特性为影视行业打开了全新的实践空间,包括技术维度的工业化理念、内容维度的游戏化美学以及市场维度的粉丝营销。但游戏与影视是不同的媒介,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游戏玩法破坏内容叙事、感官追求消解精神品格、市场导向限制题材类型等问题。影视业要从影视本位出发,以内容为主导,精细化运作IP,提高项目前瞻性,加强文化引导,促进影游融合类影视剧产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 影游融合 影视传播
近年来,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影视业积极探索“跨媒介”实践,将游戏元素纳入影视作品的创作和推广活动,“影游融合”成为一种新兴的传媒样态。游戏具备“身体介入影像”的独特美学性,为影视打开了全新的艺术想象空间:影游融合不仅为市场带来一批兼具游戏“沉浸感”、“第一视角”、“互动式”、“关卡性”的影视作品,同时进一步影响了影视行业的生产消费业态,引发影视技术革新,为影视产业注入一股强劲的生命力。笔者围绕影游融合趋势,分析影视行业表现出的新特征和新问题,提出助力影视行业良性发展的策略。
影游融合并非是一种新事物,自千禧年以来,就有许多知名作品采用过这种方式,如《生化危机》、《花千骨》等。但这些早期作品普遍停留在“IP联动”层面,且数量较少。近年来,影视与游戏从“联动”走向“融合”,影视内容中的游戏元素植入更加多元,其中不乏《1917》、《头号玩家》、《八佰》、《动物世界》等海内外大作。影游融合的新兴态势具体表现为工业生产、内容创作和受众市场。
1.技术维度:工业化意识与刺激型视听。在现代传播技术快速发展下,游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背后有较强的工业技术逻辑支撑。游戏的工业化意识和技术属性已经与部分影视内容和生产方式深度融合。传统的影视作品以表演、导演、蒙太奇等“手艺”技巧为主架构,近年来,技术要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头号玩家》等CG电影大作采用了大量虚拟场景和精美特效,表现出极高的技术特点。2018年,《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韩延推出新作《动物世界》,这部作品从主场景、角色设计到动作戏分镜,均体现出技术的驱动性和架构性:主场景“命运号邮轮”的设计,运用电脑动画技术进行前置概念设定,通过生锈的铁架、精妙的几何花纹等细节,突显出轮船的废旧工业感。@与游戏场景设计一样,需要对每个场景都进行精细的建模与贴图。另外,“命运号邮轮”的大海外景采用了3D Realtime场景拍摄技术,全部用游戏画面进行呈现。在人物表现上,影片也进行了游戏化特效包装。片中有一段发生在地铁上的动作戏,主角化身为小丑,对手在受到攻击后喷出了五颜六色的血液,视觉表现张力极高。可见,商业影视与游戏一样,越来越追求视听感官刺激。现在,影视当中的工业意识更加凸显,表现为高标准的制作水平、细化的制作流程以及对工业美学的极致追求。
2.内容维度:游戏化美学与游戏性逻辑。在内容叙事层面,近期不少影视作品也建立了风格化的游戏美学,具体表现在视觉和情节两个方面。
其一,一些影视作品仿照游戏的叙事手段,甚至把游戏作为主要的叙事结构,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跨媒介通感,整体的观影过程犹如通关玩游戏。例如,斩获2020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1917》,其镜头语言采用了游戏玩家的主角视角,将电影观众与游戏角色之间的心理体验彻底打通。全片只有一个镜头,观影体验与战争类单机游戏融为一体,营造出沉浸式的感官效果,实现了游戏和影视的双重审美融合。
其二,游戏中的一些元素,如关卡、数据值、角色属性、地图、战斗画面等,也被融合运用到一些影视作品中,有助于观众在已有的游戏体验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叙事内容。例如,在《动物世界》这部影片中,简单的纸牌游戏被视觉化为“打怪”。导演把主角的对手打造为游戏中的“怪兽”,片中怪兽的血液和潇洒的刀刃具有浓厚的游戏色彩,能帮助观众切身感受主角所处的惊险环境。再如,在《勇敢者游戏》中,各个角色在登场时都配有武力值等信息的介绍,这种游戏元素简洁地向观众解释了不同角色的特征与定位。
3.市场维度:粉丝型消费与市场性自觉。游戏消费领域在近年来蓬勃增长,表现出较强的资本“吸金力”。据《2021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国内游戏用户规模已达到6.67亿,市场半年收入突破1500亿元。在此背景下,影视与游戏展开跨界融合联动是一个新的机遇。相对而言,游戏业对影视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导向,相关IP改编作品数量大幅增多,比如,国外的《大侦探皮卡丘》、《魔兽世界》、《愤怒的小鸟》等,以及国内的《古剑奇谭》、《赛尔号》、《龙之谷》等。另外还有一批与游戏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国内的《全职高手》、国外的《无敌破坏王》等。游戏的“玩家文化”进一步形塑了影视行业的“粉丝文化”,影视生产愈发重视营销层面的资金与人力投入,例如,邀请偶像明星出演并宣传作品,积极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展开游戏化的互动营销,推出一系列“衍生剧”“番外剧”,满足粉丝需求,刺激粉丝消费,不断增强影视作品的流量变现。
影游融合目前仍属于新兴文化业态。游戏与影视,毕竟属于两种不同的传播媒介,主体存在差异性,融合存在排斥性。两种不同媒介形式的混杂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值得从业者的反思与关注。
1.游戏玩法对内容叙事的破坏。从叙事差异来看,传统的影视作品以“讲述者”为中心展开叙事,观众是被动倾听者;而游戏必须以玩家为中心,强调积极参与,二者存在本质区别。因此,过度在影像叙事中融入游戏元素,可能会打破影视作品的连贯性。现在许多流媒体平台推出了新颖的互动剧,例如,奈飞的《黑镜:潘达斯奈基》和哔哩哔哩上线的“互动视频”功能。这种视频的特色在于,观众可以在进度条节点上作出行动选择,触发多重剧情和不同结局,从而决定主人公的命运走势。虽然游戏元素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但也可能让叙事碎片化,还会给不熟悉游戏的观众带来更高的认知成本。如果把游戏和影视生硬嫁接,游戏的形式感可能会凌驾于故事叙事,消解电影和电视剧的本体意义,使作品沦为叙事零散的影像“玩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22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