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反省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郝国强
【摘 要】反省思维是反思型教师的核心品质,是实现教师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当前,教师反省思维培养存在方向盲目、视角片面、呈现零散、结果低效的问题。问题导向、基于反思、合作探究的行动学习,契合了教师工作的反思性实践属性,是培养教师反省思维的有效方式。笔者在培训应用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聚焦关键问题、拓展反思途径、提供思维工具、促进成果转化等策略。
【关键词】行动学习 教师反省思维 培养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型教教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培养反思型教师,不仅成为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共识,而且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同追求。反省思维是反思型教师的核心品质,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在职后教师培训中培养教师的反省思维,推动教师的反思型成长,成为重要命题。为此,本研究以中学思政课新教师培训为例,引入行动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开展基于行动学习的反省思维培养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师反省思维的内涵与现状
1. 反省思维的内涵与意义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思维的较好方式叫作反省思维,这种思维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1]11反省思维不同于我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杂乱无章的意识流,它是连续性的、有逻辑的、有目的的和有确证的。“对于任何信念和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省思维。”[1]16教师反省思维,即教师能够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种困惑、疑虑和难题,展开系统周密的思考,并进行持续的探究,最终形成结论。杜威之后,反思研究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舍恩,他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倡导通过专业实践中的反省来突破技术理性的局限,借助反省思维,“实践者有时能处理好不确定性、不稳定、独特性与价值冲突的情境”[2],并将教师反思划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的反思”。尽管肖恩与杜威对反省思维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二者的一致之处是均以情境中的问题作为反思的起点,都是有目的的探究与问题解决,都是从过去经验中推导出来的行动[3]。
之所以要重视反省思维,杜威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们可以循着杜威的思路探讨教师反省思维的价值。第一,反省思维使得合理的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它能使教师从单纯冲动和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把盲目的行动转变为智慧的行为。第二,反省思维能够有系统地准备和发明。通过深思熟虑的准备,教师能够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并且借助经验有效处理突发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形成自己的实践知识库。第三,反省思维使事物的意义更充实。借助反省思维,教师能够对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赋予教育教学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总之,反省思维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完善的专业品质。
2. 教师反省思维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在国内,伴随教师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教师反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在教师研修中,还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都要求教师能够基于教学实践开展反思,提倡开展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应该说,反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广大教师都能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教师的反省能力还存在差距。笔者根据已有研究和在实践中的观察,总结出教师反省思维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方向盲目
不少教师很多时候开展反思是出于学校的要求,反思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并不是由于直接经验的情境触发了教师的反省,而是一种功利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反省容易演变成一种自我夸赞,毕竟大家都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揭露自己的短处,要努力挖掘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教师反思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过度自信,只谈优点不谈缺点;一种是为了平衡,把缺点最小化,反话正说。总之,教师反省思维培养存在方向盲目问题,缺少了由“经验含糊的、可疑的、矛盾的、某种失调的情境”向“理智化”的过渡,困境并没有转化为有待解决的难题或者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这也就导致这种反省并不能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
(2)视角片面
正如布鲁克菲尔德所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陷入感觉框架之中的囚徒,这种框架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这往往会形成自我确证的循环,在这种循环中我们未加批判地接受那些假定塑造着我们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反过来又确证了这些假定的正确性。”[4]尽管中国特有的教研制度保证了教师之间的定期交流与反思,但行政化的教研组织和统一的教研文化极易导致组织成员思维的趋同化,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突破自我或群体价值观念的局限。
(3)过程零散
依照杜威的定义,反省思维应该是一个“连续性的、有逻辑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的反思就应该体现这种持续不断探究的过程。很多时候,教师容易被各种事务性工作、各种教育理念所困扰,跟着感觉走,跟着热点走,失去了持续深入的韧劲和毅力。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开展研究的过程,需要秉持系统的思考和严密的逻辑来呈现反省思维的运行过程,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假设与推理,并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假设,从而形成反思的循环过程。
(4)结果低效
杜威指出,反省思维的功能是把经验含糊的、可疑的、矛盾的、失调的情境转变为清楚的、有条理的、安定的以及和谐的情境,也就是说,教师反省思维来源于真实的实践情境,最终也要回归真实的实践情境,是需要靠实践进行检验的,反省思维的结果是需要作用于实践情境的。在现实中,不少教师的反思要么停留在口头上,要么停留笔头上,但很少付诸实践,其实这也是一种反思功利化的表现。当教师不是把反思作为工具和方法,而是作为目的的时候,反省思维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二、行动学习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1. 行动学习的内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24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