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西周至两汉时期出土玉H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雪瑶

  摘 要:玉H是古代葬玉中一个重要类别,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被广泛使用。玉H因体型小且制作相对其他葬玉来说没有那么复杂,在使用上没有明显以及严格的等级限制,出土数量较多。文章以河南西周至两汉时期出土玉H的概况和分布为主要内容,围绕其形状、纹饰等对整体发展序列进行简单概括总结。
  关键词:玉H;玉H蝉;生死观;葬玉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10
  口含在丧葬文化中出现的时间很早,兴隆洼聚落遗址M118墓主口中含有一件石管①,山东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也发现死者口中有玉H,尽管是生前作为装饰品用的镞形玉器,但至少说明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人就已经有了在死者口中含物的习俗,可见玉H这一葬玉类别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口含也被称为“饭含”,早期由于环境和技术的原因,人们对来之不易的粮食有一种敬畏和崇拜之心,死后将五谷杂粮含入口中有无论在何处都能吃饱饭的美好寓意。但是粮食在口中难以长期保存,后来慢慢就以其他器类代替这种“饭含”的形式,如贝、珠、骨以及玉石器,以贝和玉为主,口含也随即被称为“口H”或“玉H”。《说文解字》中:“H,送死口中玉也。”②《周礼・春官・宗伯・典瑞》说“大丧共饭玉,含玉”③,即为放入死者口中之玉。当口中所含之物变成H时,这种习俗所代表的寓意也产生了变化,不仅是对死者本身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有了身份的象征。玉H在时代的变迁中有了各种各样的形制特征,主要有贝、碎玉片、珠、玉管以及动物形,如鱼、蝉等。
  河南西周至两汉时期出土的玉晗造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动物形玉晗,以蝉形居多,其次是鱼形和鸟形等;二是玉器碎片或残片,经过加工改造后作为玉晗使用。出土玉晗的墓葬有56座(群)。河南两周时期出土玉H造型大多为某一件器物的残片,只出现了少量动物形。西汉以后动物形尤其是蝉形玉口H数量变多,成为主流。
  1 西周时期
  河南西周早期出土玉H的墓葬数量很少,仅在豫中地区1座和豫西地区2座墓地中出现。其中应国墓地M231出土碎片25件,拼合复原后为6件鱼形玉佩,可分成鱼形佩式、长条鱼形佩式、弓背鱼形璜式三种,均为青碧玉,有穿孔且残破,是入葬时被故意折断的。洛阳北窑西周墓墓主人嘴内含贝12件。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商周时期玉H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形式,口含玉贝在当时非常流行,河南地区这一时期玉H的形制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西周中期只有应国墓葬群7座墓中出土有玉H,且因为同属一个时期以及相同诸侯国领域,葬玉的形制特征相对统一且明显,细微的差别仅体现在不同等级的墓葬中,可分为联管珠组合式、戈式、柄形璋式、匕形璋式、式、条形缀饰式、动物形、长方形、扒钉形饰、不规则形、残片形几种,几乎都是青玉。M213出土的4片柄形樟式玉H同样发现于墓主人口部,拼合后为1件玉柄形璋,呈半透明状,因受沁有灰白和黄褐色斑点,玉质粗糙。
  西周晚期共有11座墓中出土玉H,平顶山市北泶辶街苣沟匾缓拍乖谀怪魅丝谥蟹⑾钟3件玉片,均为白色。其中有两件可能是玉器的下脚料,另一件是夔形。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有10座墓出土玉H较多,没有特定的造型,有圆形、长方形、动物形等,大部分素面无纹,但因等级的不同有一些差别。以M2119和M2018为例,前者出土鹦鹉形佩1件,人龙合纹佩1件,鸟形佩1件,共3件口H玉,都是青玉,虽有受沁但不难看出这3件玉器的玉质十分细腻且有人龙纹和鱼纹等纹样。后者M2018出土鱼形口H4件,龙凤纹口H1件,大部分用阴刻线雕刻出简单纹饰或素面无纹。
  从以上论述可知,河南西周时期玉H的发展尚不成熟,口中含贝的现象仍在流行,甚至诸侯王墓中也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口含贝。另外,玉H形制多样无固定,以青玉为主,素面无纹的占大多数,墓葬或墓葬群中虽有单一风格,但总体来说是以动物形和玉器残片为主,此时作为玉H代表形式的蝉形玉H出土非常少。
  2 东周时期
  东周时期出土玉H的墓葬有19座,整体来说没有出现新的形制,主要有碎玉片、动物形、圆环形以及玉棱柱几种。一些贵族墓地如平顶山应国墓地十号墓仅出土了3件三角形小碎片,河南平顶山春秋晚期M301的2件玉H同样也是形状不规则的玉器残片。根据收集的考古资料来看,在春秋晚期以后,玉H的形状开始出现变化,不再是改制的玉器残片,而是出现了环形器、动物形器以及八棱柱,颜色不再以青玉为主,部分墓葬中有青白玉以及白玉。很有特点的是,河南淮阳平粮台战国楚墓M17中的动物形玉H,玉呈微透明状,玉质为黄褐色或黄白色,扁平状,造型有牛、象、猪、羊、狗、兔、鱼等。
  总之,河南东周时期玉H出土数量和西周时期相比较少,且造型和纹饰方面也不如西周时期。在地域上,豫中地区玉H都是玉器残片,具体形状几乎没有,豫东和豫西地区出现用圆形器作为口H的现象,玉质大部分很细腻。
  3 西汉时期
  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局面,社会相对稳定,这给玉殓葬带来了发展的空间,作为葬玉类别中常见的玉H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没有固定的造型演变到玉H蝉这一特定形制。
  河南西汉早期玉H还是没有形成特定的造型,但是已经开始打破“口中含贝”的习俗。就河南地区来说,西汉早期出土玉H的墓葬仅有一座,即为郑州岗杜附近的古墓葬群中墓111出土的一件长方形玉晗,形状不规整。
  西汉中晚期是玉H发展的高峰期,蝉形玉H逐渐成为主流。同样的,河南地区在这个时期玉H形制绝大多数都是蝉形。禹州新峰墓地出土玉H6件,其中2件残破不完整,剩下的4件根据器物不同的形态可以分成雕刻简单和雕刻复杂两种。芒砀山保安山三号墓是梁国王室的贵族墓,墓内有1件蝉形的碧玉口H。陕县东周秦汉墓2件玉H出于人骨口,一件是青玉质,上面有粥样斑纹,形状是菱形,另外一件是蝉形,有黄色斑痕。另外有南阳丰泰墓地和南阳一中战国秦汉墓,出土的蝉形玉H是琉璃质的,与玉质的区别就是质地软,容易磨损。

nlc2022040816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2779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