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抟土成金―太原市博物馆明清瓷器展概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璐

  摘要:2020年1月19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博物馆承办的“抟土成金―馆藏明清瓷器展”在太原市博物馆二层展厅正式开展,此次展览囊括精品瓷器177组190件,来源于太原市博物馆馆藏和借调晋祠博物馆,共分为仿古采今・蔚为大观、古今之式・备诸巧妙、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三个单元。
  关键词:太原市博物馆;抟土成金;明清瓷器展
  2020年1月19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博物馆承办的“抟土成金―馆藏明清瓷器展”在太原市博物馆二层展厅正式开展。展览开幕后,观众络绎不绝,纷纷赞叹瓷器的精美绝伦与古人的匠心独运,太原市博物馆为全市人民献上一份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本次展览选取太原市博物馆馆藏以及借调晋祠博物馆有代表性的明清瓷器共计190件,分为三个单元:仿古采今・蔚为大观、古今之式・备诸巧妙、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仿古采今・蔚为大观
  主要介绍明清瓷器品种。明代瓷器在宋元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突破单色釉瓷,五彩、斗彩逐渐流行起来。到了清代瓷器的品种更加丰富,除了继承发扬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外,还创造了粉彩、珐琅彩。根据馆藏瓷器状况,这一单元着重介绍青花瓷器、釉上彩瓷、颜色釉瓷和山西地方品种。青花瓷器系指以钴料(主要含氧化钴)描画纹饰的釉下蓝彩瓷器。其做法是:先用彩料在已成型的坯体上描绘图案纹饰,施透明釉后,入窑经高温焙烧而成。景德镇自元代开始烧造青花瓷器,明、清时期直至今日,青花瓷器作为最著名的瓷器品种一直都在烧造,从未间断。因此,青花瓷器堪称景德镇瓷器中的主流产品。由于青花瓷器所用青料均以天然钴土矿石加工而成,但由于矿石的来源不同和加工方式不同,青花瓷在各时代呈现出的外观也是不同的。如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使用的是进口“苏麻离青”(亦称“苏泥勃青”)料,此料高铁低锰,发色浓艳,有结晶斑点与晕散现象。典型成化、弘治青花瓷器使用的是产于江西省乐平市的平等青(亦称“陂塘青”),与明永乐、宣德青花的进口料不同,它低铁高锰,发色淡雅,无铁黑斑点。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图1),高28.3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10.8厘米,瓶小口,短颈,丰肩,宽圈足。肩部为一周莲瓣纹,纹内绘有花朵,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蕉叶纹。明永乐时期,三宝太监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不仅将中国精美的瓷器外销到地中海、东非一带,还带回制瓷所需的“苏泥勃青”色料,这就使得景德镇的青花瓷出现青翠浓艳的效果,并伴有结晶斑点与晕散。梅瓶也是永乐时期常见的造型,胎轻且造型古朴,肩部丰满圆润,腹下较元代的开阔、纹饰细腻。另一件是万历款青花花卉纹器座,高7.6厘米,口径26.5厘米,底径28.8厘米。器座圆厚敦实,数个镂空部分呈如意形。外壁线条平直,风格粗犷,多种纹饰自上而下b饰,层次分明,杂而不乱。外口沿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器使用的是产于江西省上高县的“石子青”与从国外进口“回青”的混合料。万历青花早期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到中晚期颜色渐浅,镂空造型也是万历时期的特点,以前不常用这一工艺,镂雕手法较为粗犷,不够细腻。
  釉上彩瓷是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进行绘画,再低温烧结。明清时期的釉上彩瓷生产达到顶峰,品种繁多,颜色绚丽多彩。斗彩、五彩和粉彩是常见的类型。清光绪粉彩秋操杯,高5.5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12厘米,杯体呈牡丹花形,花瓣纹脉络清晰,花梗为柄,延伸至器底。花蕊为杯心,有小孔,与中空的花梗相连,可吸水。内外均施釉,釉色为淡粉色。淡绿釉花梗背面墨彩楷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此器型始见于康熙,后断烧,光绪时复见。“秋操”全称为“秋季军事操练”,是清廷检阅新军编练结果的军事演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分别在河北河涧,河南彰德,安徽太湖举行过三次“秋操”,此杯为纪念太湖秋操而制。这种吸杯造型独特,构思巧妙,观赏性远远大于实用性。
  慎德堂款粉彩松鹤图鹿头尊(图2),高27.8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2厘米,尊敞口,口以下渐广,垂腹,圈足,上半部分饰有两个鹿头耳,因倒置器身像鹿头或牛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或者“牛头尊”。整件器物绘制寓意长寿的松鹤纹、菊花纹,底部施白釉,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此造型首见于康熙时期,至乾隆盛行,端庄俊秀,胎体厚薄适中,釉面清亮平滑。粉彩器多绘山水囿苑十鹿或百鹿图,也称“百鹿尊”。“慎德堂”坐落于北京圆明园内九州清晏的西面,为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是道光皇帝与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内居住的寝宫。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创作《慎德堂记》一文,解释了“慎德堂”一名的由来。“崇俭去奢,慎思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署“慎德堂”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个官窑品种,为景德镇御窑,特意为道光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目前帝王专用且能够与文献记载相对应的堂名款器物非常少,而“慎德堂”款器物不仅传世数量大,而且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历史价值之高。陈浏在《陶雅》中称“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
  清乾隆茶叶末釉塑帖蟠螭纹长颈瓶,高40.7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15.5厘米,瓶小口,长直颈,溜肩,折腹,肩部到颈部堆帖一只蟠螭。通体施茶叶末釉,此釉是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C~1300°C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深沉凝重,极具古意。
  珐华镂空开光花卉纹罐(图3),口径17.6厘米,腹径35厘米,底径25厘米,高30.2厘米,罐直口,丰肩,鼓腹,平底,陶胎,肩部饰如意云头纹,腹部双层,内层无釉彩,外层镂空并施釉,腹部为六组海棠式开光花卉纹,足部仰莲纹。色泽浓厚深重,立体感强,为明代珐华器之杰作。珐华器又称珐花器或法花器,始于元而盛于明,是山西地方传统工艺美术品。以蓝、绿、黄、紫、白等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珐华器的主要产地在山西的蒲州(今永济市)、霍州(今霍州市)、高平和晋城一带。山西珐华的胎质主要分为砂胎和缸胎两种。其独特的技艺是在修好的胎体上先雕刻花纹图案及轮廓线条,再用毛笔蘸瓷浆在纹饰轮廓线中堆起凸起的线条,入高温烧成素胎,再在烧好的素胎上按花纹图案的需要,用独特配方调制好的釉色施以彩釉,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山西和景德镇的珐华器区别在于景德镇珐华胎质为瓷胎,山西珐华胎质为陶胎;山西珐华器的釉色以蓝色、孔雀绿色、黄色、紫色、白色等多种色调为主,景德镇珐华器的釉色以黄、绿、紫三色为主。

nlc202205091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063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