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周生活陶器演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志忠

  摘要:西周是重食器的时代,其器型演变是根据生活方式来设计的。文章以西周陶器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图像分析法以及文献资料法探析出西周早期和晚期陶器的器型特点以及西周陶器演变与日常生活和制陶工艺的关系。以期我们陶瓷设计者能够根据生活方式以及制作工艺为人们设计出精美的陶瓷日用品。
  关键词:西周时期;陶器设计;饮食生活
  西周王朝采取分封措施,使西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将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推动到了鼎盛时期。西周制定了严格的礼制制度,反应在饮食器具上则是重食器的表现,除贵族所用的青铜器外,陶器的设计也有着明显的变化。
  一、西周陶器工艺概述
  西周陶器种类分别有泥质灰陶、夹砂陶、白陶以及印纹硬陶。器型则分为炊煮器具、饮食器具以及盛食器具。
  1、西周陶器
  西周时期的各种手工业生产相对夏商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西周王朝已设置专门的官职对各种手工业进行管理。西周制陶手工业已经趋于规格化,“百工”即是从事各种手工业的奴隶工匠。制陶手工艺人又主要分为陶人和肴耍陶人使用陶轮制作瓶、鬲等炊具,肴嗽蚴褂媚P椭谱黧、豆等礼器[1]。烧制日用陶器器皿和建筑用陶的制陶作坊也已有了分工。制陶工作的细致化就会使得陶器制作更为精美,大量的泥质灰陶和夹砂陶是大众日常生活的日用器皿;选料精细、制作规整、烧制温度高的白陶和印纹硬陶则是用于贵族或者礼器。
  泥质灰陶是采用易融黏土作原料烧成,胎质细腻,多用于饮器、食器、盛储器以及其他用器。夹砂陶则是在易融黏土内加入一定比例的沙粒或者是蚌末作为原料烧制而成的,其耐火度高,胎质比较坚硬,对其进行加热不易爆裂,故多用于炊煮器具。白陶是胎质和器表都呈现白色的一种陶器,它与灰陶器不仅颜色不同,土质原料也不同,它的主要矿物组成与高岭土很相似[2],含铁量低,故使烧出来的颜色呈白色,但烧成温度在1000°C左右,不会高于印纹硬陶的1150°C。印纹硬陶的胎质比灰陶器与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也比较高,在其器表以拍印几何型图案为装饰,故称为印纹硬陶。
  2、西周陶器的种类及制作
  从西周建立起,便吸取了商王因淫乱酗酒灭亡的教训,因此西周陶器的种类以食器为主,少见酒器。西周食器包括饮食器具、炊煮器具和盛储器具。炊煮器具以鬲、[和甑为主,其中以鬲的数量较多,为主要的炊煮器;饮食器具主要是簋和豆;盛储器具则有、罐、瓮、盆、盂之类。这些器具的制法主要是轮制、模制和手制的,不同器具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或者多种制法相结合。
  饮食器具陶豆与陶簋的圈足和器身,是分别轮制成型后粘接而成的;炊煮器鬲、[和甑的器型较为复杂,其圆形的器身多采用泥条盘筑或者快轮制作而成。而这些器物的耳、足、钮之类附件,多为手制或者模制而成后粘接与器身之上。陶器分型制作后再采用粘接的方式成型,这种制作方式很有可能是受青铜器先分铸成型、再焊接组成的工艺方式影响[3]。罐、瓮、盆、盂之类的器物则多是轮制成型,形制更为规整。而一些较大的陶器和粗砂|厚胎陶缸,则采用泥条盘筑制成后经轮制修整而成的。陶器形制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陶器手工业的工艺技术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或者饮食习惯的变化,因此不同的形制设计就会有它不同的影响因素,最终作用于陶器设计。
  二、西周陶器器型演变
  西周早期陶器的造型是顺承了先周和商代的陶器造型,至西周后期,制陶匠师根据人们的饮食方式和工艺技术变化进行精细设计。
  1、西周早期陶器器型特点
  西周早期的炊食器主要有陶鼎、陶鬲和陶[。在西周炊食器中,陶鬲是使用数量最多的,它是西周时期主要的炊器。图2是西周早期的陶鬲,底部较高,有着袋状尖足。陶鬲主要是用来炊煮粥以及水一类的流食,其口部微内收,而且陶质具有很好的储热作用,能够为食物保温;其袋状足为空心的设计,在进行炊煮时能够增加受热面积;三只尖状的足脚设计能够很好地稳定器身,陶鬲所炊煮的食物为流质,在不平整的地面流动的液体也会与地面保持平衡,三角具有稳定性,当地面不平整时,器身往一边倒,流质食物也仅是溢出,不至倾覆;且尖状足的设计能够腾出更多的下部空间放置薪柴加热,薪柴在燃烧时需要氧气,下部空余的空间便于架起薪柴以促进氧气的进入,以做到充分燃烧。
  西周早期的饮食器具主要有陶簋和陶豆。陶簋在西周早期多见,至晚期而少见。作为主要饮食器具的陶簋(图4),有着较大容量,其形制为大敞口折沿、斜壁微鼓、圜底喇叭口形圈足。陶簋是用以盛黍稷等食物的,等于现在的碗[4]。黍稷是古代主要的农作物,也泛指五谷。而陶簋的容量却大于现代面碗大小,其容量超过现代两碗米饭。其实并非古人饭量大,其大敞口的设计是符合当时进食方式的。在西周时期还未开始使用筷子,主要进食方式仍然是用手进食,但是在夏商时期已开始流行使用刀叉[5],这种具有礼仪的进食方式多属于贵族,而平民所用灰陶簋,仍然用手进食。陶簋23.5cm的口径以及鼓腹的大小设计是很适合用手抓拿食物的。可见陶器造型的设计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西周早期陶豆多为敞口矮圈足,如图3所示是用来盛放食物的一种生活器皿,其侈口或者敞口的设计同陶簋的设计,便于食用者从陶豆中抓取食物,早期陶豆为斜壁,也便于清洗。
  作为盛器的有盆、罐。陶罐的设计为小口沿外卷、短颈、深腹圆鼓平底并且带有两耳(图5)。人们为了使食物保鲜好吃,发明了许多保鲜的方法,包括冻、腌干和渍等法,腌制食物和干燥食物在西周是比较流行的[6]。而腌制是需要器物有较好的密闭性,罐的容量和大小相比于食用器要大些,小口短颈的设计便适合腌菜,方便储存,在提拿的时候有两耳也方便搬动。在另一方面,陶罐也能做盛酒用器,尽管西周在早期意识到了饮酒作乐的坏处,但江山巩固后,人民安居乐业,饮酒之风便复渐,主要是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适量饮酒的好处,有助于血液循环[6]。陶罐存储酒可以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使酒不易于变质和散味,同时颈部的存在也方便取酒和倒酒。

nlc20220509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063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