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洋生物标本的分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房珊珊

  摘 要:海洋生物标本在文化宣传、陈列展览、知识讲授、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生物标本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依赖多位制作者相互配合,更需掌握并精通包括动物解剖学、有机化学、海洋生物学在内的多门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物种的不断发现,海洋生物标本制作工艺也在推陈出新。文章以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今日海洋”展厅的标本藏品为视角,分别介绍不同种类标本的制作、保存方法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干制标本;剥制标本;塑化标本;浸制标本;骨骼标本;切片标本;海洋植物标本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11
  “标本”一词,最早是由古希腊先民发明的,直译为“移动的皮张”。19世纪,随着外国传教士的进入,标本技术也随之带入中国,并得到逐步应用。我国的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技术虽晚于西方各国,但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被应用于海洋生物及生态的研究,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新型材料在标本制作中的应用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标本的美观度、保真度和存放度,使标本看起来栩栩如生。
  制作海洋生物标本是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海洋、认识海洋。海洋生物标本对于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性以及海洋地理h境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有力证据。陈列在博物馆内的海洋生物标本对成年观众而言,能够帮助其重新认知海洋生物、学习海洋文化、认识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重塑海洋生物世界观;对未成年观众而言,是进行海洋强国教育,帮助其了解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守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今日海洋”展厅展出各类海洋生物标本5000余件,几乎涵盖我国大部分海洋动物标本及部分植物标本,从侧面反映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已展出的海洋动物标本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海洋植物标本包括藻类和红树林植物(表1)。
  1 海洋动物标本分类
  1.1 海洋动物剥制标本
  1.1.1 概况
  鱼类是海洋脊椎动物最大的类群,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生态类型多样。“今日海洋”展厅剥制标本展出鱼类300余种,包含中国海域大部分鱼种,如图1是鲸鲨标本,该标本长约9.4米,2016年发现于山东海域并由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实施保护性收藏,为近年来保存较完好、体型较大的鲸鲨馆藏。
  海洋鸟类是栖息于海岸、近海或远洋而取食于海洋的生物。“今日海洋”展厅展出滨海鸟类剥制标本100余种,它们羽毛保存完好、栩栩如生(图2)。
  “今日海洋”展厅哺乳类剥制标本主要为海狮、海豹、海象、白鲸、海豚、北极熊等,共有30余件(图3)。
  海洋动物剥制标本一般应用于海洋脊椎动物,是一种利用海洋动物皮张制作标本的方法。通过剥制技术,将海洋动物皮肤及衍生物与内部脏器进行分离,然后利用皮肤制作标本。海洋动物剥制标本制作主要流程为:
  1.1.2 海洋动物剥制标本存在的相关问题
  ①防腐工艺具有一定危险性。早期海洋动物剥制标本工艺中,属防腐工艺最具危险性。早期的防腐工艺是将氯化钠加硫酸铝钾混合加水溶解,将标本放入溶液浸没处理,还要在最外层涂上三氧化二砷或硼酸。不论是硫酸铝钾、三氧化二砷或是硼酸,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有害。
  ②填充材料存在相关隐患。早期海洋动物剥制标本工艺中常使用稻草、木丝或石膏泥代替动物内脏器官,作为填充材料来制作假体。上述材料虽然具有价格便宜、制造简单、整形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稻草和木丝容易霉变、虫蛀,石膏凝固快、易开裂、有残渣,这都给标本的制作、搬运、存储等造成一定的困难。
  1.1.3 相关问题解决方案
  ①新型防腐材料的应用。随着剥制标本工艺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防腐材料和方法逐步得到应用和实践,早期工艺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也被一一攻破。例如,用新型环保无毒的纳米材料试剂对标本进行防腐处理,能使剥制的标本外形上更接近于真实动物,并且无毒无异味,可长期存放①。
  ②新型填充材料的使用。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兴盛,过氯乙烯、环氧树脂和聚苯乙烯等新型材料被逐渐应用,让操作过程能够更加精细,从而更好地表现动物神态。此外,皮张鞣制技术与防腐技术的结合解决了生皮在标本成型久置易发生的开裂变形现象。
  1.2 海洋动物塑化标本
  “今日海洋”展厅塑化标本主要分为生物整体塑化标本如小鲸、怀孕双髻鲨、大白鲨以及海洋生物器官塑化标本,如鲸眼、鲨鱼眼、抹香鲸皮肤、鲨鱼皮肤、鲸肾、鲨鱼肾等。海洋整体塑化标本很好地展示了生物外形、肌肉、骨骼以及各个器官。海洋生物器官塑化标本通过对比不同海洋生物种类的器官,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特点以及如何更适应海洋生存环境。如图4是小鲸塑化标本,该标本是目前国内较大的海洋生物塑化标本,很好地展示了皮肤和内脏结构以及肌肉纹理、吻部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展示及收藏价值。
  海洋动物塑化标本是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而成的标本。生物塑化技术发明于1978年,最早被应用于制作人体标本,其原理是在真空负压条件下,用活性塑料、硅橡胶等活性高分子多聚物来代替动物体内的水分和脂肪。海洋动物塑化标本能够清晰、完整地展现动物生前体态的诸多特征,其外形、质地、肌肉组织等都一目了然,标本保真程度极高。如图5的大王乌贼塑化标本,该标本是国内的唯一一件,总长度为8.3米,标本原材料来源于浙江舟山的太平洋海域。海洋动物塑化标本的制作过程不含有毒材料,相较于剥制标本而言,塑化标本不挥发有毒气体,对人体无刺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标本制作技术。海洋动物塑化标本制作主要流程为:
  虽然塑化标本有着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周期较长、制作成本较高、聚合硬化过快、标本容易塌陷、标本制作过小等缺点,这些都极大制约着塑化标本的使用②。针对上述问题,科研人员通过改变温度、压强和加入各种试剂的方式,优化塑化标本制作步骤,提升了塑化标本的制作精细度。

nlc2022062716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474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