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定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杜平

  摘 要:隆兴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宋代佛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集古代建筑、彩塑、壁画等艺术于一身,寺内现存大量珍贵石质文物,包括碑刻40余通、经幢3座以及石牌坊、石造像等。露天的石质文物与寺院共同经历了1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受风吹、日晒、雨淋、冻融、干湿交替影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污垢、动物侵害、缺失、风化裂隙等病害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将现存文物本体所赋存的形象资料及历史信息得以保留和延续,2020年5月20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
  关键词:正定;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09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称真定,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自汉始,一直香火延绵、钟鼎常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正定是中华文化兴盛时期的佛教重镇。”隆兴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处佛教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宋代佛教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初名龙藏寺,唐改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赵匡胤敕令铸高达21.3米的铜铸立式千手观音像,建大悲宝阁,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形成了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遂跃为“河朔名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圣祖赐额“敕建隆兴寺”,并沿用至今。隆兴寺集古代建筑、彩塑、壁画等艺术于一身,寺内现存大量珍贵石质文物,包括碑刻40余通、经幢3座以及石牌坊、石造像等。这些石质文物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古刹的沧桑变化,是研究隆兴寺历史沿革、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贵史料。
  露天的石质文物与寺院共同经历了1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受风吹、日晒、雨淋、冻融、干湿交替影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污垢、动物侵害、缺失、风化裂隙等病害状况。为最大限度地使现存文物本体所赋存的形象资料及历史信息得以保留和延续,2020年5月20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隆兴寺石质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设计施工,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对隆兴寺内现存的47件石质文物进行前期病害调查,并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制订了具体的修复方案。
  1 隆兴寺石质文物概况
  本项目涉及47件石质文物,包括隋代石碑1通,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的《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该碑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碑刻之一,主要记述了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皇帝之命劝奖恒州境内一万多名庶民百姓共建龙藏寺的经过。其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被世人所推崇。
  北宋石碑刻4通,分别如下:寺僧惠演撰文的《真定府龙兴寺铸金铜像菩萨并盖大悲宝阁序碑》,该碑记述了宋开宝四年(971)铸造千手观音菩萨铜像和盖大悲阁的过程;刻立于宋端拱二年(989)的《大宋重修铸镇州龙兴寺大悲像并阁碑铭并序碑》,由北宋初年古文家田锡奉敕撰写,记述了五代至北宋初千手观音菩萨像的废兴历史;《真定府龙兴寺大悲阁记》碑刻于《真定府龙兴寺铸金铜像菩萨并盖大悲宝阁序碑》的碑阴,为宋绍圣四年(1097),真定府路都总管安抚司机宜文字葛蘩在惠演碑文的基础上润色修饰撰成的新文,该碑言简意赅地记述了隆兴寺千手观音菩萨及大悲阁的v史,并补充更正了一些历史信息,这3通宋代碑刻均为研究隆兴寺肇建最有价值的史料。
  另外1通为刻立于宋崇宁年间的《敕赐阁记》残碑,现仅存碑身上半部。从残存的碑文可知,宋徽宗曾赐名大悲阁,将其改为“天宁观音阁”,并由尚书省下达牒文。
  金代石经幢1座,即《大金国河北西路真定府都僧录改授广惠大师舍利经幢》。刻立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广惠大师是金代慈恩宗高僧,曾主持重修大觉六师殿,大定三年(1163)十月初一圆寂,世寿七十八,金大定二十年(1180)十月一日由门人顺道等百人为师建舍利经幢。
  蒙古石碑1通,是刻立于蒙古宪宗九年(1259)的《大朝国师南无大士重修真定府大龙兴寺功德记碑》,主要记述了蒙古国师南无大士重修龙兴寺的功德。南无大士任龙兴寺住持期间,以修寺为己任,全饰大悲菩萨圣像,修补转轮藏。在以真定为封地的阿里不哥大王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下,广施法雨,普结善缘,曾被封为国师,总领天下释教。
  元代石碑9通,分别为记述龙兴寺重修事宜的《特赐大龙兴寺重修大觉六师殿记碑》《皇元真定府龙兴寺重修大悲阁之碑》,由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书丹并篆额;为元仁宗本命祝延的《圣主本命长生祝延碑》;记录寺院捐赠事宜和佛事活动的《圣旨特赐大龙兴寺长明灯钱记碑》《秦王夫人施长生钱记碑》;记述寺院高僧功德的《住持真定龙兴寺临坛大德讲经律论沙门佛光弘教大师之碑》《真定龙兴寺钞主赐紫沙门通照大师之碑》《妙峰上师胜公和尚道行之碑》,还有《舍财施永业地转大藏经》碑,但因碑身泐损严重,内容不详。
  明代石碑6通,分别为明天顺七年(1463)刻立描述隆兴寺景色的诗文碑《游龙兴寺胜概诗并序碑》,刻立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所作《释真可赞大悲观世音菩萨碑》和刻立于崇祯元年(1628)的《赞大悲菩萨一百八韵有叙碑》;记述隆兴寺重修事宜的《修天宁观音阁石记碑》《敕建大龙兴寺重修灵泉井亭碑》《补修大悲宝阁记碑》。另有“松风萝月”大字刻石和石经幢1座,石经幢为明代隆兴寺高僧梦堂和尚经幢,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梦堂和尚住持隆兴寺期间曾修缮了摩尼殿、净业堂,增建了弥陀殿、伽蓝殿、祖师殿。
  清代石碑18通,分别为与寺院重修相关的《重修大佛寺佛冠序并偈碑》,刻立于清顺治六年(1649),记述了顺治四年(1647)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于清廉重装佛冠一事;刻立于清顺治十年(1653)《重建真定龙兴寺大悲天宁东耳阁记碑》;清康熙十年(1671)《从此须登彼岸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装六师佛像记碑》;清康熙三十年(1691)《金装大悲佛像碑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敕命重修隆兴寺碑》《重修隆兴寺功德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胡公功德碑》;清乾隆十二年(1747)的《敕修隆兴寺记恩碑》;还有记载乾隆四十四年(1779)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隆兴寺情况的《重修隆兴寺碑》;其中《大隆兴寺香火地碑》《刘公民瞻功德碑》《赵宏燮长生禄位碑》则是在康熙重修隆兴寺期间刻立,巡抚直隶督查院右副御史赵宏燮得知寺僧无资供养,便施舍千金,并命真定知府刘民瞻在真定、获鹿、新乐等地购买土地,以为香火地。更有寺僧如果刻碑纪事。《隆兴寺传戒碑并序》是寺内仅存的一通专门记述寺院传戒事宜的碑刻,刻立于光绪十九年(1893)。清宣统元年(1909)刻立的《正定隆兴寺意定和尚功德碑》则记述了清末高僧意定和尚主持隆兴寺期间,与八国联军将领周旋,使得隆兴寺以及西侧天主教堂免于战火破坏。

nlc2022062716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474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