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环境下网文IP与电影改编的重构与融合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天应

  【摘要】“互联网+”理念营造了更为开放、综合性更强的文化环境,现代文化产物可以借由互联网技术进行重新加工、传播,并根据文化本身的独特定位转向不同的区域与空间,从而满足受众对于文化、对于相关文化作品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开始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崭露头角,其所具备的超现实主义与理想化创作特点逐渐显露出来之后,正在与IP电影这一新素材相互碰撞。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思考在“互联网+”下网文IP与电影改编的融合现状,探讨带动双方有效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网文IP;“互联网+”;电影创作;电影改编;融合策略
  【项目基金】本文系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IP热背景下国产电影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2020SJA095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8.084
  从电视剧《清平乐》《庆余年》的先后崛起,到《少年的你》《诛仙》的后来居上,网络文学IP已经成为现代影视创作活动中的重要参考素材,质量优秀的网文永远不缺读者、受众的追捧。数据调查显示,2015年参与改编的网文IP达到542个,及至2020上半年,超过50部网文作品出现在屏幕上,风格多变、受众稳定,这是网文IP能够在改编的大风口下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其审美品位与文化爱好也在随着快速传播的信息流而不断变化,网文IP的改编未必能够满足大众口味,加之创作缺陷、改编缺陷、理解不足,部分网文IP在改编为电影之后已经失去了其本身价值。面对变化莫测的“互联网+”大环境,网文IP与电影改编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关于网文IP与电影改编的论述
  1.1 网文IP的概念解读与定位分析
  网文IP是基于我国特有的网络文学体系演化而来的独特IP作品,相较于传统的IP形式,网文IP的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力更强,在进行荧幕加工之后,网文IP可以实现从原著到荧幕、从荧幕到原著的双向转换,迅速调整受众的定位。从基础概念与传播意义的角度上进行理解,网文IP就是基于出色的网络文学IP作品演化而来的独特IP,其本身便具有受众多样,IP形式多变的基本特点。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邵艳君将网络文学比喻为“孵化器”,其认为,网络文学中包含着大量的IP内容,可以同步满足文学创作、影视编剧、文学加工三方面的要求,从而加快粉丝的转化速度,将读者转化为“影迷”。与传统的IP电影相比,网文IP本身就依仗着网络文学的引导才能快速发展[1],其本身具有更大的改编空间,在进入到影视世界之后,编剧与导演可根据表演要求对原作品的表达方式、主题情感进行重新加工,从而满足观众与读者的审美爱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网文IP在改编之后,其核心情感与镜头语言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同一个IP演化为两个故事,这是部分网文IP无法得到高评价、无法被受众与观众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1.2 电影改编的特点论述
  在电影创作艺术与现代机械工艺达到巅峰之后,人类对于电影文化的探索便向着更为深入的层次迈进。在技术手段落后的探索时期,编导通过镜头、角色的互相搭配来创作各类艺术手法,深入挖掘剧本中的创作精髓,从而留下了无数经典的影视作品。综合改编经验来看,电影改编的类型较为明显,如对既有文学作品的改编、对于民间故事的改编、对于现实生活的改编等,通过镜头语言调动观者与导演的情感交流,以此来回应“影视改编”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以网文IP为对象的电影改编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第一,遵从性,大部分改编依从于网文IP的创作思路与口碑,将场景、人物利用镜头表现出来,省略观者与读者的理解时间,对于原著的还原度越高,原著作品越能够被受众所接受。如当下流行的《庆余年》等。第二,创新性,部分作品的核心内容难以进行表达,镜头语言无法表现出作品本身的文学性特点,基于此,编导人员借由创来重新进行网文IP的加工,如《雪中悍刀行》《遮天》等作品,但二者与原著的出入较大,落入了“盲目改编”的陷阱当中,作品本身的口碑反而受到了影响。
  2. “互联网+”网文IP电影改编的现状研究
  2.1 原生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改编取材困难
  “互联网+”大格局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网文IP电影改编的创作速度,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投身到网文的创作行列当中,以文学目标、创新思想来进行网文编写,试图打造能够引发潮流的网文IP新体系。但从网文IP本身的定位来看,市场的需求、读者的口味、创作者本身的文学功底,都直接影响着网文IP的诞生速度,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成为优秀的网文IP作品[2]。大部分创作者以“吃快餐”的思想参与到网文创作当中,文学功底不足,创作经验匮乏,对于网文IP的认识停留在“改编-分红”的层次上,拉低网文作品的整体水平。为了选拔能够进行电影改编的优秀作品,部分编导不得不降低选材门槛。晋江文学城总裁刘旭东将影视原创改编比喻为“相马”,其认为,网文IP电影改编本身就如同相马一般,从多类型、多风格的网文作品中选择具有热度、具有改编价值的文学作品,才能取得更好的收视率和票房。但仅仅是“选材”与“改编”问题,便已经难倒了一大批的创作者。
  2.2 电影改编创作功底不足,作品难以加工
  网文IP电影改编的全新要求下,改编活动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方面,要正确理解网文IP电影改编的基本要求,以尊重原著为出发点,保留原著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与核心创作思想,避免改编后的作品与原著出现较大的出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3月18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指出,作家、读者的迭代发展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作家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升级。创作者以“暂住”的身份进入到创作平台当中,吸引读者围绕作者进行流动。这样的网文IP带有浓厚的个人特色,有关IP的电影改编、创作大多与作者本身有关。独特的创作特点之下,电影改编必须尊重原创作品。如电影《悟空传》的改编,新生代演员虽然演绎出了原著中有关角色的特点,但对于角色的大量删减却破坏了原著的意味。另一方面,是对作品内容的适当加工,在删减不适合表现的相关情节的同时,针对电影的创作需求进行艺术加工,对情节、故事、人物角色进行适当的优化。如网文《爵迹》,在改编之后保留了原文的多故事线并行的特点,但加入了人物独白元素,导致作品本身被观者评价为“幕布+扑克脸的表演”,口碑惨遭滑铁卢。W文IP是一个大热门,但其改编与再加工却要考虑IP本身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保留网文IP原有特色的同时进行电影改编,这一问题还需要作者与编导的共同探讨。

nlc2022062810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476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