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云冈石窟的装饰纹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晓丹

  摘 要:云冈石窟的装饰纹样是云冈石佛像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云冈石窟装饰纹样复杂多样,在继承前朝佛教艺术的前提下,加以吸收外来艺术造型纹样和技巧,它是我国美学界文化研究的瑰宝,也是我国装饰文化艺术史上最宝贵的历史资料,更是魏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文章详细分析了云冈石窟装饰纹样的种类及特点。
  关键词:装饰纹样;云冈石窟;忍冬纹;文化融合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14.040
  0 引言
  北魏王朝是中国古代东胡的一支―拓跋鲜卑建立的国家,在其祖先南迁的过程中,便吸收沿路的匈奴、东胡、汉等民族文化因素。定都平城大同之后,以汉化作为其建国思想,汉文化的影响体现在礼制、建筑、服饰等多个方面。同时,汉族以及其他游牧民族不断向平城迁徙,北魏的平城以胡风、民族风俗为特征,加上充满异国情调的佛教美术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创造了我国装饰文化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归宿。
  云冈石窟的装饰纹样也受到了近代学者的重视,中国建筑史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曾在1933年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并共同发表《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一文,专门讨论了云冈石窟的装饰花纹,云冈石窟有多种装饰纹样,多数是从外国传入的母题和表现。这里所展示的各种纹样都是从希腊起源的,从波斯和犍陀罗传入,特别是西方纹样出现在中国的装饰品上,比如回折的卷草纹,自此以后,卷草纹成为中国最普遍的模式,虽然经历了一些变化,但分支和回旋的主要原则并没有改变,甚至认为唐宋以后的花纹也由此而演进。日本学者长广敏雄的《关于北魏唐草纹样的二三》和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的《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两文,主要侧重于对装饰纹带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宿白先生发表《(〈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发现与研究》一文,就云冈第九、第十窟艺术风格与司马金龙墓出土文物进行对比,对确定云冈石窟的分期有着极大的意义。
  北魏平城的装饰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几何纹、天象日月等,各种纹饰表意有别,其所表达的艺术情感也不相同,既有随同佛教艺术、中西商贸从异域而来的忍冬纹、莲花纹、葡萄纹、联珠纹、璎珞、露幔纹、狮子、火焰纹等,又有龙、凤、虎、鲵等动物纹,几何纹、天象日月等承袭秦汉以来传统的纹样。从西方传来的纹样不仅用于佛教艺术,也运用到世俗生活中,成为当下的时尚。而我国传统的纹样也被赋予了新的宗教意义,传统与外来的纹样相互交融,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商周两国以动物纹样为基础的装饰主题逐步演变进入以植物纹为主体的历史时期。
  1 植物纹样
  人类的生存与植物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远古时期人类就以植物纹样作为装饰,多表现植物的原形,随着丝绸之路开通,各种外来文化源头的输入,并与我国本土艺术交融。尤其佛教东传后,融入了佛教美术的我国古代美术出现了新气象,打破了两汉以来以神兽、神仙及云气纹为主的装饰体系,植物纹样成为装饰的主流,尤其是莲花纹和忍冬纹,这些在云冈石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外来的装饰纹样与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相互融合,创造了新的样式。
  1.1 忍冬纹
  忍冬纹,于东汉末年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忍冬纹的应用最为风靡。可能是因棕榈叶(或菩提叶)形与中国草药忍冬花的叶极为相似,忍冬属于藤生科,叶子成对生长,卵形状,顶端渐尖或呈钝形,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忍冬记载曰:“忍冬在处有之……花初开者,花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因其一年四季不凋谢,故名忍冬。其实佛教之忍多与此毫无关联,忍冬纹来源于西方,伊东忠太博士认为忍冬渊源远及埃及和亚述,希腊是集大成者。古希腊文明东传之时,忍冬纹也随之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再加上西域诸国多信奉佛教,于是犍陀罗艺术形式也随之来到我国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忍冬纹明显倾向于希腊的手法,而且北魏采用西域纹样虽说是照搬但多少也有些改变,经过自由自在的使用,纹样也变得朝气蓬勃。纹样的种类很多,如单菱形、单枝平行、波浪形、环形、垂直波浪形、戒指、龟甲等。忍冬纹样是云冈石窟中使用最广泛的植物纹样,早期只出现在佛像袈裟边缘、菩萨头周围、菩萨棺材上,这也意味着忍冬纹的装饰比较复杂和成熟,体现了早期的特色。
  中期较早的第七、第八窟的忍冬图案简洁舒适(图1),并有波浪状的忍冬纹作为装饰界带将壁面佛龛进行分层,同时也装饰于拱门上方,与这组双窟朴实无华的雕刻风格交相辉映;第九、第十窟的忍冬纹表现形式呈多样化(图2),有菱形状的,有环状的,有波状的,还有龟背状的等,繁缛有致、富丽堂皇,彰显出皇家风范。此外,装饰部件的数量也大大增加,除了装饰边框外,还装饰了柱子、佛龛拱柱、须弥座层带、门楣、门框及所有边角。
  晚期洞窟除有波状以及第十四窟顶棚、东区第十五窟及第三窟院梁外,西区小石窟仅在第三十五窟门上部有平行的金银花装饰,第三十九窟莲花窟顶部的四个角落偶尔有三叶金银花装饰。其余石窟不再有金银花装饰,或许在此期间高级工匠和孝文帝一起移到洛阳雕刻了龙门石窟,其装饰回归简约,增加了几何装饰,但这只是后期云冈石窟的装饰样式,不是北宋后的普通装饰艺术。北宋以后,龙门石窟装饰更加繁盛,也映射出魏王朝迁到洛阳。
  1.2 莲花纹
  在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中,莲花是一种圣物,正如周敦U的《爱莲说》中所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日本学者长广敏雄和水野清一在考古调查中也认为云冈石窟中的莲花雕刻既体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色彩,也包含了异域风情,是汉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表现。
  云冈石窟中莲花纹饰的雕刻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比如第十七窟西壁佛龛内的立佛头光(图3),莲花呈圆弧放射状,内侧都是圆形双层重瓣莲花,且莲花的花瓣宽而肥,每个花瓣都有一个U形突起,花瓣的轮廓很厚,形状粗糙有力,充满立体感和异域风情。

nlc2022090615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919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