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施旭

  摘 要: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关注。博物馆在转型路上充分结合馆藏资源,创新工作开展形式,关注青少年群体,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功能,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青少年;教育实践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14.019
  博物馆作为面向大众的重要文化窗口,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创新博物馆社会教育方式、突出博物馆藏品资源优势是尤为重要的。为此,博物馆工作方法和观念需要不断变革,创新打造社教活动与社教课程,探索与实践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提升文化传播服务水平,为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建设教育型、服务型、创新型博物馆。
  1 博物馆社会教育观念转变
  长期以来,博物馆以展览陈设为主要活动表现形式,侧重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博物馆工作人员多从专业性方面去提供服务,缺乏人性化服务观念,忽视“人”的社会教育,导致展览等活动与社会大众联系不紧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突出。①为此,博物馆转型工作势在必行,需向“以人为本”观念转变,紧随时代发展来探索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
  1.1 明确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如今,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高质量需求使外界对博物馆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在社会上需要有这样的场所满足社会大众,即既能提供艺术欣赏、传承文明历史,又能承担社会教育。来自外界大众的期望与认可使博物馆亟须在公共服务上完成转型,明确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博物馆条例》中明确强调了博物馆需具有教育、研究与欣赏功能,并将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这足以说明博物馆变“课堂”是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首要任务。出于自身发展要求,博物馆也应清楚地认识社会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博物馆不再是单一的文物展示与历史重现场所,简单易懂的讲解已经不再能满足大众的参观体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可或缺,社会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博物馆应重点开展社教活动。无论是为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还是满足博物馆自身发展建设的目的,博物馆都应在“能”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好”社教活动,以高质量的社教活动满足大众对社会文化的需求。博物馆应通过主题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推进社会教育工作,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使博物馆成为社会大众感受艺术文化魅力与接收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长春博物馆紧跟开展研学活动趋势,将“小小讲解员”“小小志愿者”职业体验活动、“探寻长春早期文明史”青少年研学活动、版画拓印体验活动、考古发掘体验活动五个社教体验活动纳入馆研学活动,方便来访团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研学活动。“长博大讲堂”社教品牌的系列活动,以线上的活动形式,深度解读展览内精选的藏品故事,讲解名人家风家训故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热点文化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广优质展览,打造更加高效、系统的社教项目机制,综合提升长春博物馆社教品牌项目的影响力。
  1.2 重视社教活动受众群体
  在新时代背景下,有参观博物馆意向的社会大众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参观的方式,他们期望更多新颖的、能有更多接触方式的活动出现在博物馆里,期待博物馆能够提供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与服务,参观群众由“观光者”转变为“参与者”。为此,博物馆在履行社会服务与教育功能时将大众意愿纳入未来发展建设中,转变服务思维,博物馆由“场馆管理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因此,博物馆里的社会教育活动转变为以群众为中心,以受众群为目标,积极打造有针对性的、符合受众特点的社教活雍蜕缃炭纬獭
  与此同时,在博物馆陆续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实践中,观众的参与互动与反馈也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泛经验与意见,博物馆自身要深刻认识到观众参与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博物馆一改以往对受众群体“考虑少”“定位不准”等问题,高度重视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和整体性,多方面考虑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等群体实际打造更贴合、更适合、更受欢迎的社教活动,更加重视社教活动受众群体的感受。
  深入贯彻落实博物馆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进乡村等地,长春博物馆设计“历史走出长博艺术你我共享”社会教育活动综合项目品牌课程,内容涵盖长春博物馆“戈沙版画拓印体验课程”“图说考古”“青铜纹饰课程”三个社教课程,结合展览介绍、问答互动、动手体验,使青少年在校园里就可以了解更多样的文化知识,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参观博物馆,让博物馆文化走进基层,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2 博物馆教育工作方法创新与实践
  面对博物馆大力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的现状,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能力与实践能力面临挑战。为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博物馆创新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校外活动,将馆内文物和文博资源带出博物馆,不拘泥于固定场所、固定活动,更多地走进校园、社区、社会,实现文物“活起来”,文化“活起来”,不能移动的博物馆“动起来”。
  2.1 坚持社教活动形式灵活创新
  当代博物馆传播教育,应当把握观众在博物馆学习的特征,找准教育传播工作的定位,根据自身特色,采用灵活性与适应性强的方式开展社教学习活动,尤其是借助新媒体线上与线下平台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新时代社会教育进步的体现。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出现使博物馆积极适应与应对文化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新土壤,传播博物馆社教信息与知识,构建博物馆社会教育新模式。②
  新时代文化环境下,观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也要求博物馆发挥场地、藏品、展览、服务等多方面因素的优势,打造参与度高、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社会教育活动。要了解不同年龄的观众需求,与观众达成和谐,而不再是依照在并不了解观众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的活动“模式”来开展任何博物馆教育活动;要尽可能多地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为观众提供联系、互动、协作的机会,要让博物馆社教老师始终与观众友好交流,摆脱以往内容乏味、走马观花式的活动。③通过参加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观众得以深入体验活动,与博物馆有效互动,了解自身的文化,帮助观众在博物馆馆藏资源中找到自身的和当下的文化意义,激发新的文化创造力。

nlc2022090617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922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