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潜山雪湖文峰塔内涵与形制考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中焰

  摘 要:盛行于明清时期的文峰塔,是中国古代塔的造型之一,以“登高览胜、装点山河美化风景、导航引渡、指示津梁”等多种实用性的功能赢得了人们的青睐。不少古塔尤其是文峰塔、风水塔、文星塔,因独特的形貌特征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了某一个城市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标志。重修、恢复文峰塔、风水塔却成了一些城市或地区用来作为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人文价值、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
  关键词:安徽潜山;雪湖文峰塔;明代;恢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14.014
  安徽省潜山市雪湖文峰塔在20世纪70年代倒塌了,潜山市政府现在决定要恢复该塔。潜山市政府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恢复雪湖文峰塔ν诰虺鞘欣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旅游品位、推动潜山市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怎样恢复雪湖文峰塔?是按照原状恢复,还是运用创变的方式把它改为四方形的形状?这两种意见成了一时讨论的焦点。下面先来了解一下雪湖文峰塔的历史情况和风貌特征以及人文涵义。
  1 开展社会调查工作
  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潜山当地文物部门对雪湖文峰塔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采访80岁的刘周生老人(家距文峰塔大约250米)后得知雪湖文峰塔是因人为因素于1973年倒毁的。当时当地居民挖走塔体上规整的方砖,拖走平铺在塔基上的石条等材料,用来砌田坝、筑水井、修道路、建猪圈,严重破坏了塔基的组织结构,最终导致塔毁于一旦。雪湖文峰塔倒掉之后,其塔基被当地农民辟为菜地。
  过去一到炎夏时节,当地居民经常去塔内纳凉,对塔的形状记忆犹存。多数人将文峰塔基本描述为六方七级,通高约23米。第一层于南面开券门。塔内可转折上登,并逐级向上收分。塔内四壁均辟有半圆拱券顶小龛及门窗。龛内无佛像。每层塔檐叠涩浅挑出。塔顶形制似毛笔状。塔的每层六角上均系风铃。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雪湖文峰塔原来的外貌形状与构造特征从根本上得到了解。
  2 塔基清理发掘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雪湖文峰塔的具体情况,2020年5月,潜山市文物保护中心对雪湖文峰塔塔基进行了清理发掘。
  文峰塔塔基位于潜山市南端一处南湖的坝垣上,北纬30°37′37″,东经116°34′39″,海拔22米。通过开挖边长0.4米、深0.8米的探沟,划定长9.8米、宽7.4米的试掘区域,选择在试掘区域的西北角布探方,其探方规格为长4.3米、宽3米、深1.55米。被清理出的塔基为毛石结构,呈圆形(图1、图2),圆周长约为22.62米。塔基被扰乱的情况较严重。
  在塔基正中清理出一个0.35米×0.35米×0.22米规格的石洞。石洞底层垫石上刻铭文“天”字(图3),石洞边侧的石面上刻“乙”字(图4),另一处石头表面刻“工”字(图5)。塔基石上刻“天”“乙”“工”字,出现这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文峰塔脱胎于佛塔,是由佛塔演变而来的。石匠们出于对佛的敬畏,有意在塔基中心部位砌出一个正方形的石洞来代表“天宫”,在基石上刻上“天”字铭文(图6),仿佛是对佛的一种敬意的最好表达。“乙”代表天支地干,寓意生命有轮回。另一种解释是石洞用来安装木质塔心柱的。塔心柱是为了与塔的外壁能够横向联系,结为一体,然后再用砖石砌出塔心柱的塔身―这是明代砖石楼阁式塔的主要做法。这些铭文是否还另有其他的含义有待考证。
  清理发现塔基填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耕作层(熟土层),质地松软;第二层填土层,质地较硬,出土宋代瓷碗残片、明代黑釉罐残片、唐代开元通宝铜钱(残)等器物;第三层为生土层,质地坚硬。
  从填土中清理出的器物残片可分为唐代、宋代和明代三个时代,类型为铜钱、瓷片、陶片。唐代开元通宝铜钱1枚,边残,方孔(图7)。宋代瓷碗残片,圈足,褐色胎,施青白色釉,釉面有沙眼,碗底饰莲花纹(图8)。明代黑釉罐残片,施黑釉,侈口,圈底起凹凸纹(图9)。
  从塔基的清理发掘情况来看,出土遗物中的最迟年代为明代的黑釉陶罐残片,最早年代为唐代的开元通宝铜钱,这足以证明雪湖文峰塔建于明代,也佐证了有关史料的记载。
  3 史料研究
  民国九年(1920)编纂的《潜山县志》载:“明万历三十年,知县于廷采倡建文峰塔,象征儒学文笔。”这段记载清楚地说明了雪湖文峰塔的建造时间,并且形象化地描述了塔的外貌形态。
  除了对文峰塔的外貌要求像一支“文笔”的模样外,对建造文峰塔的地理位置在《相宅经纂》的文献里也有明确的要求:“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文笔塔。”这段文字说明文峰塔的建设被当时的能工巧匠们纳入了选址规划中,并且解释了文峰塔常作为中国古代城市、乡村山野或寺庙的标志性建筑出现的原因―满足人们心里的一种“好风水”的需求。再用“文峰”二字冠以塔名,托物陈喻当地的文风、文脉昌盛,人才辈出。根据风水理论建造塔是不会错的。
  依外观造型,中国古代的塔可大致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覆钵式塔(即喇嘛塔)、金刚宝座塔、楼阁与覆钵混合式塔等六大类型。明清时期,随着风水理论的兴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兴建风水塔(文峰塔)。明代建造的文峰塔以密檐楼阁式的六边、八边形的塔为主,而且在选址上也有一定的风水考量:一是塔要建在“巽”字方位上昭示文运胜。“巽为风,位东南,主吉”,所以文峰塔多建于城市的东南位置上,以祈求风水、文运都能昌盛起来。二是塔多建于山明水秀或湖光潋滟之处,与山形水势浑然相融,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文化。雪湖文峰塔的形制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都符合这些人文涵义。
  《潜山县志》里还记载一则关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于仁宗皇v三年(1051)到古舒州就任舒州通判期间在潜山城内的天宁寨上筑起读书台秉烛读书的故事。高台明月夜,人静读书时。后来人们把这道独特的风景称为“舒台夜月”,简称“舒王台”。潜邑令李载阳因羡慕这么美好的读书环境写诗盛赞曰:“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明万历三十年(1602),来潜山担任知县官职的于廷采寻访舒王台时,就是因为受到了“舒台夜月”故事的感染,要求在荆公读书台的对面(今潜山市的东南方位)雪湖的南岸上建造文峰塔,祈愿潜山从此以后能出更多像王安石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于是,在雪湖的两岸边就出现了两座著名的建筑:北面的舒王台与南面的文峰塔。只可惜这两处历史建筑后来都倒掉了,只留下了遗迹(址)。现在提议恢复文峰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出于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文化知识分子的一种尊重。

nlc2022090618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922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