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漫谈传统山水图式瓷画艺术中的精神观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余作斌 徐稀瑶

  摘要:中国的山水画自古以来就担当了除画作之外的精神职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美学观照。而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孕育千年的哲学思想,作为自然观照的山水画更是如此,其与传统哲学思想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从而使传统哲学思想中的普世精神观念成为山水图式广泛化、世俗化的文化钥匙。
  关键词:传统山水图式;山水瓷画艺术;传统哲学思想
  Talking about the Spiritual Concept in the Art of Traditional Landscape Traditional Porcelain Painting
  Yu Zuobin, Xu Xiyao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has played a spiritual function besides painting, carrying rich cultural and aesthetic observ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has nurtur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particular, landscape painting, which is a reflection of nature, is mutually rel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has made it the cultural key to the widening and secularization of landscape schema.
  Keywords: Traditional Landscape Schema; Landscape Porcelain Painting Art;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在人们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描绘并感悟自然成为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有别于西方风景画,中国的山水画自古以来就担当了除画作之外的精神职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美学观照。
  现代以来的山水瓷画艺术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技术、文化、审美创新,已经逐渐地从传承千年的传统山水图式中抽离出来,对传统山水图式的审美存续和精神追寻不断式微。而这样的趋势不论是对文化精华的传承或是对未来艺术的创新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文化的割裂和历史虚无,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对传统山水图式精神内核的探寻和发扬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传统山水图式
  中华文明中的“山水”早就脱离了一般认知上的物象景观和地理意义,而是一种蕴含了历史传承、哲学思想和审美抒发的“艺术”和“文化”。自山水画从人物画的背景与陪衬中逐步脱离开始,其艺术风格就开始随着时代脉络不断演变了。从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始,从前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画面风格就开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为后来的山水画独立成科奠定了观念基础。
  独立成科后的山水图式就开始了派别分宗,唐朝的山水画被分为南北两宗,分别是李思训父子的北宗青绿山水和王维的南宗水墨山水,这次分化为后世的山水画奠定了发展基调。五代时期的山水画风格多元,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从绘画的地理风貌到画派风格都比较丰富,各有特色。有中原地区山水画代表荆浩、范宽等大家,南方地区山水画代表董源、巨然等大家,北方地区山水画代表李成等大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丰足的经济基础是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迅速且多样的主要原因之一。
  山水画发展到北宋时期进入高潮,山水画成为几大画科之首,文化与艺术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也致使山水画不断衍生新的风格与派别。除了院体山水画盛行,文人山水画也就此崛起,山水画中的文化内涵已然成为精神核心。南宋时期的山水图式逐渐摒弃了全景式的构图方式,开始流行开光式的圆形或异形的构图。有些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南宋时期国力式微,江山沦陷,画家们采用这种“残破”式的构图以表达对国家江山不再完整的悲哀心情。元代时期的文人画更是取代了从前院体画的主导地位,开创了属于文人山水画的时代。这大概是由于元时期的文人士官大多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有的沉浸于失去江山的屈辱之中,有的不得重用,在朝中备受压迫,他们纷纷将心中之志与精神寄托放于自然的山水之中,借由描绘山水来抒发内心苦闷。他们大多拥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与照山画山照水画水的画匠们截然不同,在意境表达上更加信手拈来,诗书画一体常常是区分其画作的重要线索。明时期的各种山水流派交相辉映,文人画、院体画、浙派画都有发展,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文化艺术产业也蓬勃发展,不论是画家还是画作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况。对前朝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新,山水图式非常多元。清代的山水图式逐渐被分成了“循古”与“新式”两派,循古派受清王朝扶持,认为自己是正统。而新式画派以对抗强权,抒发自我为精神核心,“新安派”就是代表之一。
  二、传统哲学思想下的普世精神观念
  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孕育千年的哲学思想,作为自然观照的山水画更是如此,其与传统哲学思想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而传统哲学思想中的普世精神观念就是山水图式广泛化、世俗化的文化钥匙。普遍认为儒释道是中华文明的主流哲学思想,其蕴含的“普世价值”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合,已然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为古代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构建了系统性的伦理思想和比较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其既是中封建文化的主体,又是中华文明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亚洲地区培育出了广泛且通俗的道德规范,可以说相比较于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程度是最为深远的。

nlc202209221019



  孔子主张“仁”,并以其为核心思想,将孝、诚、智、忠、礼、勇、温、恭、良、耻等人的道德规范都囊括其中。后世对“仁”的思想又不断发展,像孟子又提出了“充实之谓美”等观点,人的内在美德进一步得到发扬。这些朴素的价值观念随着统治者及士官阶层的推崇进入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价值观。古代文人和画家们亦是恪守这样的伦理体系,认为修身养性是谓“仁”,将蕴含这样哲学思想的观念注入了文学和艺术作品之中,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审美价值。
  2、佛家思想
  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自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后,便不断地进行在地化、民族化、世俗化的融合。佛家思想主张“无”“空”的自如心境,强调“普度众生”及个人的解脱,以“五戒”和“十善”为道德信条。而佛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既广泛又深远的,除了对国画题材和表现内容的丰富化,其也为国画风格流派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相较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佛家思想主要是对人物画的影响比较深刻,就比如“四家样”画派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佛家思想的浸染而形成的。
  3、道家思想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流派别有黄老、老庄、杨朱学派等。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用“道”来探究万物、解释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道家思想的精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提出的这个观点对传统国画的影响深远。有无相生又虚实相依的审美观念依托于中国传统写意画而表达,这就是一种道家思想在哲学意义上对艺术的观照。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是道家思想在文学和艺术上的一种价值体现。
  三、多元一体的精神观念造就璀璨的山水瓷画艺术
  传统山水瓷画是传统山水图式的瓷上艺术表达,一直以来都是承袭着山水国画的审美内核与表现形式,而特殊的材料载体也使得山水瓷画有更强的传世性和历史价值。因此,在这样背景下的山水瓷画有着更坚实的价值基础和艺术底蕴。并且对于山水瓷画艺术来说,传统精神观念的体现不仅仅停留于绘画本身,其复杂又丰富的工艺技法可以满足多样的表达诉求,使多元一体的传统精神观念也得到体现。
  不同工艺的优势差异造就了不同图式的山水表达,通过对工艺技法的巧妙运用,我们可以得到不同艺术效果的山水瓷画。就比如像青花山水就能抒写水墨山水图式的神韵,而釉上的粉彩、古彩、墨彩、浅绛彩等工艺就能作出青绿山水的艺术表达。经过长时间的创作检验,陶瓷工作者纷纷发现,釉上工艺更加适用于细致的工笔山水描绘,而釉下工艺则能将洒脱自如的写意山水笔触表达得淋漓尽致,而釉上釉下综合装饰工艺也为传统山水图式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
  釉上工艺的优势所在一方面是对细致描绘的可塑性强,由于其是直接在已经烧成的瓷胎上作画,由此几乎不用考虑吸水性和变色率等问题,加上釉上彩料大部分烧前与烧后的色彩能保持不变(除去一些颜色的“吃色问题”),因此适合于需要复杂描绘画面的工笔类山水图式。另一方面,釉上彩工艺门类繁多,技法成熟,可运用的颜色十分充沛,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极为丰富,这也是多色山水或青绿山水图式常用釉上彩工艺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图1所示的就是笔者创作的一件粉彩山水瓷板画作品《夏韵溪水》,从瓷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及笔法用色上我们不难看出釉上彩工艺在工笔山水描绘上的优势。细密的笔法,多元的色彩,以及远近分明的画面层次,都得益于粉彩擅“晕染”的工艺特征和明亮雅致的颜色特点。
  釉下工艺的优势则体现在对山水气韵的表现尚佳,不论是写实或写意的青花山水图式,都带有一股扑面而来的自然灵气,能将“钟灵毓秀”这四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以中国陶瓷美g大师王步先生所作的青花山水瓷板画“春江小亭”为例图2,其将南方山水的灵秀气韵曲尽其妙地呈现出来。除去这种偏向工笔的青花山水,还有一类更偏重于写意的山水图式。这种图式一般形态潇洒无状,却总能将山水之间的磅礴气势尽数呈现。使得观者在无形中见有形,引发无限的联想。另一类釉下彩山水的表现形式与写意青花山水类似,通常不拘泥于细致准确的形态,肆意挥洒,有时还会尽情利用不同釉料的流动性和窑变性质来创作山水作品。还有一类是将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综合装饰山水表现,近年来也非常时兴。该工艺吸取了釉上的细腻刻画,以及釉下的畅意气韵,呈现出一种粗中有细,小心大胆的冲击性艺术风格。这种工艺手法,一般采用釉下工艺来表现虚处山石流水,而用釉上工艺来表现实处或视觉中心的物象,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空间感与装饰性极强的艺术效果。
  四、传承千年的精神观念是传统山水瓷画艺术的生命之源
  儒释道哲学思想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不断融合、传承、发展,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观念的主体,如此多元一体的“普世价值”为中华文明带来的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是山水瓷画艺术的生命之源。不论是何种画派何种图式,院体山水抑或文人山水,写意山水抑或工笔山水,无不处处体现着文化、精神的底蕴,正是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造就了传统山水瓷画艺术的高度。
  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笔者在山水图式的创作道路上也更加看重传统的艺术精神。希冀通过继承传统的技艺与精神,来延续与发展陶瓷文化及艺术,如图3笔者创作的粉彩山水瓷板画作品《观松听瀑》示,飞花碎玉如雷响,飞流直下冲击谷底。希望在如今这个城市化不断加快加剧的现代社会,为徜徉安详美好生活的人们带来一丝视觉与精神上的慰藉。
  参考文献: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吴宇江.山水文化哲学浅说[J].华中建筑,2009(01).
  [3] 徐岚,董伟.晚明士人隐逸思潮与文人山水瓷画的兴起[J].中国陶瓷,2009(07).
  [4] 王金辉.儒释道影响下的文人画[J].艺术科技, 2014(07).
  [5] 袁迪中,李会中.挥洒淋漓,妙笔传神――王步青花的用笔与分水[J].景德镇陶瓷,1984(02): 21-23.

nlc202209221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4003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