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综艺快节奏叙事中价值传递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典

  摘 要:微综艺凭借短小精悍、节奏轻快、网感强烈等特征,在短视频盛行的互联网时代,为综艺市场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但是随着审美的提升,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探究微综艺在快节奏的叙事模式中如何进行有效价值传递,对提升微综艺节目质量、形成“小而美”的微综艺内容体系,促进短视频的专业化、精品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我国微综艺价值传递现状并结合相关案例,总结出微综艺价值传递的重要性,并以腾讯视频“小鲜综”为例,探究如何在微综艺中平衡传播效率与内容深度。
  关键词:微综艺;叙事节奏;价值传递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9-0055-04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6080万,占网民总数的90.5%[1]。快节奏、极精简的短视频模式满足了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使其影响力和受众体量不断增长,进一步挤占了长视频的生存空间。但是,长视频凭借丰富的内容和精细的制作仍有一定的竞争力。面对竞争,长、短视频平台开始相向而行,导致“中视频”成为了文什业的发展风口。
  近年来,网络微综艺发展迅速。在节目数量、节目类型、节目传播与影响力方面都呈现出“井喷”之势。微综艺是长、短视频相互碰撞之下,顺应中视频风向,适应用户多变的消费场景和多元内容需求的产物。学界暂无关于微综艺的官方定义,大多数学者将时长约为3―20分钟的、具有完整框架的节目形式称为微综艺[2]。微综艺与传统综艺的区别还体现在内容输出上,微综艺着力于在内容深度上的纵向挖掘,汲取短视频节奏快、信息精的优势,在传播中具有强吸引力;传统综艺则侧重对内容横向扩充,使节目内容更加饱满和全面。
  2011年12月,由爱奇艺推出的《美人心计》开启了我国网络微综艺的第一篇章,每期节目均在15分钟左右,该节目的制作虽然较为粗糙,但创新的节目形式仍使节目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由此,各大视频平台纷纷尝试不同类型的微综艺制作,微综艺数量的增多,加速了用户对节目形式新鲜感的消耗,使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目前的微综艺市场呈现出泛娱乐化节目居多、叙事模式发展不成熟的现象,导致其无法有效且及时地满足用户需求。微综艺节目在繁盛的背后也潜在隐忧,在压缩的时长和快节奏的叙事中,如何对内容进行纵向挖掘,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履行媒介职能并增强节目竞争力,是微综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综艺价值的输出现状
  (一)市场泛娱乐化,缺乏有效价值输出
  用户思维惰化和创作者盲目逐利是文艺产业泛娱乐化的两大原因。传播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颖直观的呈现形式,用户面对海量信息,会本能地选择更容易解读的内容,思考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削弱,导致疲于深度内容的浏览与提炼。
  约翰・菲斯克认为,电视节目作为文化商品存在于“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两个系统中。金融经济体系关注的是节目的商业价值,即能创造的收益;文化经济系统中流通的则是“意义、快感与社会身份”,存在于内容传播和受众解读中,关注的是电视节目本身的使用价值[3]。金融经济系统中的价值创造往往迅速且巨大,对视频平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更具生命力的文化价值反而容易被忽略。微综艺作为短视频时代的产物,依托互联网传播,天然具有强烈的网感和娱乐属性。视频平台为适应用户观看习惯和喜好,推出大量缺乏内容深度的娱乐性微综艺,以此获取更高的商业价值。此外,由于部分创作者过度迎合用户,忽略了微综艺本身作为视频所具有的媒介职能和责任,将娱乐视为微综艺的唯一功能,致使微综艺市场充斥着较多“强娱乐,弱输出”的作品,造成了娱乐恶性循环。
  (二)滞留于传统模式化叙事,价值输出悬浮
  随着微综艺市场不断扩张,微综艺的创作结构也逐渐完善。但是,仍有部分创作者将微综艺简单理解为“被压缩时长的长综艺”,认为是“内容”和“主题”的简单相加,并试图继续在传统综艺多维度、慢节奏的叙事模式下,压缩节目时长。有限的时长无法支撑大体量内容,在没有足够内容铺垫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核心价值输出悬浮,信服力降低。微综艺是传统综艺适应新媒介传播形势的变体,具有与长综艺截然不同的传播重点,把握碎片化和深度化的平衡要从节目自身的核心主题和叙事逻辑出发,盲目照搬于长综艺模式并不可取。
  二、微综艺价值传递的竞争力与责任
  微综艺需要唤起观众的认同,从而提升节目竞争力。随着我国文娱产业不断丰富,用户的审美也在不断升级,越来越重视节目文化的认同和核心价值表达。近年来,《国家宝藏》《见字如面》《朗读者》等高质量文化类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节目的播出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同时,由综艺主题衍生出的高热度“出圈”话题讨论,使其在与同类节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娱乐类真人秀中,腾讯视频小鲜综《大有可为的我》也凭借其议题的针对性和冲突性在上线第一天,就斩获了15个热搜,其中微博话题“杨天真说我没有男朋友不是因为胖”和“如何看待男生说瘦20斤我一定追你”,分别斩获了1.9亿次和1亿次的阅读量。无论是文化类节目传递的文化自信和认同,还是由于节目内容而引发的强烈情感共鸣,究其本质都是优质价值传递和高质量文化输出对综艺商业价值的正向推动。
  微综艺做好价值传递,娱乐与教化并行,构建良好的文娱产业生态,是微综艺作为媒介的责任。媒介技术学派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提出,在娱乐之城,“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4]”“娱乐至死”是对泛娱乐时代的预言,也是对过度娱乐的传播环境的警示。创作者们应该警惕因为泛娱乐化充斥市场而产生的马太效应,如果大量低质量文艺作品占领市场,挤占用户大量时间,优质作品就无法获得关注,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当下,综艺节目类型更为丰富,在满足用户娱乐需求的同时,应该承担起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引导和教化责任,同时,在我国文艺政策的客观要求下,综艺节目更应该具有承担文化责任、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使命感。

nlc202209271114



  三、快速的叙事节奏中价值观的传递策略
  (一)垂直化定位,直击痛点
  趣缘群体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为纽带而结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借由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情感分享和身份认同,最终构建起“趣缘”共同体[5]。微综艺垂直化的定位,将小众文化符号转移到节目,制作中引起趣缘群体的集结,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内容输出和价值传递。不同于传统综艺多视角的横向扩展,微综艺是在精确的受众定位范围内进一步寻找重点,并对单个痛点进行纵向挖掘。对比大项目的精细制作和系统化价值传递,微综艺轻制作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更利于内容与形式的探索与创新。垂直化使微综艺化繁为简,价值传递更具针对性,实现对用户单个痛点的“刺深”与“扎透”,虽然受众有限,但价值输出的效率得以极大提高。
  目前,“小鲜综”系列已推出《人间指南》《仅一日可恋》《大有可为的我》和《毛雪汪》四部代表综艺,分别以职场、恋爱、女性和社交为主题。以《仅一日可恋》为例,这是一档颠覆传统恋爱模式的约会社交微综艺,杨笠作为一个独立女性样本,与不同类型的男生体验一日情侣约会。节目在恋爱主题中进行性别划分,又在性别中进行成长阶段的再次细分,最终精确选取独立女性的恋爱,将主要受众明确定位为青年女性,实现了微综艺主题和受众的精准垂直化。此外,节目通过杨笠细腻的女性视角对每次约会进行观察和表达,在真实的恋爱场景中,探索“爱情”与“自我”的边界。
  (二)碎片化陪伴式传播,构建情感长线联结
  快节奏生活和高压工作挤占了人们的休闲时间,人们的收视习惯变得碎片化。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十分钟的微综艺,正好可以适应用户不同的观看场景,满足用户碎片化的观看需求。用羲槠时间的娱乐需求长期存在,使得节目播出的周期拉长,通过在碎片时间与用户的长线联结,实现微综艺核心价值传递的潜移默化。除了利用碎片化、长周期的制作策略延长微综艺的价值感知以外,节目内容还着力于人与人情感联结的“陪伴感”,使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推动节目的价值输出。
  “小鲜综”系列综艺每期时长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节目期数约二十期,比传统综艺的单季节目播放周期更长,利用体量优势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传递空间。小鲜综拥有的自由度和灵活度,使其可以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更新频率,抓住传播最佳时机。小鲜综《毛雪汪》将节目划分成四个小节,每个小节在一年四季周更播出,目前第一番二十期节目(含十期加更)已经完结。在第二番待播期间,节目以“歇番特辑”的形式保持更新,维持与用户的长线情感联结,从而深化节目陪伴感。张弛有度的情感碰撞、一较短的节目时长和全年不间断的连续播出,将节目深度嵌入到日常生活,形成了节目的陪伴感,维持了《毛雪汪》的用户粘性,大大提升了节目自身的表达空间。
  施拉姆提出传播的双向循环模式强调,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没有主客之分,传播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信息互换过程。因此,微综艺的传播只有在传播者与用户的双向信息交流中才能达到最优效果。除了利用节目播出时间的设置创造情感长线联结外,节目内外场域隔阂的打破,也强化了节目的互动感与陪伴感。《毛雪汪》通过微博平台获取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意见,接收观众的手写信并放置于毛雪汪之家,再以嘉宾在节目中阅读的形式播出,打破了节目场域与现实场域的界线,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还促进了传播循环中的信息交换。
  (三)弱剧本化叙事,营造轻松真实语境进行轻量式价值传递
  传统综艺拍摄周期长、投入成本高,是多维需求均衡后的产物,自由度相对较低。全面的剧本策划以及逐渐递进的剪辑习惯和叙事风格,容易使节目价值传递变得流程化和刻板化。微综艺的“微制作”决定了其具有强自由度,“微成本”意味着承担风险的能力强于传统综艺,因此,微综艺在长综艺的碎片化与短视频的专业化两种趋势交融下产生,既延续了长综艺相对完整的结构,也保存了短视频的灵活度和“精彩开头式”的剪辑方法。节目弱化了嘉宾的明星属性,增强了嘉宾对核心主题的引导作用,形成了由人及题的叙事形式,突出了节目的主题和价值观。微综艺弱化机械化的流程设定,将节目策划融入内容,在具有真实感的环境中,增强用户观看时的沉浸感,从而进行深度思考。
  小体量节目价值传递不宜过重,应该点到为止。微综艺若讨论过于深重的话题,由于先天时长的局限,内容不足以支撑主题,容易形成说教式表达,引起用户反感。此外,深重的价值内容与微综艺快节奏的风格不符,内容与形式的割裂会使得微综艺丧失内容短而精天然优势。
  小鲜综系列综艺以“无剧本短综”为宣传点,在《人间指南》中,节目去除繁杂的综艺流程,将主导权交给嘉宾。场景设定为各种日常工作,通过两位嘉宾的视角来体验不同类型的职业,感受不同工种背后的酸甜苦辣,嘉宾自然真实的反应与接地气的场景,为主题升华提供了契机。
  (四)跨平台话题营销,拓展讨论角度和内容深度
  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表明了人际传播的强大。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一张巨大的人际网,巨大的人际网结成信息的隐形纽带,辐射性互联网营销正是借助这条纽带,让每个网友都化身为免费的内容载体,进行连环式传播。从内容传播角度来看,微综艺的价值输出还包括通过社交平台话题延伸讨论的输出。跨平台的话题讨论,不仅实现了反向引流,还拓展了综艺节目的价值传递渠道:节目组积极引导节目相关话题的讨论,挖掘网友背后的传播潜能,推动更多网友参与讨论,进一步拓展了讨论角度和内容深度。
  在小鲜综《毛雪汪》中,毛不易、李雪琴与朋友们闲聊,提出一些引起大众共鸣的问题,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讨论,例如“如何看待年轻人不愿意办婚礼”“如何看待年轻人不愿意去体检”“为什么冬天更想找对象”等话题。其中“如何看待年轻人不愿意办婚礼”的话题浏览量高达2.1亿,引发1.3万次讨论,总计5.7万人参与话题投票。有人认为问题的原因是婚礼形式的变质,也有人认为是年轻人心态的变化,许多网友就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各种不同的观点碰撞又产生了新的火花,在跨平台的话题讨论中,延续、拓展了《毛雪汪》节目本身的价值内涵。
  四、结 语
  自2011年第一部微综艺诞生至今,我国微综艺市场发展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并逐步建立起专属的用户群。近年来,短视频的火爆进一步推动了微综艺的市场需求,微综艺领域的发展前景一片向好。但是,目前我国微综艺在价值输出层面的表现还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泛娱乐化与输出悬浮两方面。微综艺良莠不齐的现状应由行业携手改变:创作者要善于利用微视频时长短、内容精、节奏快的传播优势,寻找快节奏叙事与深度价值输出的平衡点,坚持把微综艺的垂直化、精细化定位作为基本要求;要与视频平台协作,利用微综艺的短小体量延长情感联结;要弱化综艺流程聚焦现实社会议题;要抓住新媒体资源,利用多社交平台拓展话题深度。
  目前,我国文娱产业虽然存在一定的泛娱乐化现象,但是用户审美在逐渐提升,追求更有价值的内容输出已经成为发展趋势。随着微综艺制作向规范化、专业化迈进,微综艺将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战场,微综艺领域将会迎来全面开花的竞争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nnic. 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P02022040740 3488048001.pdf.2022-02-25.
  [2] 梁宁维.关于国内微综艺节目研究的文献综述[J].传播与版权,2020(5):120-121+127.
  [3] 覃晴,白迎港.从价值转向到文化破圈:垂直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传媒,2022,(1):72-75.
  [4]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b,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
  [5] 陈淼,贾舟洲.类聚与分化:综艺节目垂直化趋势下趣缘群体的圈层呈现[J].中国电视,2022(1):79-84.
  [责任编辑:李慕荷]

nlc20220927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4034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