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播视角下对电视专题报道深度融合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艳春

  摘 要:专题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体裁之一,在媒体融合的当下遇到了发展瓶颈。本文以信息传播为视角,从新闻事件、信息传递、传播载体、接收反馈四个方面分析电视专题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实例思考专题报道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为传统媒体探索转型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播学;专题报道;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9-0004-03
  202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指出,未来2至3年内,我国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专题报道作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经验、现象、问题等进行的多侧面、深层次、全方位的报道。通过新闻事实及相关背景的介绍,反映事件、事态发生发展的过程、结果和影响,旨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
  19世纪90年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开始进行专题报道的尝试和改革,其中,以央视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代表等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观众的热捧和好评。新世纪以来,专题报道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各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以专题报道为主的电视栏目,与此同时,各大门户网站也加入专题报道的队伍,专题报道逐渐发展成为电视新闻的重点领域。
  21世纪,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种新兴媒体蓬勃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之后,专题报道这一体裁和形式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因此,如何发挥专题报道的优势以适应媒体融合新形势,成为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重要命题。
  一、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专题报道发展瓶颈的原因
  从信息传播的视角来看,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源(即信息源、新闻事件)→传者(即信息采集、制作、传递)→信道(即信息发送媒介、传播载体)→受众(信息接收、反馈)[1],可以说任何形式的信息传播都离不开这四个要素,专题报道也不例外。据此,结合媒体融合特征进行如下分析。
  (一)新闻事件平台化
  上海报业集团打造的“澎湃新闻”客户端于2014年上线,标志着新闻事件平台化时代拉开序幕。随着今日头条、微信、抖音、快手等一系列移动终端APP,新闻事件平台化趋势愈发明显,给电视专题报道等传媒媒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传播载体集合化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工具的变革促进生产力发展。2014年是信息科技革命的重要一年,以触屏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以4G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化应用技术被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大众传媒的发展,也催生了媒体融合元年的出现。
  移动终端和网络技术集合了报纸的深度和便携性、电视的及时性和可视性、网络的广度和宽度等优势,这些集合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竞争力整合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加剧了媒体融合的力度和深度,导致电视开机率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电视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专题报道收视率下跌。
  (三)信息传播大众化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使得信息传播趋于大众化。这样的局面,有利于信息及时传播,确保受众在较短时间获得第一手信息,掌握事件发展动态。而传统的电视专题报道严重依赖于第一手信息源进行再加工,加之跟进传播的及时性不如自媒体,导致优势不在。
  (四)接收反馈交互化
  媒体融合的最大特征是对受众信息的交互体验,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决定了其对信息反馈的滞后性(主要靠观众来电、来信),而收视率、观众喜好等反馈的获得则需要借助专业的媒介研究机构,地方媒体较少采用。移动终端普及后,受众可通过留言、评论、转发等对新闻事件、内容、作品进行直接反馈,平台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库和数据共享技术,梳理受众浏览历史、购物记录等信息,进行精准传播,有助于增加用户黏性。
  二、从社会效益看专题报道的意义
  在党的新闻事业建设中,媒体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此,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专题报道的转型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要肩负弘扬主旋律的使命
  媒体融合是当下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趋势,从哲学角度分析,新生事物的诞生往往伴随着诸多问题。纵观公众平台发现,有的公众平台出现了角色缺失现象,背离了媒体主流价值引领的社会责任;而原本担当重任的专题报道受限于平台、载体,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从新闻的大众传播需求来看,重视专题报道的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旋律。近两年的两会报道实践中,中央台和部分地方台开始尝试通过云端访谈等方式进行融媒体专题报道,从不同角度关注民生话题,较好地引导了主流社会舆论。
  (二)从新闻传播功能来看,要高度重视信息核实把关
  “人人都是自媒体”拓宽了信息传播者的从业范畴,但是,和专业的媒体从业者相比,自媒体传播者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参差不齐,一些传播者甚至不能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因此,可能会导致舆论方向偏差,甚至出现新闻反转现象。比如,2020年,浙江义乌网曝“男孩殴打外国小女孩家长拒道歉”;2021年,四川网曝“老人摔倒后无人敢扶?”等事件,都是信息传播者为追求热点,自行剪辑后未经核实发布造成的舆论误导。因此,专题报道的记者不仅要秉持职业操守,也要坚持新闻事实性原则,在获取信息后进行多方核实并执行三级审看制度,确保发布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
  (三)从媒介传播效果来看,要着力解Q实际问题
  专题报道的最大优势在于选题的典型性和报道的思想性,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细致、全面透彻、连续跟踪,有利于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和妥善解决。媒体融合下的碎片化、快餐化媒介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分散了受众的关注度,既不利于集中宣传,也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nlc202209271140



  (四)从受众需求多样性来看,要全方位、多领域地进行信息传播
  近年来,全国两会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应加快媒体在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专题报道”,这也反映了当前一些移动端平台传播信息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这个角度来说,专题报道承载的社会效益是当下媒体融合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对受众信息需求多样性的满足。
  三、结合实例思考专题报道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合纵连横的融合体系
  当全国的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中央厨房”的建设成为媒体融合的“标配”与“龙头工程”。“中央厨房”是从餐饮业引入的热词,指对电视、广播、报纸传统媒体进行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专业深度融合的全新模式,通过对人才、资金、技术多种资源的整合,通过策划、采访、编辑、发布各环节的流程再造,从而实现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全天滚动、多元覆盖。
  “中央厨房”试点取得进展与成绩后,广电系统建成了从央视到地方台的四级“融媒体”体系。作为新闻宣传重点领域的L獗ǖ溃在四级“融媒体”体系支撑下,可以充分利用上下游电视台通联渠道,纵向上,共享重大题材信息资源,做好分厨的再加工、再创作;横向上,利用贴近性、本土化和接地气的优势,本着“+民用、商用、文化用、教育用”的原则,精准策划和制作深入、全面、权威的专题报道,并集中职能部门信息发布平台的优势进行统一多元发布,形成宣传合力,引领主流舆论导向。
  (二)打破体制束缚集中打造精品
  构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而传统媒体专题报道因历史和体制等原因,导致人才力量分散、机构设置较为冗杂,因此,要下力气进行改革,扭转这样的局面,首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裁撤冗长机构,整合人力物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优势资源,融合媒体发展。其次,要大力培养融媒体报道团队。通过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引进网络、科技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创作团队从思维、理念、认识层面达成共识,实现人才队伍的转型升级,为做好融媒体报道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再次,要强化精品意识。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效果,要强化精品意识,就要把“内容”放在首位,以增强融合效果、提高宣传效能。最后,应注重发挥知名人士的引流作用。比如,一些节目主持人凭借在各自领域的突出成就和个人魅力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通过其人格化的传播可拉近媒体与受众的关系[2]。网络平台推送的《雪煮天下》《震海听风》《司马南频道》等栏目,就源自主持人的时事评论,备受观众热捧,成为专题报道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
  (三)做好屏屏联动的引流工作
  大屏连小屏,小屏推大屏,屏屏合作,是当下专题报道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一,要在国内主要传播平台建立专门账号,对视频进行再加工和广泛的投放,吸引流量、扩大影响。第二,要利用社交软件,对视频进行预告式播放,以引流大屏。第三,要充分利用新兴传播方式,借助国内大平台、自有平台、本地平台等进行多渠道传播。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是一项“转基因工程”,只有把互联网基因注入传统媒体,才能给媒体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守正创新,主动转型,才能让肩负重要职能的专题报道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沃纳.J.赛佛林,小詹姆士.W.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李婷]

nlc2022092711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4035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