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简驭繁:简约主义音乐的历史渊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莹

   引言
   “简约主义”(Minimalism)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曾风靡整个西方乐坛,并构成了意义深远的国际影响。简约主义音乐的出现不仅为20世纪层出不穷的风格流派提供了一种客观存在的音乐表达手段,而且承载着西方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文化意蕴。正如英国音乐学家基思・波特所述:“简约音乐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为文化间以及纯音乐间所存之避垒的破除指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从儿使得创作者能够从固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来探索一种‘多元性’”(GroveII:minimalism)。
   一、简约主义音乐概念缘由
   “简约主义”(Minimalism)是一个从视觉艺术借用而来,描述一种有意简化地节奏、旋律以及和声语汇的作曲特征的风格。简约主义音乐,主要指一种通过少量音符展现出来的扁平延展型的音乐形式,在音乐材料、音乐手法、甚至音乐观念上都追求极端“简”、“约”的全新音乐手法,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音乐土壤中应运而生。
   音乐中的简约并非一种新现象。在很早以前,它就存在于教堂的组钟敲奏之中。根据记载,教堂组钟敲奏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它由三个或更多的钟组合在一起,以不同速度重复敲奏,通过排列而产生的一些无限的组合方式。至于简约主义音乐的来源,一方面可以追溯到摇滚乐和流行音乐。另一方面,一个重要的根源体现在拉・蒙特・扬自60年代以来一直很少使用极少见的长音来创作音乐,为他的音乐世界在调式音准上提供了一个基础;凯奇的一些音乐重复的形态以更小音阶为特征;特里・赖利的《C音上的音乐》,就是由53个各自独立的短小动机组成。
   到了20世纪60至70年代,虽然简约主义音乐与简约主义艺术紧密相连,但是它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崇敬至关重要的现代派,后来被广泛视为现代主义的主要对抗手段,正如以布列兹和施托克豪森为代表的整体序列和凯奇的不确定性。这类简约主义音乐更多的归因于非西方音乐,如爵士乐与摇滚乐;而非20世纪现代主义或是自巴洛克时期以来的任何其他的西方艺术音乐。公开地寻求更容易获得音色上的收获,简约音乐是有调式或有调性的,而现代主义音乐是无调性、节奏规则和持续的;简约主义是非周期性的,音乐是片段化的,结构和织体是简化的,而现代主义则是复杂的。首先,在美国蓬勃发展受到好评,20世纪80年代以菲利普・格拉斯的音乐最为典型。在20世纪90年代,例如亨里克・格雷茨基、阿尔沃・帕尔特和约翰・塔威纳这些欧洲作曲家获得了国际声誉,令人惊愕地被称为“神圣的简约主义”,更多的是赋予一种精神上通径。
  
   二、简约主义音乐创作探源
   简约音乐创作的基本特征为“简单化”,从技术角度来讲这种简单性体现为:音乐材料的极端精炼;音乐进行上的重复性和律动上的高度规律性;此外他同时指出简约音乐注重从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中吸收音乐语言,并且这是一种“保持在有明显的调式或调性的音高体系上”的音乐。重复变化的简短音乐材料使人感到十分悦耳,因此它也被称为催眠式音乐或重复式音乐。
   简约主义音乐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凯奇的《4分33秒》,他从学习东方哲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偶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魅力,从而开始实验将偶然因素运用于音乐创作中。从简约主义音乐风格的主要内容来看,拉蒙特・扬、史蒂夫・赖克和菲利普・格拉斯以及约翰・亚当斯等美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是对这一乐派进行观察的主要载体,同时可以从他们的创作风格中看出对简约主义音乐形成的影响:
   拉・蒙特・扬作为简约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一直坚持“持续音高”的使用。这种手法也一直贯穿他不同潮流创作的始终。《为铜管而作》是扬的第一部有意使用持续长音创作的作品,并且将“休止”也作为一种“持续”状态考虑。扬认为如果要让人们彻底地进入所谓的和谐和冥想状态就必须在音量上达到一种超限的状态。
   史蒂夫・赖克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简约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它早期的作品倾向于清晰明了的音乐结构,以达到一种音乐的可听性效果。他的《为十八位演奏家而作的音乐》是其极具色彩性的简约主义作品,连绵不断的进行方式表达了“延展”特性的音乐理念,通过对人类“呼吸”节奏的提炼,从而实现“非理性”的原始节奏给人们带来的快感。
   菲利普・格拉斯是简约主义作曲家中最具权威性的一位,他自己阐述他的音乐理论也很“简约”:“使用尽量少的音符循环重复层叠出丰富的音乐。”他借鉴了印度音乐中的“循环节奏结构”,通过旋律上的即兴演奏与循环持续的节奏运动之间的相互交融,体现印度音乐中蕴涵在丰富乐曲表层下的厚重结构张力。
  
   三、简约主义音乐的价值追索
   简约主义音乐不仅仅因为在美学上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诸多高度抽象、晦涩复杂音乐(如数字化的十二音序列、整体序列及其它无调性音乐等)的反动而产生,同时,其在作曲技术方面也已逐步形成了以其美学思想为基础,源于西方传统作曲技术并融入东方音乐元素的,作为一个流派必须具有的共同特征的风格和手段。简约主义音乐作为美国音乐形态的一种文化特性,尤其是对人类自身生理节奏的捕捉与适应追求,同时具有流行音乐所特有的文化和时代意义。
   简约主义音乐直接影响到“后简约主义音乐”的产生。约翰・亚当斯是西方20世纪音乐发展史上,继科普兰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的美国作曲家、指挥家,也被誉为“后简约主义风格”的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簧风琴》音乐开始材料非常简单,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重复的手法, 变成一种和声,最终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激流。亚当斯把它看成是带有速度和方向的箭。他逐渐从简约主义音乐的创作中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偏离开来,增加更多的直觉因素。他为弦乐队而做的《震教徒的圈》第1乐章中,使用了节奏型的相位移动,即两个声部重复演奏一种基础单元,通过与不同长度的休止符结合,构成相位前移与后移共存的双重现象。在此曲的第2乐章中,亚当斯运用了旋律性相位移动,所产生的多线条的复合现象与传统的多声部对位的复调音乐相似,加强了音乐横向进行的旋律线条长度与多线条组合并行的形式。亚当斯在创作过程中不但继承了简约主义的核心要素,而且在后简约主义音乐中依旧蕴含着简约主义的最本质的核心要素的痕迹。
  
   结 语
   在20世纪音乐探索的过程中,简约主义音乐引领音乐创作走向了一条捷径、高效的路线。作为美国六十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音乐风格展现了多元性和融合性的美国文化特性,而它的诞生也意味着西方现代音乐进入了一个“以简驭繁”的典型阶段。
  
  参考文献
  [1]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Strick,Edward.Minimalism:Origins.Bloomington,IM,1993.
  [3]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M],宋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彼得斯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M],孟宪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李薇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696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