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命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青

  [摘要]目前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任务的落实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来看,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借助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以改进。生命化教学理念和方法适应了这一要求。要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生命化的教学资源,采用实践法、探究法、对话法等生命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生命在场,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高校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命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209-02
  
  生命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1]生命化教学是21世纪教学改革进程中凸显出的重要价值取向,它不仅应当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这一教育理念具有更为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生命化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来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要求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借助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受教育者个体生命吸取足够的养料从而得以充分发展和实现生命价值。优秀人才既要有足够的现代化知识储备和发达的头脑和健全的体格,还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道德品质。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侧重于其“智”的培养,即知识性的教育。其他“美”“体”的公共课主要侧重于学生审美情趣和体格健全的培养,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教育目标更多是学生“德”的培养。“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排在第一位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个体生命升华的重要表现,然而,“德”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德的培养不能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更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生命体验、情感认同,才能最终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生命化教学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来看,当前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整体状态不佳,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
  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第一,高校学生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储备,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基本原理知识已经在中学或多或少接触到,没有多少新意,学生学习起来如同“炒冷饭”“嚼甘蔗渣”。第二,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用,“无用论”是当前社会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泛滥,使得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种悲观论调。由于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而无用,致使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冷淡,思维定式甚至生命在场。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形式单调,说教多于自我思考,灌输多于自主探究,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没有新意和创意,没有乐趣、没有激情、没有生命情感的切身体验也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重要原因。可见,要克服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悲观态度,须借助于生命化教学。
  (三)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来看,大学生普遍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思想”“无生命在场”“效果不佳”,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够对学生起到启迪智慧,促进思想升华的目的,难以对学生的未来和前途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一些大学生对国家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对未来失去远大理想,沉迷于物质生活,一味追求物质利益,一些大学生思想迷茫、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命价值默然。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正是其生命力误入歧途的悲剧后果。这也给我们以教训,游戏网络为什么能将学生的生命力轻而易举地俘获,而我们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搭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系统却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这与我们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不无关联。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博大精深,既是具有深邃严密的思想内容的科学,又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的艺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该具有鼓舞人、震撼人和引导人的强大精神力量,受大学生的欢迎本来是题中应有之义。[2]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没有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激情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不情愿学习,没有生命投入,浅尝辄止,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书育人的效果。
  总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教学来看,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致使教学效果不佳。生命化教学正是克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误区的重要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误区和低潮,迈向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理念。
  二、生命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贯彻和实施
  鉴于以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生命化教学理念非常紧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生命化教学方式,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要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中体现生命精神、生命活力的内涵,注重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崇尚智慧,激发潜能,渴望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19世纪人类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的杰出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科学,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走极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市场经济的哲学,揭示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揭示了人类经济发展的远大前景。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波澜壮阔,体现人类整体生命价值探索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的生命生存状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价值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可见,只要我们认真地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这些体现生命精神的资源,使用恰当的方法运用到对学生智慧的点拨、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上,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虚幻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辨,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伟大的实践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和改变自身命运的武器。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就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也就是要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在体验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使之得以自我内化,并最终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实现生命价值。“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3]生命化教学关注生命的体验,“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惟一通道。”[4]体验对于大学生追求情感的交融、生命的升华、思想的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注重情感体验的实践教学与生命化教学的理念是相吻合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为其创造丰富多彩和不断发展的生命体验的环境和条件。为此各类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学生社团的建立,为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鼓励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相对立的,是教学活动不断生成性的体现。它以问题式研究为主线,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帮助和引导学生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不是完全预设的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过程,不是强迫学生去接受一些“死的东西”,而是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问题研究中来,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些建构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刚刚新生成的,是自己努力探索的结果,因而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是融合了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的知识。因此,这一探究式教学方法应当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来。大学生足够的知识储备,已经为这一学习方式的开展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上,这一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心思凝聚,学思结合、全身心投入,实现其“生命的完全在场”,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师生间平等对话
  教学是师生间的交往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进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有助于破除“奉教材为圣经,视教师为权威”的传统观念,促进了大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思考、敢于突破前人,挑战权威的进取精神。同时,大学生作为真正独立的主体能够更充分、更自由地发表自我见解,在与教师、学生的对话和合作中,自主地建构自我的知识、经验、情感和价值,完成生命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超越。生命化教学中强调师生的平等对话,一方面意味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另一方面逐步转变高校学生依赖于教,服从于教的习惯定式,从而体现为主动的、独立的、自主的过程。这也必然带来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彻底转变,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维新.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M].高等教育研究,2007(4).
  [2]方世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771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