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倩倩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并论述了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地做好师德工作的原则要求。
  [关键词]师德 学生 职业倦怠 人性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206-01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对教育有过精彩的论述:“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递、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但是,教育又怎么能简单归结为“讲授――接受”呢?它应该是一个充满伦理内涵和道德精神的过程。
  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都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那什么是师德?一般而言,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该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发展中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教育内容除了传授知识,重点还要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注重师生间的人际互动,在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教师职业的现状
  随着社会、学生、家长、领导等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不仅对教师在致知层面上的重视,而且在道德上的示范作用,都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而这些都是教师职业压力的源泉。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的工作压力,工作中的持续疲劳及在与人相处中因各种矛盾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表现出筋疲力尽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这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必然会影响到他身边的人,特别是学生。一位满心热忱地想要将自己所知的一切都传递给学生的教师,他的工作热情必然高涨,即使在教学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他也有办法破墙而出。对他们来说,教育不只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乐趣。但是目前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倦怠的情况。在教师这种多重身份的压力下,他们的情感淡化,幸福感降低,必然会减少对学生的关心。
  二、培养和完善师德应遵守的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有机契合
  教学要求是硬性规定教师要帮助学生达到的标准,许多教师在坚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放弃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造成了重教不重用的情况。真正的知识应是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有机结合。从卢安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体会并真正发掘学习的本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运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达到致知与育人相结合的完美效果,寓教于乐。
  (二)坚持尊重原则,树立正确对待学生的观点
  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间更应尊重。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片面地因学生的某些内外特征而直接将其进行归类,应将学生作为有思想情感、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个体来对待。无条件地接受学生,无目的地去接近他们是卢安克获得学生信赖的原因之一。学生是最可爱、最天真无邪的人,他们厌恶欺骗,假使某个人的亲近带着自己的意图,而并非发自内心地想要去接近他们,那必然被他们所排斥,一次的失信甚至可能带来永久的信赖缺乏。在采访卢安克的一个学生家时,记者为了采光问题而刻意表达成环境冷,孩子在事后发现这一真实意图的情况下感到被欺骗而改变了原先对待记者的态度。从现实存在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也不应忽视尊重的重要性,否定过分追求自我的利益,尤其批判那种完全的自我主义中心思想。
  (三)坚持理解与共情原则,要有奉献精神
  真正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不会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就潇洒地留给学生一个背影,他们身体力行地与学生进行着交流,将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发展到生活中的朋友。对于学生的悲伤和喜悦,成功与失败,他们都实际地践行着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没有浮于表面地看待学生,努力探视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有人说,教师已经成为了负担学生父母一部分责任的人,这里的责任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关爱犹如父母关爱子女一般,富有奉献精神。这种说法也不为过,它可以作为评价师德的另一种指标。当记者提问卢安克为什么不离开这座小山,他只用简短的一句话就将这个众人疑虑的问题做了一个最完美也最真实的回答――“我的命已经与学生的命相互连在一起了”。
  也许我们反思得太少,所以当看到、听到卢安克的事迹,自己惟一的反应就是佩服他的勇气,以我之所未做较之他之所做。并不是因为我们比他无能,这种无力的教师职业道德才是两者之间明显差距的根源。面对我国这种教育现状,教师必须真正地学会理解,学会付出,学会奉献。
  【参考文献】
  [1]王斌.试论教师职业道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李冰,黄天娥.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和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5期.
  [3]刘毅.浅谈师德的规范及培养[N].贵州政协报,2000年.
  [4]陶淑娟.论教师的职业道德[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包金玲.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与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771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