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闻全天候》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新生

  最近参加湖北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全天候》的节目制作工作,颇有心得。这是湖北乃至全国少见的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晚间新闻直播节目,节目的容量之大,工作人员之少,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节目策划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增加新闻的深度,正确处理新闻与评论之间的关系?
  或许是意识到了新闻与评论价值属性的不同,湖北电视台在设计演播室的时候,把新闻播音员和评论员的位置隔离开来。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新闻播音员必须把新闻和评论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节目完整呈现出来。很显然,新闻播音员的过渡性语言,与传统的新闻导语不一样,其中带有明显的评论性质。而恰恰是这种评论性的语言,反映了新闻播音员自己的观点。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面对刚刚播出的新闻,如果新闻播音员表达自己的意见,会不会引起麻烦?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假设的问题,而是一个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俄罗斯一家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在播发新闻的时候,伸出自己的左手中指,表达对美国总统的“意见”,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居然在世界新闻传播界掀起轩然大波,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之下,这位新闻播音员不得不辞去职务。这说明新闻播音员在新闻播报现场发表评论是一个非常忌讳的事情。
  新闻播音员通过评论的方式带领观众作出判断,很容易招致批评性的意见。这不是因为新闻播音员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因为新闻播音员必须把新闻与新闻评论区分开来,首先告诉观众新闻事实,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把新闻事实和新闻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观众误以为新闻播音员主题先行,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有意识地选择新闻事件,这不仅会削弱新闻的价值,而且更主要的是,会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的新闻媒体还是现代新闻媒体,都越来越强调新闻观点的表达,这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任何人都可以充当新闻播音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观点存在着竞争关系,如果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意见,那么,就可以吸引公众关注;反过来,如果只有新闻事实而没有自己的观点,那么,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从本质上来说,新闻就是一种观点,只不过在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引导下,新闻媒体为了凸显新闻的价值,刻意地隐藏或者掩饰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为受众提供可以思考想象的空间。新闻媒体为了表明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或者权威性,往往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充当新闻评论员。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增加新闻评论的现场感,甚至把新闻评论变成现场的新闻采访,让新闻播音员通过采访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新闻评论员层层深入,全面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新闻采访的原生态呈现模式,越来越受到电视媒体的吹捧。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新闻播音员缺乏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他们只能按照节目导演所设置的议题向评论员提问,缺乏相互交流的能力,那么,新闻评论就会变成一场灾难。所以,当电视节目进入“评论化”状态的时候,新闻播音员应该主动地转变身份,把自己从一个新闻播音员变成一个称职的记者,通过交流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对话不断地提出问题。
  湖北电视台《新闻全天候》的节目制作人显然已经意识到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他们不断地进行尝试,试图把罗列式电视新闻节目,变成评论性质的电视新闻节目。节目制作团队小心翼翼地改变新闻播音员的工作习惯,让他们尽快地领悟新闻所包含的复杂元素,并且主动与新闻评论员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它标志着电视评论正在从说教性的评论转变为解剖性的评论,电视评论不再仅仅是情绪的发泄口,它同时也是疏导社会意见的“都江堰”。新闻播音员搜罗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与现场的新闻评论员进行沟通,在细致的解剖之下发现每一种观点的价值,在逻辑推理之中去伪存真。衷心祝愿湖北电视台《新闻全天候》越办越好!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52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