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唱好言论专栏的“独角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克明

  言论被称为报纸的旗帜,因为言论最能直接地体现出办报人的观点。上世纪,《解放日报》、《羊城晚报》等较有影响的报刊即有言论专栏,坚持办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读者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些栏目除了文风朴实、以事说理、简短耐读,最突出特点是只有一位作者在唱“独角戏”。
   随着报纸改革的深化,当编采业务合一以后,作为一个部室的负责人,最为具体的身份有了多重性:既是宣传的策划者,也是宣传的实施者。2003年6月份开始,我们承担的《教育周刊》在内容设置上有了一些变化,其中开设了一个言论专栏“教育随笔”。最初只是有即兴唱“折子戏”的想法,谁知出了几期之后,便得到了一些老新闻工作者的肯定,认为这样的言论专栏长期办下去读者一定喜欢。在这样一种勉励成动力的环境下,“教育随笔”的专栏便持续地办了下去,笔者成了这个栏目的固定撰稿人。每周一期,已经刊发了20余期。如何唱好言论专栏的“独角戏”,笔者有以下感受:
  
  一、选择热点话题 ,做到言之有物
  
  教育,尤其是对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但是如何教育子女却是一篇不太好做的大文章。笔者认为,栏目开办后,只要把问题谈到点子上,只要能让一部分读者觉得言之有理,对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孩子有点拨、启发的功效,栏目就会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当然,对教育的定位是个大概念,除了学校、家庭,还应将笔触伸向社会这个更广阔的大课堂。比如《“羔羊”迷途谁之过》一篇,主要是指有些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社会有关部门应承担责任的话题。
  
  二、说事由此及彼 , 目的在于明理
  
  如何让专栏里的稿件产生教育功能,是最不容易把握的。最初几篇都是从社会上存在的现象引伸开去,如《铸一只属于自己的饭碗》一篇,从就业形势严峻说起,再到取得学历后被动等待还是主动进取,最后把话题归结到题目上。再如《不要忽视教育成本》一稿,主要是对当今社会上出现的追求教育高消费现象进行剖析,让人们不要向个别“贵族”攀比,花了大钱不一定受到好的教育。
  
   三、追求文风活泼,杜绝空洞说教
  
   要想让言论专栏来打动读者,必须有活泼的文风,杜绝假大空那一套,用委婉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传递给读者,而且要达到让读者如食甘饴的效果。笔者在《“父行子效”效应》、《给孩子点财权》、《一技足可走天下》等篇目中,谈及父母的示范效应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从小接受理财教育,让孩子扎扎实实学上一技之长为将来立足社会打基础等,都努力摆脱说教式的腔调。
  
  四、及时调整思路 ,贵在持之以恒
  
  因为是一个人的戏,所以会有一种压力,因为“唱”了较长一段时间后,免不了有江郎才尽的感觉,此时首先要给自己树立信心,再就是有机会到基层走走,多与他人交流,就会发现新的内容。办这类专栏,犹如跑马拉松,要均衡用力,留有“力量”上的储备。具体操作起来,不能达到篇篇精彩,也要隔三差五地来点传神之笔。
  
  五、严格遵守纪律,树立大局意识
  
  办好言论专栏,不能因为只是署作者的名而觉得“自由”,更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一是要遵守宣传纪律,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尺度。二是要站在全局的利益来看问题,每一篇稿件都要想到发表以后的效果会如何。三是调控好言论的“温度”,主要在遣词造句上下工夫,把作者的动机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不能凭一时激动做出过激之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56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