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方日报》国际新闻报道特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 淼 张德胜

  举世瞩目的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在北京举行。全世界主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南方日报》连续而完整地报道了会谈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该报读者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关注要求,同时体现出该报国际热点新闻报道特色。
  
  过程:连续报道,全程追踪
  
  《南方日报》对于重大题材或热点的国际新闻,一定会采取连续报道、全程追踪的报道方式,凸显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对地区或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这次六方会谈报道,《南方日报》从7月25日开始,至8月8日告一段落,先后发表了30多篇新闻稿件。为了体现这种连续性,编辑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个“关注六方会谈”的栏目,一方面便于读者阅读,另一方面将所有报道串成一个历史事件。
  
  稿源:电讯主打,注重原创
  
  《南方日报》国际热点新闻在适量选用新华社电讯通稿时,更多刊发新华社专供该报的特稿,如7月25日六方会谈开始前刊发的《六方会谈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有些纯客观的动态新闻事实、新华社没有及时发稿的,该报根据我国的宣传要求,有针对性地借鉴一些著名通讯社的网上消息,整合成该报的综合新闻,如7月28日《朝鲜有意弃核》和7月31日《美日或与朝鲜实行邦交正常化》。
  与此同时,《南方日报》充分利用报社自身资源,由该报记者、编辑撰写一些与会谈有关的独家深度报道文章和新闻评论,形成了与硬新闻相互补充的专题。如7月31日,该报国际新闻记者姜渭渔《朝鲜半岛:亚洲的“巴尔干”》一组三篇深度报道文章,就非常有见地。该报国际新闻版编辑聂寒非撰写的评论《中国为什么要力促六方会谈?》,十分精准地回答了人们关注的问题。这些原创性的稿件,有可读性、耐读性和权威性,提升了专题的质量,高人一筹。
  
  文体:消息为主,兼顾其他
  
  与一般市民报相比,党报要照顾一定区域内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读者,其版面数自然有限。因此,从总体上看,党报上的文章一般以硬新闻为主,国际新闻更是如此。
  《南方日报》国际热点新闻报道很少采用通讯文章,但新闻评论却不鲜见。该报刊发评论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每天在A02版常设“南方时评”专栏,二是在周五专设一整版的“观点”版,三是根据需要在各版面配合热点、重点新闻报道刊发评论文章。为了以示区别,评论文章一般采用楷体字。
  
  编排:轻重有别,灵活多样
  
  《南方日报》国际版常设版面是一个版,但每周会有两三天不等的时间,根据国际新闻事件的性质和该报报道的需要,增加一个版面。这样平均下来,该报每天差不多有一个半版面的国际新闻。这次六方会谈报道,《南方日报》7月31日(星期日)除了在常规版面报道硬新闻之外,还做了一个同题集中――《朝鲜半岛:亚洲的“巴尔干”》的专版。星期日做大国际热点新闻也符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统一与习惯做法,比如其旗下的《南方都市报》就在每周星期日出版可读性极强的《地球周刊》。
  
  角度:以我为主,洋为中用
  
  热点国际新闻报道跟主流政治、经济新闻报道一样,或明或暗,往往都有主题。而国际新闻的主题跟新闻写作与报道的角度密切相关,因为新闻主题是抽象的,但报道角度却是具体的,编辑常常通过具体来表现抽象。《南方日报》的国际热点新闻报道角度,通常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国际热点新闻报道要符合中国国家利益,最好的方式是在报道热点新闻事件的同时,加配新闻评论。
  二是国际热点新闻报道风格与该报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或者说,国际热点新闻报道风格同样体现该报的总体风格。
  三是通过标题制作来表达该报的思想倾向。《南方日报》国际热点新闻报道很少用信息含量少的静态性标题,比如“某某会议在某地召开”之类,一般用动态性、判断性和评价性标题,这跟该报的总体风格一致。这次六方会谈报道标题,几乎所有的题目都给人以指向性,比如7月31日的三篇分析性新闻的标题:《美日:剑指朝鲜意在中俄》、《朝朝:渴望安全寻求自主》、《俄罗斯:影响虽弱不可忽视》,即使读者不读正文,也能大致了解参加六方会谈的各方态度与目的。这样的标题形象地体现了“读书读皮,读报读题”的时代特征。
  
  不足:不够连贯,缺乏耐性
  
  《南方日报》的国际热点新闻报道还有值得商榷或提高之处。如这次六方会谈报道,就有四个方面值得探讨:
  第一,对于全程追踪式连续报道,应该有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思想。用一定的篇幅,哪怕是很小的篇幅,对于前三次六方会谈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或回放,有利于读者了解朝核问题的来龙去脉。这一点应该向其兄弟报《南方周末》学习,该报在专题报道《六方会谈,再一、再二、再三、再四》的文章末尾,就有一个简短的四次会谈的“资料链接”。
  第二,新闻图片的选用,要适应新闻事实的最新发展。众所周知,六方会谈的关键矛盾在于美朝双方的复杂关系,中国所扮演的是一个东道主兼调停人的角色。但这次六方会谈报道,《南方日报》没有刊登一幅朝鲜代表团的大幅照片,就显得较为可惜。
  第三,连续报道要有耐性,要有社会与历史责任感,在谈判陷入低潮、斡旋或困难阶段,新闻报道更不能放弃。而《南方日报》8月4日、5日、6日三天则没有刊发一篇有关六方会谈的最新新闻。
  第四,国际热点新闻报道应适当请一些专家撰稿,或做访谈。用新华社的稿件并不错,但即使是新华社的专供特稿,也毕竟多由记者写成,记者不是学者,与专家学者相比,他们的感性重于理性。
  不足本来不属于特色,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权且把这些不足当做美人额上的一颗黑痣吧。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新闻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57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