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免费师范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丽 胡志峰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首批494名免费师范生。他们来自内蒙古、广西、云南等14个中西部省、市、自治区,就读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12个基础学科院系的13个专业方向。至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招生人数达到885名,12个院系每年各专业招收30~206名师范生;大多数院系如文学院、数学学院、化学学院等将免费师范生单独编班、统一管理;也有院系如历史学院、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等将免费师范生与其他学生混合编班。
  从教师教育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研修、职业进修”的模式看,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属于教师教育的“职前教育”范畴。免费师范生的身份,有着既不同于在职教师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特殊性,这使得我们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即需要遵循群体特征,也要采取有针对性、有步骤、有系统性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育效果。
  一、免费师范生班级的群体特征
  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从事者,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师范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有其独特特征,而新时期的免费师范生的独特性中又带有一定的复杂性。
  (1)免费师范生的思想认同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过程。经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的入学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动机的纯正性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大学初期的各项表现。明确想当教师的学生在班级上通常表现得更为积极,目的性更强,主观能动性也更高。
  (2)免费师范生具有比较强烈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免费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偏重集体和社会的倾向,在班级这个最小的载体单位里,易于形成舆论氛围,如加以正确引导,定能增强他们的心理认同和职业认同感。
  (3)免费师范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其发展主要受教育、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特定的教育目标和特色的管理模式、个体特定的家庭背景以及学生之间广泛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他们的发展。
  (4)免费师范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耐心指导,尤其是在入学时和思想出现动摇时,班主任和教师不能表现出失望情绪或是放弃的念头;当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时,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强化积极教育导向,在点滴的量变积累中帮助他们实现最终的质变。
  二、两种免费师范生班级管理模式的比较
  为权衡师范生班级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更好地综合优势,设置比较合理的管理模式,笔者通过调查、访谈、研究,试从思想风气、个性发展、学业成绩和职业素养四个方面对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对管理模式的优势缺点进行比较。①
  通过访谈和分析综合调查的结果,在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混合编班或单独编班的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劣上,可以说是各有利弊,互有短长。
  1.混合编班的优势
  (1)便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来源于不同的省份,各地风土人情差别较大,教育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师范生的培养强调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在这样的氛围中,非师范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而且,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未来发展走向不同,他们可以在各自的未来规划、人生理想等方面彼此交流,将来走向不同的岗位,这将成为他们各自重要的人生阅历和人脉资源。
  (2)避免另类标签,利于个体心智健康成长。调查表明,有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对自己身份缺乏认同感,甚至出现一些边缘化心理,“许多师范生不愿意外界过度突出师范生概念”(师范生语)。如果将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单独分班,一些敏感的师范生容易感觉自己被贴上了贫穷的标签,即使喜欢教师职业的师范生,也同样被人待以别样的目光。而这些目光和心态对师范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混合编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帖标签,使大家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发展,反倒有利于师范生在大学适应过程中不过多受到“身份”干扰,利于学习。
  (3)利于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如果单独编班,“对师范生容易只是按照教师素养来培养和要求,这样对师范生是一种限制”(非师范生语)。混合编班情况下,课程培养模式不过分强调师范技能,而更倾向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科研能力的提升,这样利于夯实师范生专业基础的同时,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使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后劲更为充足。
  对混合编班的师范生来说,他们的教师素养形成,关键在于班主任如何统一认识、协调班级内部的各种软性因素。如果能在班级形成尊师重教、乐于从教的整体认知环境,将有助于师范生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培养出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渴望和向往。这对师范生而言也是极大的鼓舞,不仅利于他们融入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汲取非师范生的长处,扩增知识面,提高视野,还能在非师范生中扩大师范教育的影响力,在更广泛的环境中巩固师范教育的战线。例如历史学院2007级班级,就是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混合编制。从入学初始,班级就关注中学教师的理论前沿和职业现状,班主任随时分享对于教师职业的所见所闻所想,在“一视同仁”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免费师范生”成为了最优的专业选择。一年后,有5名非师范生转为师范生,三年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到了非师范生很难找到的工作。但实践中,混合编班也存在着管理的时效性不强,不利于单独开展主题突出活动等问题。
  2.分别编班的优势
  (1)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较为方便。学校学院有一些活动和课程是仅针对免费师范生的,单独编班有利于活动和课程的通知、组织和开展,特别对于一些师范生的实习实践课,需要师范生单独活动,需要师范生自我管理。如果单独编班,则师范生的管理人员比较容易选出,不像混合编班那样,临时选择师范生负责人,有可能导致管理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
  (2)利于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养成。免费师范生未来职业方向主要为中小学教师,校方可以据此设置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授课方案,在兼顾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前提下,把教育类知识和学科类知识整合在一起,加强师范教育类相关课程,如技能课程、跨学科课程等,加大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提高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从而有利于加强大学课程与未来教师职业的对应,保证学科科目与职业科目的平衡,益于师范生专业素质之养成。
  (3)利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免费师范生在未来就业方面有着相近的规划,将其放在同一个集体里,便于其内部随时随地进行经验交流;在师范生的第二课堂也更容易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知识转化为道德力量。就业方向的一致性容易使班内形成浓厚的乐教氛围,师范生班级内,同学们经常一同探讨教育热点问题,一同到高中实习、见习,一同分享求职信息和经历,甚至一起面试最终一起工作,从而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引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的最主要因素,是外在的“重要他人”和“大学环境”两个因素,而班级组织中恰恰包含了重要他人(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教师)和最直接的大学环境。基于这种认识,对于单独编班的师范生来说,他们的班级就是最好的教师素养培养基地。全班同学的职业走向和班主任培养目标一致,思想统一,班级成为直接提供和谐一致育人环境的组织单位,在班主任和学生同心协力之下,师范生之间鞭策鼓励,易于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班级风气。从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和文学院等学院的集中班级管理实践看,免费师范生的师范班集体,往往是整个年级中表现最为团结、最为“抱团”的,是学年中最有活力的代表。
  综合来看,两种班级管理模式各有千秋,很难量化其科学性,定性其好坏。笔者认为,无论是单独编班,还是混合编班,宿舍分开还是宿舍混住,都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尝试。对目前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不能急于“一棍子打死”,非此即彼。应该允许从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出发,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尝试,选择适合于本校、本学科的管理模式。

  三、免费师范生班级管理的理想模式
  师范生是一个思想不断变化着、逐渐成熟的群体,所以我们要建立深入了解师范生发展规律、全面促成他们身心发展的工作模式,使师范生真正成为教育服务的对象。为了有效开展这一工作模式,笔者建议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建立以下几个工作流程:
  第一,班主任等管理人员要全面、全体、全程关注和了解师范生的发展、成长情况。
  第二,管理者把师范生的成长情况以成长档案、信息库、成长记录等形式外化出来。成长是变量,发展是动态,如何把隐性的变化外化出来,这过程需要教师的跟踪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学生的档案袋,一方面便于熟识学生的成长心理历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定期总结、反思的好习惯。
  第三,在学生的成长记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成长记录情况制定师范生的成长目标,并因时、因人、因地施教,促成目标的实现。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需要掌握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就要求在师范生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帮助师范生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各自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从高度把握,制定层次全面、富有梯度、可检验性的科学发展目标。
  第四,认真做好师范生的成长评价工作,特别是大力推行过程性评价。师范生易受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重视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将有效地趋利避害,通过过程管理,使师范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关注其内心的成长与进步。
  第五,两种模式的优势需要相互借鉴。针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教师素质养成、专业技术培养等诸多关系到师范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地调配。
  师范生是被寄予了厚重期冀的学生群体,凝聚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在社会力量与教育资源共同为他们打造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创设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感化空间的方式方法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发挥榜样的力量,重要他人尤其是身边的教师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要高度注重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感化作用。除了对教师本职的认同,师范生还要养成关注社会、反哺社会的思想意识。
  我们强调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但更要把师范生的培养重任投放到更远阔的教育框架中,构建宏观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就是顺应开放式、多元式教育的时代潮流,以教育为本,协同其他教育力量,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相互支持,共同为免费师范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注释:
  ①2008年11月,北师大免费师范生座谈交流会召开,来自12个院系的28名同学(每个院系至少2名)就“师范生混合编班和单独编班”主题做了现场采访与调查,有22名同学希望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混合编班。此后,对来自不同专业的4名非师范生和6名师范生进行了访谈,他们一致认为混合编班更合适。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学生主观意识上不愿被进行特殊化对待。所以,在编班的问题上,也多愿意采取混合的方法,以打消师范生和其他学生的界定差距。
  参考文献:
  [1]源善.师范生免费:现代教育制度的理性回归[J].教育,2007(11):28-36.
  [2]陈凡,吴跃文.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特色分析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1):35-38.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林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71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