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视民生新闻的失范与转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郜 静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样式,一方面形成了一种以人民生计为内容,以普通民众为对象,以民本精神为取向,以平民立场为视角的新闻报道样式;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反思、深刻剖析、实现转型。
  
  失范之表现
  
  电视民生新闻在本质上是新闻报道,属于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的一部分。其失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内容失范:报道对象和题材选择“异质化”。作为以普通民众为对象的电视民生新闻,在报道时应平等对待生活在大都市的市民、中小城镇的“镇民”、农村的农民。但目前大部分电视民生新闻只关注市民,“镇民”和农民则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于镜头之外。
  电视民生新闻以民生为报道内容。关注的是普通民众的生命体验、生存状态和生活际遇等方方面面。在题材上应选择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并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题材。而目前一些电视民生新闻陷入了“市井趣闻”的怪圈,失去了“民生”意义。
  形式失范:制作方法和播报方式“粗俗化”。平民视角是电视民生新闻的范式之一,指的是以民众眼光、民众心态、民众语言和民众思维来记录和看待民情、民生、民意。平民视角体现在制作和传播方式上,就是以百姓喜爱的方式采集、制作和播出新闻。反观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采集上大量使用非专业人员:在制作上不做技术加工;在播出上一味采用“说”、“聊”,甚至“侃”、“戏”的方式,降低了新闻的严肃性,粗制滥造、品质不高。
  导向失范:内涵品格和精神品质“边缘化”。电视民生新闻有民本取向的特征,应该通过播报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宣传人性价值,传播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发扬人道主义,让民众体验情感、明白事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一些电视民生新闻一则格调低下,主要内容都是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与实际民生状态严重背离。二则理性不足,主要是对少数市民个人琐事报道得多,对关系多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报道得少;对新闻事实简单堆砌得多,对新闻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评价得少。
  电视民生新闻失范现象如果长此以往,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利于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公民,也不利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最终受到伤害的是社会,是公众。也是传媒自身。
  
  失范之根源
  
  导致电视民生新闻失范的原因错综复杂。由于是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失范的根源也应该放在整个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理解和考量。
  经济转轨中媒介责任的丧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闻媒体也逐步走向市场。很多电视台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盲目扩大民生新闻节目。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收视率,增加广告收入,而忘记了作为大众媒体,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履行社会公器和“社会良心”的职责。
  社会转型中价值观的迷失。在当前社会转型中,个人主体本位价值观、利益取向价值观逐步抬头,重利轻义、重欲轻“理”等思想泛滥,义与利相悖取利而忘义,欲与理相悖取欲而忘理,成为许多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具体到电视民生新闻上,则引发了自身核心价值体系偏离,导致失范。
  结构转制中管理制度的缺失。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人,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也稳步推进。新闻传媒业的管理框架结构也逐步从传统的行政事业型的垂直管理模式,转变为以资产与业务为纽带的扁平式管理模式。比如,很多地方都成立了传媒集团,对媒体实行分类和分层管理。结构转制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体制不顺、制度缺失等问题,引发电视民生新闻失范现象。
  观念转变中健康心理的遗失。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还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表现在新闻传播中,形成了受众求奇、求娱、求易、求怪等一些不健康的社会心理。民众津津乐道于奇闻逸事和道听途说,对一些低级趣味、稀奇古怪的事件、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偏好和追逐。新闻机构则在传播过程中煽风点火。为取悦观众,不惜在内容上大篇幅报道,在形式上随意夸张,毫无节制地将新闻泛娱乐化,最后产生失范则不足为怪。
  
  失范之规范
  
  电视民生新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进行转型。
  由“市井”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型。公共新闻模式是指通过全方位地展示“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解决办法”,一方面促进事件解决,缓和矛盾;另一方面为受众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使观众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从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生态看,离公共新闻还相距甚远。
  由非主流向主流转型。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普通民众的代言人,不能简单地陈列普通民众零碎的、边缘化的现实生活碎片,以琐碎的市井生活、耸人听闻的非主流画面提供消遣,应当报道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表达普通民众的诉求,要聚焦关乎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展示主流的、正面的、生动的生活细节激励人。要多报道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同时还要多关注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电视民生新闻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就是要真正实现“平民视角”,真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抨击丑恶现象,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进步,同时满足老百姓的审美愉悦。要通过培训从业人员、强化节目后期制作等方面提高节目质量;要加快品牌建设,提供持久发展的动力;要制定并完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强化电视民生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社会公信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84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