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礼貌原则制约下的接话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春蕾

  在谈话节目中,礼貌直接关系到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并且与受众的自我需要有关。美国传播学者窟・库什曼说过,一个人要想进入人际沟通,不需要首肯对方的每个想法,但必须把对方作为一个独特自我或重要的个人加以支持,积极的尊重对这种互动来说是最基本的。①在谈话节目中,尊重嘉宾是使节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就出现过典型的“嘉宾退场事件”,主持人作为主要当事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几千年的内外交往中,形成了系统的礼文化。因此,从礼貌原则入手,对谈话节目的话语尤其是谈话节目主持人话语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关于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提问艺术,已有很多专著涉及。但是,没有回应的谈话是无效的谈话,嘉宾大段谈话之后,主持人话语的接应艺术也很重要。本文主要从主持人接话方面,探讨礼貌原则对其语言的制约。
  话轮(turn)是sacks等提出的理论概念,但并未对它下过定义。本文将采用刘虹给“话轮”下的定义讨论谈话节目主持人礼貌原则制约下的接话艺术。
  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标志。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衡量话轮的标准:
  一是说话者的话是否连续,即在一个语法语义完成序列的末尾有无沉默,如有沉默,那么说话者的话就不止一个话轮;
  二是是否发生了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如果发生,就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结束和下一个话轮的开始。②
  
  一、重复话轮
  
  主持人在听话的过程中感觉到嘉宾提到的某一点比较重要,值得品味,或者为使话题讨论有序、气氛融洽时,主持人在讨论中会以插话、接应等方式把嘉宾的观点重复出来,不仅是以此来强调自己和嘉宾的关注点,更重要的是对嘉宾的认同,满足嘉宾被尊重的需要。
  1.强调性重复
  当嘉宾讲到重要的地方,也就是表达主题的地方,主持人要适当地强调,使重点突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强调的方法主要是重复,主持人根据不同的情境,或把嘉宾的话加以重复,或借嘉宾的话旁及其他,谈对主题有深化作用的事和理,并求得嘉宾的共鸣。
  比如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节目有一期名叫《李老汉和他的儿子们》,主持人和嘉宾有下面一段对话:
  四儿子:1994年开始我二哥辞职,开了一家小的玩具礼品加工厂。当时,全厂就二十几个工人、七八间破房子,我们底子薄,我们弟兄几个白手起家。但是过了两年到了1996年,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了,从我开始我们那几个弟兄也全辞职了,我们的力量就壮大了。我们就劝说瑞士外商给我们投了资,我们搞了中外合资企业。有了这个中外合资企业,我们才有资格到广交会上去,申请了博览会上的摊位,有了这些方式以后,我们国外的客户就越来越多,生意网也越做越大。
  主持人:现在有多少工人呢?
  四儿子:我们固定工人将近300人。
  主持人:固定的将近300人,还有不固定的呢?
  主持人听了嘉宾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故事很激动,对嘉宾的玩具礼品加工厂的发展感到很吃惊,原先只有二十几个工人一下子扩充到了近300人,而且只是指“固定的”。这一数据很说明问题,于是主持人做了必要的重复,重复嘉宾话语中的几个数字,而且重读“固定的”三个字,引出下面的问题――“不固定的”,明显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使对方有一种认同感,并且引起大家对这个“数字”变化的思考。
  2.归纳性重复
  主持人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依序不断地重复说话人的发言要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如:《艺术人生》在采访青年演员陆毅一期中,主持人现场电话连线陆毅父母,陆毅当时比较激动。
  陆毅:可能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操心,我也希望自己无论是拍戏,还是其他方面,都做出努力,一是要回报父母,二是为了这个家庭。
  主持人:其实这么努力,有些时候不光是为自己,也是在为亲人、为身边的人。
  主持人在这里不仅是归纳嘉宾的观点,也是礼貌地对陆毅流泪的一种安慰。
  一般地说,对于偏于感性的叙述性发言要给予重复,可采取“概括地说”、“归纳起来说”的方式,强调其观点;而对于偏于理性的结论式发言,易于理解的可采用归纳重复的方式,当然,不管如何变形,其最终目的还是对嘉宾的认同和尊重,以达成一致。
  
  二、缓和话轮
  
  缓和话轮即在谈话节目进行中出现误解时,主持人顺水推舟地澄清误会,缓和气氛。谈话中双方都应该遵循礼貌原则,给对方面子,不宜直接修正对方话语,而应该采用提示等方法引导对方自我修正。崔永元就能巧妙地对对方话语做修正,既不会伤对方面子使对方难堪,也不会影响谈话的情绪与质量。
  《实话实说》一期《孩子,我该怎么办》中,孩子的爸爸妈妈感情破碎离婚了,但父母不知怎么与孩子说,现场观众就给嘉宾出点子。
  观众1:我觉得您的孩子肯定能理解您,我觉得他可能已经知道这件事……我觉得他可能就是说,刻意地在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家庭景象,也为了安慰您……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说:您应该告诉他!
  观众2:我想,这位阿姨啊,如果您真爱您的孩子,也希望您的孩子也爱您的话您应该把这事告诉他,因为纸里包不住火,就拿我来说吧,我考试没考好,我想办法去隐瞒,终归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主持人:您听听他们的话可能很有道理,这都是他们的个人经验。
  主持人说的“个人经验”是观众的“个人看法”。观众2理解有误,以为“个人经验”指“自家不和睦,经历过此事,过来人谈经验”,立即申辩:
  观众2:经验倒不是,我的家庭很和睦。
  主持人及时顺着个人经验说:“他考试没考好、不及格的时候,回家跟他父亲说,父亲听后抄起扫帚就过来了。”在这里,主持人礼貌回应观众2,巧妙取消了误会,既没中断谈话,又缓和了气氛。
  
  三、救援话轮
  
  救援话轮是主持人对嘉宾无法完成的话轮适时补充,以示理解,礼貌地让嘉宾避免了面对镜头说不出话的尴尬。
  1997年《实话实说》特别节目《新年心愿》中,一个小女孩说:“我不想长大。”主持人依次问道:“爸爸对你好吗?老师、同学……”小女孩都点头肯定,主持人追问:“为什么不想长大?”女孩没有回答,主持人进一步问:“长大了会怎么样?”女孩仍说不出,这时,主持人面向大家说“她不知道长大了怎么样,所以不想长大,(转向女孩)是吗?”女孩回答:“是。”
  因为嘉宾表达水平各有千秋,或者不习惯面对镜头,或者不知主持人问话的用意,所以当嘉宾表达困难,不知如何来完成话语,或想不起某些词语、表达方式,或嘉宾在谈话的时候,叙述得不全面、不充分时,主持人不能急躁,更不能出言不逊,而是应该能迅速揣摩对方的心理,主动接应,及时做出补充,点中嘉宾心事,帮助嘉宾完成话语,让嘉宾获得满足感。
  
  四、征询话轮
  
  征询话轮是嘉宾在提到一些专业术语、关键细节、人名、地名或数字时,主持人用疑问句征询对方:“你是不是这个意思?”“是不是这样的?”“我说的对吗?”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观众对这些信息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可以让嘉宾对所述内容进行检验、确证,用一致原则再一次肯定嘉宾的所作所为。
  谈话节目往往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这是因为主持人的作用和价值在谈话节目中能够得到最为充分的显示,反过来讲,即主持人话语的优劣成为谈话节目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按照央视《新闻调查》第四代制片人张洁的说法,主持人有三个层次:“入眼”、“入脑”、“入心”,主持人如果只处在“入眼”、“入脑”的层次,即观众对他提供的事实,对他的知识结构、采访水平,有一种欣赏和佩服的成分,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尊重受众心理,遵循人际传播规律,扎根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土壤,真正将自己融入节目,真正做到与嘉宾的“平视”,才能“走到人们心灵之间”,达到“入心”的境界。本文仅从接话艺术分析了礼貌原则对谈话节目主持人会话的制约,当然,礼貌原则的制约还体现在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中的很多方面,这也为笔者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注 释:
  ①朱文慧.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倾听”艺术探析[J],声屏世界,2004(12).
  ②刘 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编校:杨彩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94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