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方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翟慕华

  摘要: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为准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够促进在职进修教师专业发展,并为在职进修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与教师行动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关键词:教师教育;案例,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最早诞生于19世纪末,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学界及医学界,案例教学成为一种传递理论与沟通实践的有力方式。20世纪初,案例教学又被广泛运用在工商管理的教学领域,并发展成一种成功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运用案例教学获得巨大成功,引起了西方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到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正式被应用于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当中,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帮助教师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上,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案例,英文称之为case,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事例等,是对现实中某一具体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托尔曾指出: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教育案例有自己的基本特征。教育学家理查特认为教育案例有六方面的特征:
  (1)教育案例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一个事实;(2)案例叙述要从开始到结束有完整的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案例要具体、特殊。不应是对活动笼统的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和概括的说明;(4)案例叙述要有时空内容,即要说明实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5)案例对行为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和需要等;(6)案例叙述要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教育背景。
  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
  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二、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功能
  
  在目前的教师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科学理论的教学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师教育既包括职前教育(师范教育),也包括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教育科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即教师讲授知识,学习者专注于接受知识,教学中少有互动,学习者缺乏参与性、自主性、实践性和选择性,不利于学习者在职前教育中及早进入教师角色,形成教学能力。在教师的职后培训中,往往是流于形式的文凭提高教育,仍然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而案例教学则为准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1,案例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准)教师仿佛亲临教育教学现场,对不同的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案例作为沟通学习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以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情景的挑战。案例描述的是完全真实的特定教育现象或具体课堂教学实况,可以把抽象的教育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学习者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案例的运用反过来又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因为阅读和分析案例要求有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求学习者必须运用教育理论,去分析、讨论和解释这些复杂的、不确定的、典型的教育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在促使学习者或(准)教师们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沟通方面,无疑做得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好,更有效。
  2,案例教学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美国学者格柯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谈到的,案例之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聪明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在这句话背后暗含的观念是,既然在教学与管理中,我们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且变动不居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有限了。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这倒不是说这样的知识不重要,相反,它所指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的准备主要包括案例的选择、学习共同体的创建以及教师和学生为案例教学所做的具体准备等。
  1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案例的运用,案例的运用是以案例的适当选择为前提的。关于案例的选择,后文将有专门的论述。
  2学习共同体的创建
  研究表明,成功的案例讨论需要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既洋溢着信任、合作、悦纳的气氛,又充满着质疑、批判、对话的精神。创建这样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认识、熟悉直到建立深厚的友谊。
  小组的组织也是一件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一般认为,小组人数以3~5人为宜;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小组成员应在性别、学业能力、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在不同的小组之间则要求水平大致相当,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二)分析与讨论阶段
  这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揭示其缄默性教育知识或信念,进而促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一般是与学习者对以下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①案例中体现的是谁的观点?谁的观点又被排除在外?②我在课堂上学到的原理和知识是如何帮助我理解这个案例以及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方式的?③我认为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案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是和我一样?④这个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和我以往所读的其它案例以及我已有的教学经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⑤在这个案例中包含了哪些伦理的、课程的、教法的、政策的和法律的问题?⑥哪些信息至关重要?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⑧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学生总是要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从各个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所有的解决方案并不是等量齐观的,一些方案总是要优于另一些方案。学生在评价各个方案时,可以通过思考以下问题来把握评价的标准:①如果我是案例中的教师,我该怎么办?②我为什么要这么做?③驱使我这么做的背后的假定、信念和理论是什么?④这个方案的可能后果和风险是什么?⑤这个方案对所有的当事者都是公平的吗?⑥这个方案能达到我的综合目标吗?⑦备选的方案又有哪些?
  (三)总结与反思阶段
  成果展现是对案例讨论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发展他们交流和表达的技能,其形式主要有讲演、辩论、角色扮演、口头或书面的案例报告等。
  总结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的,其作用有:①引导学生对案例学习得出大体一致的结论;②对案例学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提示,难点内容给予点拨;③激发、指导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的反思。这里所谓的反思是指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本身的反思,一般涉及课前准备、案例讨论中的分析、讨论以及和同伴的合作、成果展现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006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