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珠三角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 廉 唐振龙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在珠三角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当前珠三角高职高专院校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上却存在不少缺陷,形成了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不信任。文章通过调查,就当前珠三角地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诸多缺陷进行了剖析,并通过实际教学经验的反思,对改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珠三角;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是横跨商务和语言两个范畴的学科,主要探讨如何借助英语解决商务问题,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合资企业、外贸机构以及外资企业的英语与业务方面的高等应用型综合型专门人才。它既需要学生掌握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了解国际商务工作环境、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日益回暖和国家对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宽,珠江三角洲地区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有资格参加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劳动力市场对熟悉外贸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外语技能的外贸人才的需求激增,高素质的涉外商务人才已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
  然而,笔者作为一名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高职毕业生的走访和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呈下降态势。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理论功底相对较深,实际动手能力较差,致使纯粹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脱节;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与企业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③毕业生的适口性较差,胜任工作的周期性较长,企业培养成本较高;④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较弱,多数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阅读写作能力比较相对薄弱;⑤大多毕业生并不具备除有限的英语商务知识之外的其他能力,如计算机使用能力、市场营销的初步知识、企业管理的初步知识等,造成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佳。
  其原因是目前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或因为主观原因或因为客观原因延续了本科大学的培养方式,重理论,轻实操实践。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就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彻底打破陈旧的培养思想,培养真正能从事实务操作,既懂外贸法规条例,又能打单制证,还精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人员。
  
  一、珠三角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得不到企业认可的原因
  
  1 高职商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
  高职教育本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但因各种原因,许多学校关起门来办职业教育,多数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但如果在规划专业,乃至是在涉及培养方案时能够考虑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就会使毕业生的就业学习方向和就业能力取得同步提升。成功的案例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港口管理专业。作为10年前设定的一个专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认识到了深圳在发展港口贸易方面的潜力,进而设置了这个与地方经济共同进步的专业,10年之后的今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港口管理专业不仅成为全国高职高专的名牌专业,而且每届毕业生供不应求。这对我们发展商务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相比之下,有些高职高专院校仅仅将设立专业与自身人员结构挂钩,以仅仅通过专业评审会为万事大吉的做法就显得相当拙劣。
  2 校企合作的进展跟不上教学质量的要求
  校企合作本是高职高专院校安身立命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但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整体上略显不够,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与企业合作不够。据笔者的调研发现,位于珠三角一线城市的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因为政府主导的原因使校企合作开展的较好,而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由此就导致商务英语学生接触社会、认识企业的机会过少,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较差。如果企业能为学校多提供实践性的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毕业实习可以安排到企业顶岗;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可以建设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让部分企业职工参加理论培训,实现优势互补,将使高职教育质量大大提升。
  3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执教商务英语的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即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商务英语专业是高职院校较年轻的专业,专业教师通常来源于非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或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其语言能力较强,但专业和实践能力薄弱,很难达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对教师的要求,这是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一些在企业一线的有丰富经验的商务英语人才有的因为学历要求,有的因为本身工作的时间局限而不能成为高职院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导致这部分人也不能被高职院校所用。因此可以说,当前师资力量的缺乏或者说师资力量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4 教学模式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明确了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为“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导致许多毕业生工作之初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且有些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是紧紧死抱理论化的教学大纲,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知识,却限于教学手段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疏于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知识的传授,这也导致部分院校商务英语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具体工作环境。
  
  二、珠三角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表述服务区域经济,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高职教育立足为当地或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才有生命力。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要将相关的学科适当进行整合,并与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要求联系起来,建设与珠三角区域经济紧密相联的特色专业。
  近年来,笔者所供职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就加入了一些对口的教学成分,既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为学生的就业埋下了伏笔。如自从2005年国家健康基地在中山火炬开发区挂牌以来,该院就在商务英语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加入医药、化妆品类的教学内容,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毕业,从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进入健康基地企业工作的学生都能很好适应自己的岗位。此外,针对目前中山火炬开发区在建的临海重工业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又开始未雨绸缪,准备在今后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渗入与重工装备制造业有关的教学内容。
  总之,高职院校不单是商务英语专业其发展都应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这应该是高职院校度过“生存观”,进而发展到“有特色”、“创建示

范”的不二法门。
  2 以优化实践为目标,设置实训计划
  笔者认为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实训的过程中可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融合讲解与操作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在商务知识及商务技能方面主要是通过构建循序渐进的阶梯型实训教学模式来实现。例如,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结算等这些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开设,除了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做到“以必须,够用为度外”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以培养和训练专业核心职业技能为主的实训模块。笔者根据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实训模块的教学应该是穿插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而不是将理论课全部上完了再安排。例如,教师在完成了《外贸函电》中关于理论讲解的报盘与询盘后,应及时进行相对应的模块训练。主要是因为可以让学生即时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放在期末去做,学生的积极性普遍都不高,并且学校的资源有限。全部课程的实训都放在一起也很难排开。
  虽然校外实训基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此现象的存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建设了生产性实训校区(中心),该院分别与中山市骏建公司、中山火炬开发区工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约,将企业请进学校。这意味着该院学生将能在l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内或3万平方米的实训校区开展实训活动。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院内引入了报关公司的报关室和商务翻译公司,让学生在教室的带领下进行商务实操。实践证明,通过院内实训这个途径,会多快好省地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并给一部分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3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未来几年内,在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上会取得新突破,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也会取得新突破,可以预见,创业与扩张将成为这一地区公司发展的新特点,一批新的创业者将会在珠三角地区涌现出来。因此,高校将重点放在高级技术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珠江三角洲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开发和专业改造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前瞻性。新的课程开发与原有课程改革必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人才在职业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和从事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课程开发和内容安排,要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为依据,分析高技术岗位群和一般技术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建立职业岗位群能力模块,明确每一个能力模块中应培养的职业技能和具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可以弱化专业的学术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强化技术、技能和应用开发训练,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三段式课程模式。
  笔者认为课程的改革主要是要掌握两个原则:一个是针对性原则。商务背景知识繁多,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门数比较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有针对性。二是坚持实用性为原则。坚持理论够用实用为主,突出实践或实训教学。
  此外,要打破“在商言商”的局限,当前商务英语的课程有些是应时之作,有些是挂羊头卖狗肉,而有些则是稀缺。因此,在课程改革中,除了要“破”还要“立”。笔者的经验是应该给商务英语的学生开设一部分与商务活动的其他部分有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二外、商务礼仪等方面的课程。
  4 以教学质量为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企业用人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匮乏,能工巧匠奇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有人无业就,另一方面有业无人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归根结底,问题的出现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较差所致。所以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珠三角地区商务英语教育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教学质量的问题,最先做的应该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所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指学生,更应该是指老师。没有老师何谈学生。而部分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上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在推行刚性的“双师”制度的同时,做好“柔性”服务;应该想办法让“双师”制度落到实处,而不是让教师仅仅体会是学校评估的需要和涨工资的需要,而是其身为人师必备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做好要求外,应该做好观念的引导,同时为商务英语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实践知识提供方便。再就是需要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显露出更多的智慧。
  5 以与时俱进为生存哲理,加强教师学生观念的转变
  观念会影响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对其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姜大源(2007)指出,社会上存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于普通院校的看法,但是以普通院校的标准来评价,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院校培养的对象相比,在智力方面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智能的结构类型不同。
  这一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学生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他们认为现在的本科生就业都如此困难,更不用说高职生了。应该告诉他们,我们的培养目标与本科是有所区别的,我们更强调动手能力,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针对职业特点,学校可给学生增加关于企业文化方面的课程,企业文化要在教学中渗透,把学会做人、学会做工、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仅仅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室上课。教师要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培养,还能有效地强化教师校企合作的责任意识,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提供决策依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006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