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宁河古栈道6888个绝壁石孔之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 地理位置:大宁河沿途西岸的绝壁上
  ● 重要档案:2011年重新修复开放。这次复建的栈道段,位于滴翠峡罗家寨和马渡河之间,全长3公里左右,海拔高度都在175米水位线以上,沿途根据山势的起伏和风光的变化,设有亭、廊和玻璃栈道等。重新修复的栈道一共分为5大主要景观,分别是古寨迎宾、滴翠沐云、绝壁听涛、凌波漫步、廊桥追梦。
  ● 最美理由:长达400多公里的古栈道遗迹,逶迤于风光秀丽的绝壁之上,其方形石孔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举世罕见。
  大宁河是长江三峡流域北岸的一条支流。从巫溪县城顺水而下至巫山龙门峡口,大宁河古栈道遗迹就位于沿途西岸的绝壁上——其实就是那一个个排列有序的方形石孔,它们盘山环绕,分别呈水平、倒“品”字形和多行并列分布。古栈道虽以大宁河为主干,但从龙门峡口经巫溪县又北延至陕西镇平县、湖北溪县和重庆城口县一带。因此,大宁河古栈道被划为北上和南下两段,分界点就是巫溪县宁厂古镇的后溪河口。
  6888个石孔为鲁班所凿?
  大宁河古栈道的方形石孔,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据《巫山县志》记载:“自龙门峡起沿大宁河西岸绝壁北上,均匀排列石方孔,一般距水面20米左右……至大宁盐厂共有6888个。”2000年4月20日,巫山县旅游局曾经组织队伍来此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从龙门峡口至涂家坝50公里长的小三峡,共有栈道孔4288个,占大宁河古栈道孔6888个的62.3%”。巫山境内的河道约占大宁河主河道全长的2/3,所以上面的3组数字基本吻合,如果再把北上段的石孔加上,总数应高于1万个。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时期大规模修建过栈道,所以有的专家就认为,像大宁河如此规模的古栈道,应和该时期大开巴蜀之道有关,而且30×30厘米的栈道孔符合秦汉时期栈道孔的标准。至于凿孔的方法,专家学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从悬崖底搭脚手架,在岩石上钻孔;二是从悬崖顶吊绳子下来凿孔。巫山县曾采用第一种方法在小三峡的滴翠峡仿建古栈道,80多人耗时3个月仅建成80米,共用木材50立方米。此外,还动用了风钻、机动船等古代没有的先进工具。在物质、技术条件落后的古代,要在如刀削般直插入水中的悬崖绝壁之上,开凿如此多的深孔,危险与困难相随,何况还要解决诸如地质勘察、测量等方面的问题。要不是天工神匠相助,如此伟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而且它系何人何时所修建,史书均无任何记载……于是,战国鲁班修栈道的传说才不胫而走。
  北上运盐,南下输卤
  自秦汉以来,迄至明、清,巫溪、巫山二县所属县地和县名虽多有变更,但历代统治者对宁厂古镇的盐业生产尤其重视,在其所属之县,均设置有专职盐官,或主持食盐的官营专卖,或掌管盐税的征收,有效管理食盐的产运销。公元1068~1077年,大宁盐产岁额已达400余万斤,盐业兴旺发达,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纵观以大宁盐场为源头的古栈道全程,北上段连接山路,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栈道网,以致它的栈道石孔排列有高有低,孔距或远或近,孔径若大若小,孔眼亦浅亦深。这样,宁厂古镇所产食盐,以及其它日用生活所需物资,就可被运送到后溪河以北、大宁河上游各地及周边各省、县销售,又可从这些地区贩运回当地所产物资。
  巫山境内并无盐泉,所以煮盐用卤需由大宁河南下段栈道将宝源山麓的天然盐泉输送至巫山县。既然要输卤,主要设备自然少不了管道。旧时输卤只能靠自然落差流向低处。宁河南下段栈道石孔的走向,正体现了先民们利用自然落差输送卤水。就材质而言,过去用作输卤管道的只有枧竹,不及现在金属材质的输卤管道具有可塑性,无法适应不规则转弯的地形。
  古人为解决这个难题,创造了架“别支”的办法,就是在转弯处置一圆木盆,并在圆木盆上朝拐角的两个方向凿孔,以连接转向不同的枧竹。这样,卤水即可由上游枧竹流入圆木盆,再由圆木盆流入下游拐角方向的枧竹。由此,枧竹便可顺着地势转向自如,但全程管道则被截断成若干小段,无法封闭。所以,中途就不能有高低起伏,只能按照预先设置的坡度连续不断地向前延伸,最后便呈现出了南下段栈道石孔按水平线排列的状况。
  独具匠心的玻璃栈道
  内凹栈道是大宁河古栈道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自然、古拙的特点,可使游客感受到国内最长古栈道的风采。同时,在栈道中段修建玻璃观景栈道可谓一大亮点,小三峡玻璃观景栈道采用一半为木质栈道一半为玻璃镶嵌,游客既可走里边的木质栈道,又可如凌波漫步行走于玻璃栈道之上,身倚悬崖,俯视流水,别有一番韵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255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