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矫情的《北京青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废墨

  赵宝刚的名字还是有号召力的。
  因为这个名字出现在电视剧《北京青年》里,所以,此剧我就有一搭没一搭地一路看了下来。
  一开始觉得有点意思。
  一个北京青年,工作、恋爱、婚姻都靠父母安排。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这一切被安排的生活没劲透了,他要一切自己安排,于是,他郑重向父母提出:我要重走青春路,活出真我的风采。
  这样的人物好,这样的立意新,这样的主题有意义。
  然而,当这个叫何东的北京青年真正重新走上青春路,好的人物,新的立意,有意义的主题,就开始变味了。我慢慢不喜欢这个人了,不喜欢这帮跟着他走的北京青年了。
  让我想想,这是为什么?
  有点瞎编?
  说实在的,凡不是出自小说的电视剧,多少都有瞎编的味道。
  这也就是编剧就是“编”剧,而不是作家的道理;这也就是优秀的电视剧永远都从小说林里长出来的原因。
  对待瞎编,只要不太瞎,我们都应该抱相对宽容的态度。
  再让我想想。
  终于有一刻,我突然发现,此剧的问题只出在两个字上:矫情!
  想想,日子过得好好的,非要“重走青春路”;重走就重走呗,还非得要离开父母,甩掉女朋友,离开北京跑到外地去,您说说,这矫情不矫情?
  一个人“重走青春路”不算,还要把三个堂兄弟拉扯进来;四个大小伙子不够,还得把他们的相好也拉进来。生生是八对男女,都不工作了,都抛弃父母了,都要“重走青春路”。想想,矫情吗?
  起初我想,这可能是一部公路片,是一部像电影《摩托日记》一样纪实性的电视剧,如果是那样拍,“矫情”仅仅是引子,能引出让每一个中国人高度关注的社会现实,那就不得了,此剧一定比《永不瞑目》还要“火”。
  结果不是。不但不公路,也不乡村,更没有真正走进中国现实生活中去。
  不过是一路玩儿,一路喝酒,一路泡妞,一路情感纠葛,一路HI着,这是走什么“青春路”?这样的北京青年满中国转悠着,不是吃饱了撑的?!
  《北京青年》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它不是《哈里·波特》,也不是《蝙蝠侠》,因此,现实主义创作的某些原则,应该是适用于此剧的。
  我想重提一下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何东的典型环境,是有一个爱他爱出病来的妈。这个妈的设立,就是想说明何东出走具有必然性。可见,此剧编剧正是按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来塑造人物的。
  然而,“典型环境”有小环境,还有大环境,小环境必须服从大环境。
  经典名著《青春之歌》里林道静为何与余永泽分道扬镳?就是因为余永泽在国家山河破碎,偌大的北平都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大环境下,还想营造一个做学问的小环境,余永泽的小环境没有服从大环境,林道静就把他像抹布一样抛弃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何东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一个“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中国经济面临艰难转型,中国边境争端纷起,移民潮、就业难、货币贬值、房价高起……
  身处如此的大环境,主人公何东居然浑然不觉不顾,只一味跟小环境决绝,他的性格已经不是“典型环境下的环境人物”了,而是典型环境下的非典型人物——矫情人物!
  当我看到一帮北京青年在错误路线的引领下成了被困深山的愚蠢“驴友”,而作者此刻还在千方百计地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部剧的编剧路线差不多一直都有问题,不把人物引到绝境才怪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765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