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航海类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宪珍 黄兴旺

  “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也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互联网建设、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的必然趋势,教师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模式都会发生改变,学校只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谈谈“互联网+”时代下航海类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一、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再好的平台、再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都需要把课程的资源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对系统的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以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预先进行学习,逐个掌握知识点,最后对碎片信息进行综合,达到学习一门课程的目的。所以开发微课、慕课前期都需要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由于航海类专业学生不仅在毕业之前要通过海事局组织的适任理论考试及评估考试,还要参加专项培训获取专项证书,才能到船上进行实习、工作,所以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任课教师在整理建设自己的课程资源时也略有不同,但大体的框架如表所示(见下页)。
  课程资源整理完毕后,放入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运用学院已建成的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与管理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虚拟交流空间,为广大教师提供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施教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新型模式。教师将教学资源发布到互联网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选择性地学习,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
  二、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迫使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增强,新一代的“低头族”挑战着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单纯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如何利用互联网教学,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兴趣偏好决定学习的快慢、深度。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而言,可以选择的慕课资源还是有限的,不过一些基础课、非主干课程可以引入慕课,降低教育成本。学院每学期鼓励学生选修尔雅课程,通过学习获取学分。
  航海类专业大部分专业课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及职业素养。目前笔者学院课程的大部分采用了混合式教学,大部分课程资源通过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运行。按教学进度发布课程资源,学生进入中心进行学习、讨论、测试及与教师互动。数字化学习中心只是辅助学院推广的“项目训练、实境教学”,课堂教学、实训室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信、问卷星等信息通讯技术,加强与学生互动,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课程开设之前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也可以生成二维码让学生扫描作答,数据采集、分析方便。每门课程老师都会在数字化学习中心发布单元测试及阶段测试,不过学生有时候几个人一起完成或他人代替完成的现象不能杜绝。所以教师可以在每讲授或训练某一项目后让学生扫二维码限时作答,掌握的情况就比较真实,学生也愿意使用手机这种交流方式。
  三、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时间,加强线下辅导
  线上,教学双方通过网络进行的主要是信息传递,而缺乏体验与情感的沟通,这是网络课堂的“硬伤”,基于电子载体的网络互动永远无法代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航海类学生许多专业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实现专业知识讲授和职业技能的结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做到“项目训练、实境教学”,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化学习中心中的课件、视频及动画,可以学到理论知识,了解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但真正做到能操作、能处理故障,线下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船舶电站课程中的“同步发电机的并车运行”这一章节,以往一般安排8个课时,课堂讲授和实训各一半。现在理论讲授部分都安排在线上,学生通过数字化学习中心中的课件、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线下用4个学时安排学生到实训室训练,流程大体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现场把控能力。
  四、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新公约要求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同舟共济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慕课作为网络课堂,其内容生产的开放性非校园课堂所能匹敌,海量的课程资源以及零门槛让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课程。但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需要教师从海量课程中筛选推荐给学生,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
  每一艘挂有五星红旗的船舶就是一块流动的国土,船员在国外的一言一行都关乎船员自身形象以及国家形象。一些文学艺术类的课程诸如现代礼仪、沟通心理学、国际交流英语、方言与中国文化等可以推荐学生学习。
  为增强航海类学生专业认同感,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学习中心将船员职业理念、职业标准、船公司管理制度等分专题呈现。定期将船舶公司的优秀船员及领导的专题讲座、现在船舶工作情况、对毕业生的新要求、船舶的新技术应用发布到学习中心,让学生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
  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在线下教学进行培养,通过课程设置的项目进行训练,每一项目训练之前教师都要强调职业安全教育,训练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要强调实船工作中应当达到的工作要求,包括工具的使用及存放,设备拆装、维护与修理等都仿效实船工作要求,使学生在养成职业习惯的同时掌握职业技能。训练结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大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需要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沟通,需要团队齐心协力。
  总之,“互联网+”教学的兴起,呼唤学校要重视“互联网+”的热潮,审视现有教学的不足。另外,无论运用哪种平台,采用哪种教学形式,最终还是要解决好教与学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课 题:本文系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B37)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黄兴旺。项目组成员:刘宪珍、樊林奇、李建伟、纪娟。 (作者单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663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