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改为学与导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发展创造性思维。而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导学学案主导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122-02
  
  一、“导学式教学”的操作实施
  1.备课阶段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根据每课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立体型: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连接知识链条。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向老师质疑。
  (3)设计问题――分梯度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
  (实现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目标)
  1)在课本和图册中,你了解到的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哪些?
  2)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你了解吗?
  ――为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设置的问题
  (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3)在资料中我们了解到北京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4)在视频资料中让我们一起来熟悉北京的景点,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了解北京的哪些方面呢?
  ――提高能力层次设置的问题
  设计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很重要。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不同班级收集反馈信息,这样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5)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实际运用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2.自学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引导”下进行的,并因人而异,因层次而异,不是同步自学,而是有差异的进行学习,完成不同程度、难度的自学要求。自学提纲主要由识记能力层次的各类题目组成,多数内容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这样,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寻求问题的答案,避免了部分学生不愿意看书、预习的毛病。自学时,教师巡视课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重点对程度欠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讨论阶段
  在讨论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资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适时对讨论的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弊端。
  4.总结阶段
  这是导学式教学的重要阶段,是教师对地理知识进行组织,将复杂多样的知识内容归纳成序,成为系统,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运用学案中的纲要图表进行总结串讲,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其重点、难点、疑点,有助于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系统地组织、加工,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达到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5.创新阶段
  导学式教学的升华阶段就是创新,主要是创造条件,及时帮助学生,为学优生提供发现的线索。
  二、“导学式教学”的意义
  以上五个阶段教学一环扣一环,步步引导,形成统一的整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多种感官并用,多渠道获取信息,做到了当堂学习,即时反馈,当堂消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独自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实践,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已适应了新的学习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学案”可以指导预习,更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事实证明,只要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就会回报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给我的感触非常大。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联合编写.教育基础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皮连生主编.教与学的心理学(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柳思俭、淳于家、崔积水、李凤岐.实用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 林华民著.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5 黄成林.地理教学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9
  6 赵振威、章士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932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