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坦克行动装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 隆


  坦克行动装置,是坦克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的总称,是坦克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当于坦克的"腿和脚",用以支撑车辆,实现坦克运动,并保障坦克平稳行驶和通过困难路面及障碍物。坦克行动装置是坦克上最不起眼而工作条件最为恶劣的装置。"忍辱负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对于行动装置来讲是再恰当不过的描述了。
  
  履带推进装置由履带、负重轮、主动轮、诱导轮、托带轮和履带调整器等组成,用来支撑坦克的重量,把传动装置传来的扭矩,通过履带和地面的互相作用,变成牵引力,推动坦克前进。悬挂装置是连接车体和负重轮之间的弹性装置,由弹性元件、平衡肘、减振器和限制器等组成,用来衰减行驶中的振动,提高坦克行驶的平顺性和工作可靠性。
  
  "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是早期坦克上著名的行动装置,影响深远。在早期的英国和法国的坦克上,多采用小直径负重轮,越野行驶速度很低。而"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首次采用了大直径负重轮,加上有大型螺旋弹簧,使负重轮上下移动的行程大幅度提高,显著提高了越野行驶速度。"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使坦克的最大越野行驶速度达44km/h,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首屈一指。
  
  平衡式悬挂装置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坦克上,用得相当多。其结构特点是两个或多个负重轮通过弹性元件组合到一起,再同车体连接。它的优点是可以发挥多个负重轮弹性元件的作用,行驶平稳性好。它的最大缺点是几个负重轮互相牵连,限制了负重轮动行程的增大。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最早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的坦克。
  
  扭杆弹簧悬挂装置的核心是扭杆。它是一根很长的圆棒子,两头加工出花键,一头是固定端,一头是扭转端(连接平衡肘),以高强度、高韧性的镍铬合金钢制成,通过扭杆的扭转变形来吸收地面对坦克的冲击能量。1938年,德国的Ⅱ型坦克上率先采用了独立扭杆弹簧悬挂装置。二战后,扭杆弹簧悬挂装置渐成主流。它的优点是吸收地面冲击能量大,扭杆在车内占用的空间不大,可靠性好。缺点是扭杆变形和吸收能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变化"(虎克定律),而理想的变形-吸能关系应为"非线性变化",越到后来,吸收的能量越高才好。采用高性能扭杆的"豹"2坦克,负重轮的动行程超过半米!动行程越大,表明坦克抗地面冲击和越野行驶能力越强。

  液气弹簧悬挂装置是一种更先进的坦克悬挂装置。瑞典的S坦克、日本的74式、90式、英国的"挑战者"、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等,相继采用了液气弹簧悬挂装置。它巧妙地利用了气体的可压缩性和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同时起到弹簧和阻尼器的作用。气室中充入惰性气体氮气,气体被压缩则吸收能量,膨胀时便放出能量;高压液体通过活塞起传递能量作用,通过阻尼(节流)阀,又产生减振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悬挂特性是"非线性"的,越压到最后,吸收的能量越大,这使得坦克的越野行驶平稳性和平均速度大大提高。液气弹簧悬挂装置的缺点是对元件的密封性和加工精度要求高,造价昂贵,使用中需定期充油、充气等。主动悬挂装置是在液气弹簧悬挂装置的基础上发展的更加先进的一种自动化装置,未来坦克上会见到它的身影。
  

  液力减振器实际上是一个阻尼器,它由减振器体、隔板、叶片及轴、减振器盖、连接臂和拉杆组成。当负重轮上抬时,液力减振器中的液体顶开叶片上的单向活门由1室较顺畅地流入2室,保证扭力轴能充分吸收冲击能量。当负重轮下降时,扭力轴放出能量,但是,由于此时的单向活门是关闭的,使液体被迫只能从叶片和减振器体间很小的径向间隙由2室流向1室,强大的节流阻尼作用,使振动衰减,最终变成热能消耗掉。
  

  坦克履带,似乎是行动装置中最简单的部件,其实名堂也不少。最简单的金属单销履带,只要用履带销将许多块同样的履带板连接起来即可。金属履带板一般用高锰钢板制造,它的特点是"越磨越硬",这是由金相学上的"晶格滑移"现象而产生的。稍复杂一点的是单销、销耳挂胶式金属-橡胶履带,它可以大大降低履带的磨损和对地面的破坏作用,提高履带的使用寿命。端部连接式履带,结构更复杂些,但使用寿命更长。为了防滑,在冰雪地行驶时,还可以加装特制的履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47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