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庭珍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科技改革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意义;重点
  
  今年,中央明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技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开拓性很强的工作。
  
  1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结构调整、机制转换、人才分流、制度创新为重点,从农业发展的需求和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调整农业科技力量的布局,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制建立的步伐,以改革促进发展。按照分类指导、抓大放小、适当归并、促进发展的思路,积极有序地推进。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1.1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
  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1.2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
  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一饲料作物一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
  
  1.3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
  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2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2.1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特别是产后的科技力量,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下大力气把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同时,大型种子公司应放手推广经营性开发成果,发挥龙头企业、组织的技术推广功能。种子公司应在推广服务体系上有大的举措,而当务之急是成立科技培训中心,培训大批农民技术员,特别是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的培训,只有这样才会有富有活力的基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产生,才会有公司新产品、新技术最先推广的科技示范户的产生,也才能更快地把企业物化的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这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基础。在政府支持下,与各级推广部门结合,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培训、统一田管服务、统一栽培模式(同一个点)。在条件成熟的不同生态区建立种子公司自己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解决政府建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米下锅”的问题。
  
  2.2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建立一个宏大的、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2.3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1)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
  (2)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
  (3)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农业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
  (4)针对21世纪养活16亿人口对技术的需求,抓好超前研究与技术储备。
  
  2.4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将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分为技术开发类、科技服务类和基础公益类三大类,采取不同支持方式。技术开发类机构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科技服务类机构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公益类农业科技工作由政府以项目和基地的形式给予支持。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队伍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形式多样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科技企业,逐步形成国家、地方、企业、民营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择优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培养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
  
  2.5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3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科技改革重点
  
  在科技项目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攻关。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对科技的需求,大力发展以大幅度提高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的增产技术。
  (2)针对我国农产品品质较差的现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的优质技术。采用自主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转化等多种途径,尽快改变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不佳的状况。
  (3)针对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的要求,发展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的高效农业技术,着眼于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等方面,开发新技术,开拓新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4)21世纪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将是国际农业竞争的热点,要针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力加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加速实用化、商品化、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5)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公益性强的特点,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性建设工作,特别是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长期定位观测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开展以农机、节水灌溉机具、肥料、农药、农膜为主的支农工业技术研究,为农村科技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条件。
  (6)发展以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为主的林业科学技术。开展生态林业、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荒漠化综合治理。
  (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以改善环境为主题的可持续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8)针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发展区域性综合配套技术。充分发挥同区域的优势,促进全国农业快速、持续、均衡发展。
  (9)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应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
  (10)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此外,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5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