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田姑

  生物技术将会是21世纪的主流技术,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的世纪”。作为下一代的青少年具备足够的生物知识将显得尤为重要。正在农村接受教育的学生将是我国21世纪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所掌握的生物常识、生物技术、生物手段及生物环保意识将对我国本世纪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影响。
  农村生物教学受到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呆板、实验设施短缺以及升学压力等原因的长期困扰,一直存在教学成效低、学生积极不高、教师敷衍塞责、领导重视不够等诸多问题。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在农村开展生物教学工作,具有诸多优势,如学生感性知识丰富,便于理解;实验和实习条件得天独厚,便于开展;实验材料和教材就地取材,非常方便。因此下面围绕农村生物教学现状、问题及建议提出几点看法。
  
  1 农村生物教学的现状
  
  1.1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生物教师严重缺乏;第二,专业专职生物教师少之又少。导致这种现象原因较多,由于国家对生物教学相对不够重视,且农村条件较差,专职生物教师通常很难在学校立足脚跟。通常乡镇中学的人事权主要在乡镇党委,一些财政相对紧张的地区出于财政开支方面的考虑,用人一般是“宁少勿多”,“宁多要‘主’课教师,不要‘副科’教师”,生物教师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兼课教师虽然也能勉强把中学课本的部分知识“啃”下来,但在实验和实验教学的技能方面与专业教师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于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有心无力了。
  1.2 教学方式古板
  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师通常存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的现象,生物学课大都是靠教师“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幅图”讲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生物学实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教师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费钱,在黑板上讲实验也能让学生通过高考”。于是,生物学实验课往往通过教师“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原理的方式来完成的。
  1.3 经费紧张、实验设施短缺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农村中学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低,教育支出少,开展生物学实验的基本设施通常非常短缺。许多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显微镜是帮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手段,然而通常很少有农村中学具备。实验设施的短缺确实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农村生物教学实验的开展。
  1.4 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
  生物课在农村中学一直处于弱势课程,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很大原因是由于生物课并不是必修课程,也就是俗称的“副课”。我国中学质量考核非常重要一项的指标,就是升学率,对于九年义务教育也是如此。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少,为了更好的提高学校的教学声望(升学率),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语、数、外等“主课”上,因此生物课不仅教师队伍受不到保障,很多时候教学课时都会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挤占”,长期以来得不到学生、老师、家长、各级领导及社会的重视。
  1.5 地处农村,具有一定优势
  虽然在农村开展生物教学工作,存在很多客观的限制,然而周边具有广阔的自然空间、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为生物教学创造了一定的优势条件。许多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的,像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及农作物的繁殖、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农村便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场地。农村的生物资源丰富,实验材料和教材易于取得,也为中学生物教学创造了条件。
  
  2 农村生物教学的问题
  
  由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诸多问题。
  ①教学成效低。许多学生经过了中学几年的生物课学习,对于周围许多常见的动植物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对于许多基本的环保知识、自身的生理结构都毫无了解。开展生物课的教学目标难于实现。
  ②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积极不高。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而且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呆板,导致一些同学对生物课兴趣不大,许多学生根本不预习课文、无故挪用上课时间、对待测验态度不端正。
  ③教师对生物课的教学价值认识不足。许多中学生物老师都是兼职教师,更多时候只是为了获得教学津贴或课时费,较少时间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也就导致教学方式乏味,教学方式呆板,学生听之欲睡,教学成效自然低下,生物课形同虚设。
  ④学校领导重视不足。学校领导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通常刻意向“主课”教师倾斜,直接导致生物课的开展在师资力量,教学经验的需求上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3 农村生物教学的建议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突出的问题重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开展中碰到诸多困难,是因为体制、社会观念、教育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还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3.1 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全球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以及实现新的农业革命都有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从现在起就重视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实际上,美、日等发达国家对生物学教学非常重视,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开设生物课,生物教学的地位和数理化一样,甚至优先发展这一做法正在被我国借鉴。
  3.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中学生物师资力量
  治标要治本,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能和作用,而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赖以“授业”、“解惑”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农村中学,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掌握生物课教学的新动向,这是保证学生学好生物课的关键。
  3.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某一门课程的入门向导。农村中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
  ①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培养学习兴趣。生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补充新科技的发展成就和应用,特别是我国在实施863计划以来,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如讲遗传的物质基础时,补充基因工程遗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等内容,介绍什么是转基因生物,它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
  ②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生物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具有有利条件,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相联,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在教学中生动、科

学地联系社会、生活热点问题,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如讲生态系统时,引导学生关注人口、粮食、资源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原理,让学生讨论对策,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强了生活气息,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③改革旧的考试方法,启用创新方法来检查教学效果。现在,学校对副课普遍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学生收获甚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多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应尝试采用较灵活的考试方法,把学习过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等,编成能体现出综合知识和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能力的综合题(包括动手题、实验题和绘图题),学生拿到题后准备5 min,根据题型进行口答、动手做实验或绘图,以测试教学效果。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可启发、提示或进行更深一步的提问。如煤气中毒的原理?如何预防和急救?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请在显微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并绘一简图,标出结构请动手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载玻片,并简述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所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要把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重理解、重运用采用这种考试才能检查出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3.4 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生物教学
  农村中学大多数学校资金紧张,教学设备简陋,特别是生物学科教具陈旧、破烂、残缺不全,生物实验不能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农村有利条件作为生物大课堂上的活教材,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①利用大自然,就地取材上好实验课。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根据多年来从事生物教学实践的体会,只有加强直观实验,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生动活泼地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才能获得真知。
  如初中生物教材中是以蛙为例讲述两栖纲的内容,在讲到蛙的生殖和发育时,利用学生从校外的水沟田间里捕来的蝌蚪和成蛙,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蝌蚪与成蛙在形态上的显著差异,并让学生思考什么叫变态发育?在初中上人体生理卫生讲到神经系统中的脊髓和脊神经一节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捕来成蛙分组做脊蛙反射实验,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实验方法,就能较好地完成该实验。
  ②教师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生产中去观察、了解。早春季节,把学生带到附近有果树林园的地方去观察,学习其嫁接技术,并让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中学过的木本植物茎的构造,分析枝接成活的三要领:“上不露白,脚不蹬空,皮对皮”。通过直接观察和理论分析,学生就能总结出枝接成活三要领的理论基础:砧木的形成层与接穗的形成层必须对齐,形成层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产生新的细胞,使伤口容易愈合,嫁接易成活,并指导学生亲手嫁接,这样,学生由理性到感性,再到实践中获取了知识。
  在盛夏季节,教师把学生带到田间、地里、森林里,观察各种昆虫的体色,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绿色草地上的昆虫的体色是绿色?”“田里的蝗虫为什么在秧苗是绿色的时候,它的体色与其一样,当水稻的叶子变黄的时候,蝗虫的体色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候,让学生联系教科书中有关内容,理解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保护色的概念。接着继续问:“如果气候干旱绿草枯黄,这些绿色昆虫的体色又不适应变化了的周围环境,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地回答:“生物体的适应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不仅培养了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扩大了知识领域。
  ③教师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上好生物课。农村中学的学生,毕业之后,除少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外,大部分要回到农村去,从事农业生产。生物课是与农业生产结合较密切的一门课,针对生物教学的特点,在讲授好生物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农业生产实际,向学生进行学习。生物学的目的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讲授生物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例如:在初一教材中,教师向学生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首先要讲清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等,然后结合农业生产,把学生带到田间地里去观察,让他们了解水稻的栽培情况。为什么由过去的一般插法转变到了现在的“宽窄行,东西向”的科学管理种植法?
  又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一节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时,要向学生彻底讲清潮湿刚收获的种子容易发热,必须尽快晒干的原因,农田或花盆里的土壤常常板结,要及时松土,农田淹水后必须及时排涝的道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生物课有深刻的理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7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