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建设数字化博物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桔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博物馆作为国家科学文化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化博物馆业务的发展特点,针对建设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信息技术;多媒体
1.数字化博物馆业务的发展特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式电脑应用于办公,小型数据库软件成熟应用于档案管理,如数据库软件DB2、DB3、FOXBASE等等,博物馆人员开始将成熟的电脑软、硬件技术成功运用于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特别是1985年4月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全国博物馆电脑管理座谈会”以来,半年时间里全国从事数字化博物馆开发工作的馆(所)发展到七个,这就是中国博物馆数字化的第一次高潮;国家在“十五”期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馆藏文物核查及数据库建设”、“馆藏一级品建档和数字化”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建设和数字化”专项。
九十年代电脑触摸屏以及大屏幕电视应用于文物陈列,观众通过观看大屏幕和点击电脑加深对文物内涵的理解。九十年代后期,因特网的应用和普及,大批博物馆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介绍和宣传馆藏文物,报道最新文物展览和研究动态;近些年数码照相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三维动画技术日益完善,一些有实力的博物馆从保护文物角度出发,应用三维虚拟再现技术用电脑再现了馆藏文物。如:故宫博物院采用数字技术完成了太和殿的三维虚拟再现;敦煌研究院在美国盖蒂基金会的帮助下作了相关洞窟的三维虚拟;龙门石窟和意大利合作计划做数字化工作。可以说信息业的发展,信息加工技术成熟应用于博物馆的日常业务,产生了数字化博物馆的雏形。
2.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2.1数字化、存储问题
数字博物馆最核心的工作是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对于馆藏信息的数字化是一项总量庞大的任务,它首先涉及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的问题,数字化过程要求低成本,批量处理、低差错率,数字化后的信息资源应尽量保持原貌。目前比较流行的数字化方式是图像扫描技术,将图像,文字、照片等资料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并采用高比率的图像压缩技术将这些数据信息高密度地存储在服务器或磁(光)盘上。这一技术的优点在于数字化速度快、费用低、容易实现大容量存储,并能尽量保持实物原貌;缺点是占用存储空间大,况且目前对于这一方法,尚没有统一的扫描标准和存储格式,扫描标准的不确定将决定扫描结果良莠不齐,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藏品表现的清晰度。
2.2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已从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和主动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模糊数据库系统技术将在数字博物馆中大显身手,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2.3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存储介质的变化使信息的编排组织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博物馆中信息的编排组织方式是线性的、顺序的,激发观众访问的关键是陈列展览的主题。观众首先会对形态各异或色彩艳丽的展品产生浓厚兴趣,文字所带来的诱惑力往往次之。数字博物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优化网络上各个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存储结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提供一致的检索接口,提供对分布式存储信息的组织、智能化访问和服务,使整个网络的数字博物馆成为一个虚拟、有组织、有结构、有信息的集合,实现仓储的无缝查找。
2.4索引、检索问题
传统的信息检索方法主要是关键词的匹配,其缺点是受限于词表。当前网络信息系统采用自由词匹配,虽较传统检索方法灵活,但是匹配率和漏检率很高,并不理想。数字博物馆要求实现信息集合与用户的信息需要在概念层面上匹配。另外,对于图像等非格式化多媒体数据的检索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如需要找一张“插着红花的花瓶”,这张图上没有任何文字注释,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输入“花瓶”或“红花”这样具有图面特征的文字来查询,系统会自动排列出所有与“花瓶”或“红花”有关的一组图片,再输入下一条相关信息,逐次查询,以达到目的。
2.5多媒体技术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是多种媒体如数字、正文、图形、图像和声音的有机集成,而不是简单的组合。其中数字、字符等称为格式化数据,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称为非格式化数据,非格式化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处理复杂等特点。而非格式化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各种多媒体数据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关联、非格式化多媒体的检索等问题亟待解决。
2.6人机交互技术
数字博物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所以如何完善人机交互界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使人与计算机互变为自然、灵活、智能的人体交互技术正处于发展时期,如人机自然语言对话,虚拟现实技术(如人可以像走在真实的博物馆中观赏一样)等技术都不很完善。
2.7信息安全
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安全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真实性)、授权、完整性控制(完整性)、计算机系统安全。①计算机系统安全主要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性,这是数字博物馆其他安全性的基础保障,如防止病毒破坏软件等属于这一范畴。②保密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在谈到信息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如对付黑客的攻击,内部人员泄密的可能性,都是保密工作的一部分。③鉴别是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需要先确认对方的身份。④授权是控制何人能够访问待定的信息并且能够进行何种操作。⑤完整性控制主要是确保收到的信息未篡改或伪造。
2.8法律问题
法律问题主要是指版权问题即对博物馆藏品优先研究发表权的问题。数字博物馆环境下使得信息的传播、处理、修改和复制速度极快,而对于博物馆这一行业来说,由于长期垄断思想的限制,一些博物馆工作者经常会担心自己的藏品被外界人士优先研究发表,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许多文物一直处于深藏的角落而不为人知。因此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一方面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开发先进的鉴别技术、版权管理技术和加密保护技术等,在防止非法访问和发布的同时,防止计算机犯罪、电脑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破坏和窃取。
3.结论
博物馆数字化职能的实现,一方面要有足够的资金以提供硬件设备及其所应用的软件的合理配备,这是实现数字博物馆的先决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另外,博物馆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的工作人员,都应具有适应信息时代的思想意识,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牢牢抓住信息社会带给博物馆的新机遇,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创造出有利的条件,集中人力与物力资源营造出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的氛围和环境,理顺博物馆各项工作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重组、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
【参考文献】
[1]严建强.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传播与体验[J].中国博物馆,2004,1:43-48.
[2]王裕昌.甘肃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4,3:76-79.
[3]程丽君.浅议省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J].中国博物馆,2005,4:43-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62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