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服装美的人本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詹道勇

  摘要美只对人的存在才有意义,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确证和发展。美的人本性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的关爱,对个性的肯定,对生活的美化和风尚的引领。服装之美,是最能体现美的人本性的。它以人为本体,为人服务,因人的穿着而有了“生命”。服装美的人本性主要体现在服装穿着搭配的人本性、服装设计制作的人本性和服装观赏评价的人本性上。
  关键词服装美 以人为本 美的人本性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美只对人的存在才有意义,只被人发现、认识、设计和创造。因为“归根结底,‘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以人为本位的现象”。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分析,美首先是人的实践产物,人在实践中与对象发生了审美关系,发现了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设计美、创造美;其次,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体现、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再次,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发现、认识、设计和创造的美有所不同。朱立元在《略谈当代审美文化的审美内涵》中认为,“审美”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以人为目的。美的人本性,主要体现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确证和发展,它关爱人的生命,肯定自由的个性,美化生活,引领风尚。在我看来,最能体现美的人本性的,是服装之美。因为服装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为人服务的,是用来保暖护体、遮羞蔽体、装饰美体的;同时因人的穿着而有了生命,。服装美是美的综合体,包括服装本身的美、服装突出来的人体美和服装展现的个性美。服装美的人本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服装穿着搭配的人本性
  
  “人要衣装,马要鞍”,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从美的角度看,服装是美化人体的艺术。首先,人体是人类进化的最高产物,“人体美可看做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人着装是对人的第一皮肤即人体的保护、美化,是人体的“锦上添花”。其次,服装以人体,而且是充满生命活力和美的魅力的人体为支架和基础,人体是运动的三维生命体,人在运动中展现出了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服装穿着搭配应展现生命之美。再次,服装发展到今天,除具备遮羞护体等实用价值外,还肩负着装饰人体、美化生活和引领潮流等功能,服装的功能重心已由实用转为审美。所以,服装的穿着搭配首先要体现和提升人体美。
  人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去穿着搭配服装,才能在外形上达到既“合体”又“性感”的效果。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比例、对称均衡、整齐参差、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人的体型千差万别,一个人不可能适合穿所有款式的衣服,必须根据自己的体型去选配穿着服装,才能使人具有匀称和谐、健康美丽、活力四射等美的魅力。如身材呈X型的女性,若选择穿着腰部合身、下摆略张开、肩部稍宽的服装则会更苗条、高雅。上身短粗的人,则不宜选配带有深色横条纹的宽大上衣,否则不但不能遮“胖”反而更“膨胀”。现代人除了强调“合体”美之外,还追求性感。性感就是通过服饰的特别设计、搭配与穿戴,暗示或强化人体的某一部分,以引起异性的重视和关注,从而产生别样的愉悦感。性感最初用于女装设计,通过使用短、透、露、瘦、皱等手法,凸现人体曲线美,增强人体的视觉冲击力,催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今天,男装也重视性感表现,如用刚硬的直线、方形的面料去突显男性阳刚、雄猛之气,以博得女性的青睐。无论是合体,还是“性感”,服装穿着搭配都应讲究美的人本性。服装固然美,但它是为了衬托人体之美,服装之于人体尤如绿叶之于红花,只能陪衬不可喧宾夺主,否则只见“衣服不见人”。当一个穿着艳装的女孩从众人眼前走过,众人第一反应都是惊叹:“好漂亮的衣服呀!”而不是“好漂亮的女孩呀!”这从服装穿着搭配的角度来看,是很失败的,犯了以“衣”夺“人”之忌,衣服的美“淹没”了人的美。
  
  2 服装设计制作的人本性
  
  服装设计,要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的设计,一要合体,二要实用,三要时尚。合体,主要是根据人的属性去“量体裁衣”,最好根据“活动的人体”量衣裁衣。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年龄、脸型、体型、肤色等自然属性千差万别,身份、地位、气质、职业、性格等社会属性各有不同。只有服装的属性与人的属性相契合,并且能衬托人的美、弥补人的不足,才是好的设计。在设计制作服装时,要考虑服装对人体的舒适度和惬意感,使服装具有保温、透气、散热、吸湿、便于肢体活动等实用功能。另外,还要适应人们对时尚追求的心理。“时尚,乃一时流行之风尚”。时尚,具有入时、短暂性和流行性等特征。时尚美,从某种程度说就是流行美。时尚之装,在设计、工艺、款式、色彩、造型、面料等方面,能代表服饰发展潮流,体现新的生活理念,引领社会风尚,彰显人性魅力,从而为人们所推荐、向往和追求并满足追逐流行的心理。为此,服装在设计制作时应把握住三点:一讲究新颖性,不光设计理念要先进,而且款式、造型、面料等要有时代气息,以满足时尚追逐者的求变、求新的心理。二抓住流行色。流行色是某一时期广为流行、带有倾向性的颜色。它有一条规律:当沉静色彩基调过去后,就会出现明朗的色彩基调,过一段时间后转向沉静;经济低迷时人们对色彩的变化反应迟钝,经济上升时对色彩的变化反应敏感。今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装的流行色周期在变短、更新速度在加快 ,在设计制作服装时应及时有效地捕捉住流行色,将它与时兴的款式一起推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三是讲究审美创意,体现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看重生命质量的提高和自身形象的提升,人们对美的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创造热情日益高涨,生活和美学融合流,“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日常生活化”,审美日趋泛化。在这场审美泛化的进程中,“设计”和“创意”充当了急先锋和重要角色,今天一切平庸的日常用品只要通过“审美的创意设计”都能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可见的美丽形象来,服装也不例外。在设计制作服装时,应按审美创意的要求,推出既入时,又有独特创意,还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光鲜亮丽的服装,以满足人们不断攀升的用美的服装装饰身体、装点人生、美化生活的审美欲求。
  服装制作时还应追求工艺之美和精致之美。工艺美是指服装的加工制作的工艺技术所呈现的审美特质。它是服装美的前提,工艺愈美,服装就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制作服装时,应在精确量体的基础上,按着衣者的恰当尺寸去裁剪缝制。在缝制时,应边做边烫,使服装挺刮平整,同时运用好归拔工艺,使服装的立体效果完美。尤其要运用好新工艺技术,如电脑辅助设计、电脑配色、电脑绣花等,力求使服装的制作工艺趋向完美,从而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视觉要求。精致之美体现在细节上,如服装制作时所用的针、线要与面料相配,上下线松紧适度,针眼不能过大,针码应细密匀称,明线要横平竖直,弧形要圆润顺滑,熨烫温度要适当力度要适宜,锁边加衬要严丝合缝,扎染要层次分明等。
  总之,服装的设计制作在充分考虑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审美功能,以设计构思的巧妙满足人们的新颖性要求,以制作的精良来满足人们对精致之美的需求,从而让穿着者既有舒适之感又能展现美好形象。
  
  3 服装观赏评价的人本性
  
  服装的观赏评价是指把服装作为审美对象来进行观赏、评价,以审美的眼光来观赏其美、评价其不足。服装是衣服及其装饰(首饰、胸花、腰带、领带等)的统称,它是由充满灵感的活生生的人设计和制作出来的,又是穿在有生机勃勃的人身上的。它既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力,又衬托出人体之美,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个性的魅力,还引领了社会风尚,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因此,观赏评价服装得围绕人与衣服的关系来进行,要以人为本体,着重观赏评价服装自身的美及其凸显的人体美、个性美、文化美。

  观赏和评价服装,首先看它有没有视觉冲击力,看色彩美不美。“色彩”是服装审美效果的第一视觉要素。色彩美属于形式范畴,色彩能传达人的感情,具有个性化和象征性。如红、橙、黄是暖色,能给人喜悦、活波、热烈、朝气等感觉;绿、蓝、青是冷色,常给人静穆、严肃的感觉;黑色象征神秘、庄重、悲哀、绝望等。要使穿着美观起来,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色彩基调。要根据自己的肤色、体型、年龄、个性、处境等选配穿着色彩合适的衣服。如老年人适合穿颜色比较平和、素淡的服装。由于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配置色彩时,一般一件衣服的颜色不多于三种,否则过于花哨会扎眼,令人眼晕恶心。二看服装整体效果美不美。服装整体效果美是由人的美、服装的美和环境的美组合而成的美。重点看服装合不合体,服装本身美不美,有没有把人衬托得更美,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协调,合不合时令季节等。只有合身、入时、合境的服装美才能与人的美相得益彰。三看有没有展现人的“个性美”。重点看服装的色彩、造型、面料等要素及其组合与穿着者的个体差异是否契合,是否让着装者性感起来,能否展现个人的风格、风采、气质等。四看有没有美化生活,引领社会风尚。有品位的服装,还能起着美化环境、装饰生活,引领潮流的作用。反之,恶搞类服装,不但不美,反而是美之逆流、文化之垃圾。
  
  4 结语
  
  如果说,人与动物的第一个区别是直立行走和劳动,第二个区别是语言的话,那么第三个区别恐怕就是“服装”。“服装”将人类从野蛮状态拉到“设计美、创造美和展示美”的时代,从此,人们不仅在“服装”上表演“飞针走线”的技巧,还用它来遮羞护体、区隔身份地位,更用它来装饰人体、美化生活和引领风尚。时至今日,文化发生了“视觉文化转向”,后现代文化中的服装制作与穿着有着“胡拼乱贴”的后现代文化倾向,甚至出现了不同于食不饱时代的另一类“衣不蔽体”现象,正如周宪所言:“在视觉文化时代,身体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强调遮蔽和掩饰,而是尽可能充分地予以展示。从女性的吊带裙到比基尼,从紧身裤到迷你裙,从男性紧身运动裤到阳刚健美的形态展示等。”这种展示当然是展示身体之美,或美好的身体形象。
  服装从历史上一路走来,走过衣不蔽体的饥饿时代,走过“以衣裹身”的专制时代,一直走到“衣不蔽体”的后时代,它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角色:因人的穿着而有了“生命”,并以本身之美去衬托和凸现人体之美,去展现个性之美,去美化生活和引领风尚;无论是穿着搭配、设计制作,还是鉴赏评价,都坚持了美的人本性:以人为本体,为人服务。
  
  注释
  刘清平.时尚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0.
  吴卫刚.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44.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