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下岗工人转型再就业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昌华

  摘要:本文提出,学校应立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找出适应本地区、本市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学校网络信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积极地参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校;下岗工人;再就业;教育
  
  1 论新形势下学校对下岗工人的再教育
  (1) 下岗工人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①下岗工人与实施再就业工程
  由于受社会转型的影响,现在下岗工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实施再就业工程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也是一个重点、热点问题。据劳动部1996年对下岗职工的统计结果显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1%。由于下岗工人的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知识、素质低下、技能单一,从而造成了企业缺员与富余人员并存的普遍现象。因此下岗工人培训成为当前解决再就业的关键。
  ②学校――下岗工人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地位
  学校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科学普及、社会教育和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当前还处于对下岗工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地位,因此学校应担负起为下岗工人转型再就业的继续教育的重大任务。
  ③学校应做好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和指导他们再就业
  学校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职工尤其是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和指导他们再就业。当前政府有关部门的培训存在的困难是:一方面由于设施落后、资金不足、培训能力有限,转岗培训难以适应需要;另一方面缺乏市场信息的指导。培训的专业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吻合。出现下岗职工手里拿着各类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但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就此学校应立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找出适应本地区、本市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学校网络信息的优势,对下岗工人开展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有效性地再就业培训。
  (2) 当前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①社会转型和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起点,在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以及人的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根本性的变化。人才与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特别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逼近,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教育存在于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深度和广度将不断增加。另外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终生教育成为必要。
  ②目前我国的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素质教育要求学员思想品德、科学知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素质、文化艺术素质、劳动及社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要使学员素质全面发展,单纯依靠改革课堂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课外教育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适应社会变革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1) 开办文献信息知识讲座。向社会推介自已馆藏情况、业务部门设置、服务范围和内容以及利用图书馆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宣传图书馆,又有利于用户利用图书馆。具体做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诸如印发文献信息资料、出板报、举办图书展览等,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从而起到大造声势的轰动效应。二是举办短期培训班和上阶段性的专业训练课,更可以有意识地、系统地讲授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的知识与技能,并辅以实习。三是讲授网络信息检索课,使用户也能上网翻阅信息资料,查找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更好地为我服务。
  (2) 举办计算机培训班。在我国,文字处理和简单娱乐依然是目前计算机应用的主要内容。联网意识也很淡漠,甚至有些盲从的用户至今仍把微机当作打字机、游戏机,对微机功能的认识尚停留在初级水平。鉴于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设备、技术优势和馆藏优势,在通过外借、阅览培训读者的基础上,着重开办各种计算机培训班,普及网络知识。
  (3) 抓住每一时期的热点、焦点以及难点问题,配合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讲座、图片资料展等多种形式做好教育工作。如适应当前市民股票热心理,举办股票知识讲座;再如每年3・15举办认假、识假、打假及消费者法规和维权事例的图片、资料展览来教育市民等等,真正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帮手。
  (4) 配合学校,做好下岗工人的课外培训与辅导工作,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下岗工人再就业学习的第二课堂。例如:图书馆举办的下岗职工综合智力、综合能力开发班,书法、美术、摄影、乐器、绘画、工艺、复印、市场营销学习班等等,使受到再教育的下岗工人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学到手艺,这对他们在自谋职业中有所帮助。
  
  3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化要求
  (1) 各个时代的年龄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①农业经济时代:只要在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涯之需要。
  ②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
  ③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有专家预测,2020年的知识总量是现在的3~4倍,而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仅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
  因此,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要求人们不断更新、丰富知识结构。如果没有“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那么,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将会因此受阻。社会越发展,越加显示出人们占有信息,占有知识的重要性。
  (2) 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2000年我国25~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97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12.7年,德国为13.5年)。
  从业人口(25~64岁)中,75%是初中和小学文化水平,而美国的从业人口中86%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从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发达、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没有现代化的国民,就建设不了现代化的社会。因此个人要终身学习和教育,企业要不断学习与变革,国家要始终保持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都要求建设全面的、持久的学习型社会。社会的变革和进步,预示着终身教育时代已经到来。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学校,将成为这种全新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新的教育方式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强化学校教育职能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线,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实行全民素质教育、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2) 创建和谐社会,为文化建设服务
  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它肩负着社会教育的职能。学校既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资源的场所,也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机构,是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可见学校的教育职能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学校教育职能都在不断延续和发展。
  (3) 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为文化建设服务
  实现21世纪的宏伟蓝图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学校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一大批学者专家教授和优秀人才。既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产品,又有各方面的科学技术信息,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5 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 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1世纪,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人的发展需要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人永不停止学习,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样,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自我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
  (2) 人要不断受教育和学习,社会要不断发展
  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担负社会教育文化职能的学校,从其社会性质、职能、拥有的社会文献信息资源,专业人才等方面,都显示出其特殊优势。学校作为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最合适的平台,将在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学校提供了发展的良好机遇。
  参考文献
  [1]邹忠文.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图书馆发展探索.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86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