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子商务:e时代的“易”商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俞 悦

  9亿元――这是2010年8月的某一天,淘宝网上完成的交易额。
  2.1万亿元――这是2010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艾瑞咨询数据)。
  117%――这是2007年至2009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速度(国家统计局数据)。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透露着一场巨大的商业变革:电子商务正在腾飞,传统商业形态在网络和计算机的冲击下逐渐发生变化。
  
  从萌芽到腾飞
  
  过去,在那个把PC当宝贝、网络尚不普及的时代,进实体店面买商品几乎是所有消费者的不二选择。而如今呢?许多人坐在家中,敲敲键盘,点点鼠标,需要的商品就能送货上门。曾经,要想把商品推向海外,需要不远万里进行实地考察。如今,连小孩儿都能大门不出就进行“外贸交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电子商务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子商务在中国开始出现,中国商品订货系统、中国商品交易中心、虚拟“广交会”等大型电子商务项目陆续推出,拉开了中国电子商务应用的序幕。随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启动了电子商务工程。
  200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热潮的不断升温,电子商务应用也水涨船高。一批ICP、ISP大举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急剧增加,令人目不暇接。同时,许多传统的制造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阵营――海尔、美的、春兰集团等相继宣布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他们要做的事基本相同,即建立企业上下游供应链(B2B),并为最终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直销服务(B2C)。
  但总体来说,那时电子商务应用比例还较低,使用主体也多是大型的制造企业和外贸企业。
  2001年,受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电子商务进入调整期,但情况很快便“由阴转晴”。此后,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民数量激增,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零售业电子商务开始形成电子商务的新一波浪潮。
  随后,国家推出了众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200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行体制创新,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同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颁布,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从而在法律上保障了电子交易的安全;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显成效。
  如今,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趋于与传统商业形态相结合。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继制造业网商、贸易型网商和零售业网商之后,服务业网商目前正引领网商发展的第三波浪潮。据不完全统计,保险网销在2009年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增长近10倍。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32家保险公司开展网络销售业务。而在旅游服务方面,购票、租车、导游、签证等相关服务商也在尝试网络销售,一些区域性旅行社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全国。
  
  经济转型的助推器
  
  从传统制造业和外贸企业,到零售业,再到服务业,这些产业都烙上了“e”的标签。为何各个领域的企业都纷纷“瞄上”电子商务?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以制造业为例,借助电子商务,订单数据能够快速回传,企业可以根据订单安排生产,降低生产的盲目性,进而降低库存。此外,电子商务还能减少原料采购和销售的多重环节,降低流通费用,而高效的电子支付渠道能让企业缩短账期。
  电子商务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企业的运作方式,大大降低了原材料、制造、物流、库存等一系列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而正是电子商务的这些优势使开展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容易,许多人用一台电脑加一根网线,就能够开始自己的商业之旅,真正实现了“易”商业。
  以上是从个体角度看到的好处。从产业层面来看,如果每个企业都提升经济效益,意味着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
  此外,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催生了许多新的商业形态,如团购、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等。
  正因为如此,国家才会将电子商务看作是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利器,才会将电子商务列入“十一五”规划中。
  可以说,传统行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交织在一起,相互融合的一种体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88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