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改革亮点是提出“三维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教师由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将逐步消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什么内容,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这些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会生成“敢不敢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有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这三环节,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被动提问原因 新课程 主动提问 提问有效性
  1 学生“质疑问”难的原因
  在传统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没有要让学生提问题意识,不敢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我是备过课的,我讲的内容是精心准备过的,我讲你听就行,节约时间,不浪费精力,学生就被迫养成只听不问的坏习惯;学生总是提问,有些问题还是没价值,称为无效问题,影响教学进度,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立即回答,教师自认尊严受损,会找一些机会回避学生提问,严重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学生不愿意主动提问;还有有些教师怕麻烦,不希望学生再占用自己的时间,认为讲过的都还不懂的同学一定是没有学习物理的思想,回答他们的问题也不会让他们有什么提高,对考试成绩也没什么帮助,不愿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
  学生在“质疑”上有三“怕”:首先怕提问,怕自己说错了,挨教师批评,同学们哄笑,丢了自己的面子,其次怕影响师生关系,教师一时答不上来,丢了老师的面子,将了老师的"军",老师既使是上课讲错了,也只是默认。第三怕不会提问,不知怎样提问题, 不知问题从何问起,不知什么问题该问,什么问题不该问等等。
  2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主管部门就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问题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做学生的朋友;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增大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加学生实验的课时,加强学生探究的能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密切联系学习与现实生活。新教材在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体系发生变革,对物理定理、物理规律有大量的“讨论交流”这一板块,意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活动一定要遵循教材的指导思想,多采用预测性质、实验探索、验证预测、得出结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试验,亲自动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
  3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遵循这些规律,首先,创设提问的环境,转变学生的“被动听”的习惯,例教科版必修一教材为得出“加速度”的定义,用了四张图片,前两张控制变量时间相同,比较速度变化量大小,后两张控制变量速度变化相同,比较时间长短,再画两张速度变化的矢量图进行比较,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图片上方进行示例提出了问题,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提问动机得到有效的激发,在教师和学生心理都建立提问的意识,才能逐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敢于质疑的意识,哪怕是权威结论,比如牛顿是经典物理学家,牛顿三大定律也只适合宏观、低速物体,对于微观、高速物体,他的理论不适用,对于波,经典物理理论同样不适用,惠更斯当时仅是一个普通学生,他也敢于挑战牛顿的威望,从而为波的波粒二象性奠定了基础,现在的知识本就是不断更新,更需要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将问题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并解决问题,来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教科版3-2中,课中电压互感器图片下方引导学生设三问:(1)副线圈匝数为什么比原线圈匝数少?(2)为什么电压表接地线?(3)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对应的火线和零线接线方式有何不同?再延伸到课外。(4)人不能双手跨接在火线上?(5)鸟为什么可以双脚跨接火线上?通过课堂观察---有意提问---延伸课外---无意观察---有意提问,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学生能轻松、愉快的转换角色。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找出问题主要也靠课堂上的引导,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并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至关重要。
  (1)教师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讲解重难点。如交流电压四值(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平均值)的计算,设问四值的定义?四值的计算公式?四值的适用条件?哪些题能区分四值应用?(2)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在“用单摆测g的实验”中,学生分组实验结果会发现很多人的g与9.8m/s2相差很远,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验结果误差大,原因在哪里?从摆长长度与球的直径比较分析?从球的重力与空气阻力大小分析?从球的偏角大小分析?从摆球的运动轨迹分析,是竖直面内的圆弧运动或是水平面内的圆锥摆运动?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亲身体验,印象深刻,兴趣浓厚,对实验结果误差大有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有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动机。(3)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新课程实施后,学生有参加选修课,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探究,比如打乒乓球技能训练,乒乓球质量的大小决定它惯性的大小?风速的大小与发球技巧的关系?上旋球与下旋球的接法有哪些不同?人的身高、体重会影响乒乓球技能吗?横拍与竖拍对接发球的影响?
  这些源于兴趣,又亲生体验,又无高考压力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用知识比应对高考所用知识更全面,思维更深刻,理论可以联系实际,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5)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学生每天都有“跑操”这一环节,拐弯时跑“内圈”还是“外圈”更易拐弯?拔河比赛时影响比赛胜负的因素有哪些?预防眼睛近视有哪些可行的方法?
  4 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起示范作用,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知识点训练要点,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如交流电电压“有效值”的计算方法,对于正弦式交流电,用最大值与根号2的比值即可,对于其他形式的交流电,需要哪种方法计算?所提问题难易适中,学生经过思考,能选取电流的热效应相等的方式来解决。其次: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如计算电磁感应中产生焦耳热的计算方法有几种?基础较差的学生能按定义回答:Q=I2RT,中等层次的学生知道W安=Q=BILX,思维层次较高的学生还能分析用动能定理求解,这样的提问,学生生成的答案具有多维性,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然后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得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如高中物理中7种功能一一对应关系,多半学生会愣在哪里?不知所云,教师示范,重力做功数值上等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弹力做功数值上等于弹性势能的改变量。
  5 结语
  总之,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先要有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创设环境,教师示范,引领学生逐步完成这一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211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