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实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自从我国加入WTO,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也有了跨越性进步,尤其是在如今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的不仅是简单的温饱问题,而是高质量高效益,对信息化的高要求。信息化建设体系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同时,我国对这种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很好地融合于高校数字化校园中,成为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应用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使得各个系统不能相关联,缺乏共享性,导致数据难以共享。本文便通过文献参考法、资料分析法等以高校数字化校园为论点,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如何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如何合理的设计和实现该应用系统展开讨论,由于笔者经验不是很足,旨在为读者提供浅要观点。
  关键词 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实现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4-0072-02
  计算机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机遇在于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在人们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的前提下,各个高校与企业只要紧抓社会发展的潮流,满足人类对信息化的需求就可以为自身发展创造机会。而若是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信息化的本质――数据交换与共享,就无法真正立足于社会。针对各大高校的管理体系而言,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较少很多繁琐的程序,又能有序管理学生与教师,合理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如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务处管理等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方便性,又保障了高校各个程序的有序进行,由于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管理中并未成熟,再加之资金、使用条件等受限,信息孤岛问题频频出现,例如,各个系统的独立运行,使得更多情况下部门之间的信息获取主要通过数据拷贝、手工录入等,往往造成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不足。其次,由于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共用,使得师生在不同系统登录不同账号,登录名与登录密码的繁多导致使用者忘记密码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对于信息系统的针对对象,大多数为高校的具体业务,而非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那么接下来便针对这些措施提出正确的数据共享措施,真正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1 数字化校园的准确定位
  1)数字化校园的含义:数字化校园是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其实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的,对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学、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首先对信息进行收集,随后通过处理与整合,对处理好的信息存储并充分应用,最终目的是优化校园数字资源,将环境、资源最大程度的实现数字化。不同的教育阶段有着不同的数字化校园,小学初中学校为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初中校园为中等教育数字化校园,大学校园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其构建形式也各有差异。
  2)数字化校园的技术要求:数字化校园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化校园的长期持续发展,构造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这一框架的构建过程中不仅需以校园的需求和发展为前提,同时还需将目光放于校园现状,考虑成本等现实问题,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思路,构建更为成熟的数字化校园框架,符合发展趋势,尤其是消除信息的孤岛和应用孤岛,为校园提供一站式服务,面向校园的所有师生及工作人员,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校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目标始终贯彻“六个数字化”和“一站式服务”。所谓的“六个数字化”为环境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
  2 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
  2.1 设计过程的关键问题
  1)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所有在数据库中的数据都处于完整状态,若其中储存的数据有错误,便失去了数据库本身的完整性。在数据的输入过程中,由于数据的录入过程是人工手动过程,往往因为很多原因,导致输入的数据不正确或失效、遗漏。在数据的交换过程中,数据保持完整性是前提,只有保障的数据正确才能有效在各个应用系统中交换处理、应用数据。
  2)异构性: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常常表现为2个方面:系统异构和模式异构,所谓的系统异构为实现数据源交换的各个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间的不同而构成的系统。而模式异构为存储模式的差异性。如:层次模式、面向对象模式等,同种存储模式也有着不同的模式结构。
  3)数据冗余:指在数据源中产生的重复数据现象。没有好与不好的总体倾向。
  2.2 总体架构设计
  1)数据交换是一种能够实现高校内各个系统的集中整体、统一管理的方式,其责任重大,承担校园所有的信息、数据、处理结果等。其核心要做到:(1)保障信息的正确性与没有冗余数据,以免造成数据混淆;(2)保障为提供学校的决策数据;(3)保障只有一个数据维护者;(4)保障数字化校园数据的全面性。
  2)数据交换平台架构分为以下功能模块:(1)全局数据:对于全部数据源进行储存,也可称数据仓库;(2)支撑平台:包括所有硬软件、网络基础;(3)数据服务:包含相关数据的实体操作,是一种软件服务,为企业业务需求奠定基础;(4)系统管理工具:包括:数据抽取监控、日志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5)全局信息服务:通过对全局数据的查看,对于校园所有数据进行查询、打印、分析等。
  2.3 数据交换分类
  1)应用级的数据交换:应用级的数据交换路线为交换平台首先提供网址,其次调动其他系统对于该网址进行数据服务,接下来进行区分数据量,此过程根据数据量大小进行区分,随后通过http传递,最后反馈到数据业务系统。
  2)数据库级的数据交换:对于数据交换系统一般支持以下3种类型:ODBC数据源、文件、关系型数据库。直接进行数据库连接一般情况下有基础数据库可直接返回,其次对于存储数据的获取通过数据库级交换,CDC捕获机制只针对集成有变化数据,目的是减轻处理负担。
  3 数据交换的实现
  3.1 数据文件导入/导出/收发报文
  管理平台可支持ODBC的非Oracle数据源,平台是按照J2EE的规格开发的,在文件型或桌面数据库进行定时上传时,会将该数据自动抽取,从而将它放到指定位置和平台,对于业务系统若想查询或获取文件,也可直接访问平台搜索数据进行查询和生成文件。
  3.2 Oracle数据库透明网关/Dblink
  在数据系统中,若中介库的数据有所变化,将会及时通知交换中心,该过程以数据方式进行通知,其次对于异构数据而言,需要定期清洗转换,其转换过程往往将SQL?server数据库转换为Oracle标准格式。
  3.3 数据库脚本产生/转换器
  数据交换过程不可缺少数据的抽取与订阅,对抽取订阅的设计程序中首先需要有保存设置的功能,需要设计者合理设置,其次设计完成后可通过触发脚本并自动创建和执行,另外一方面,也可进行脚本的创建和保存,如DBF?To?Oracle,该过程便是一个数据库的转换过程。
  4 结论
  本论文通过文献参阅法、资料分析法并结合自身经验对高校数字化展开讨论,通过对高校数字化的准确定位、高校数字化数据交换的设计和实现深入剖析,发现如今很多高校未能准确的实施数据交换,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针对弊端需制定合理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高校数字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刁宇.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陆怀平.面向服务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兰州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216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