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养猪业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的规模化养猪业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如今养猪业朝着更为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同时与加工企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和猪肉消费大国,养猪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功不可没。21 世纪的畜牧生产不仅要能提供量多、质好的畜产品,生产效率高,而且必须成为“绿色产业”,对环境无污染,做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养猪业; 环境污染;市场发展; 应对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正在由农户散养式向集约规模化方向发展。国内一些学者已对中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生猪生产、猪肉消费、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等方面。
  生猪产业既关联到生猪的生产又关联到猪肉的消费,从较深层次上说,还关联到生猪产业的发展环境、战略制定、战略分析等等,涉及面比较广。规模化养猪在满足猪肉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及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规模化猪场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据2010 年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粪尿产生的 COD占到农业污染源的96%。畜禽污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养殖业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加快转变养猪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养猪成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然而,转变养猪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养猪业主体的行为转变,而转变养猪户生态行为的前提是养猪户生态意识的教育、培养、觉醒与形成。只有深刻把握养猪户生态意识的影响因素,才能促使养猪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1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
  1.1第一阶段 从建国到上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恢复时期,养猪生产是农民的一种家庭副业,目的是为了积肥与肉食品自给,养猪业的主体形式是千家万户的分散型养猪。
  1.2第二阶段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快速时期,养猪生产已开始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发展趋势,但传统养猪仍占较大比例。
  1.3第三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是我国养猪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我国农牧业的一项支柱产业。
  2我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养猪业在品种、饲料、繁殖、育种、生产工艺、疫病防治、规模饲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养猪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技术力量弱,生产水平低
  目前,发达国家的养猪业已基本实现养猪生产流程工厂化、自动化,猪肉产品标准化,在流通和服务领域已自成体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管理。而我国养猪企业除大中型企业能运用现代的畜牧科技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生产管理外,大部分养猪场工艺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下,猪的单产水平较低。
  2.2疫病复杂,兽医防控薄弱
  我国养猪是以农村散养为主体,存在着对畜禽疫病控制能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在疫病监测、诊断、预防、扑灭等环节上设施简陋、技术落后,直接经济损失比较严重。
  2.3猪肉质量下降,安全有待规范
  近年来,猪肉的品质和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许多养猪场(户)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无标准、操作无规程、管理无规范、制约无法规;生产过程中防疫消毒意识淡漠,饲料单一而不科学,非法添加禁用药品,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只顾产品数量,不顾产品质量。因此,发展养猪业必须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程序和监督检测,确保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4品种利用不合理,保种需要加强
  我国是一个猪种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地方猪种的某些生产水平不高。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盲目引种,无计划杂交,使得猪种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肉的品质及风味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品种与基因趋向单一化,从而使养猪生产系统的复杂多元结构与品种单一化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造成品种退化加快,优良性状的基因丢失。
  2.5环境污染突出,粪污需要治理
  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不仅表现在粪尿中氮、磷和恶臭气味对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而且还表现在病原体通过粪污扩散和传播对人畜造成潜在威胁污染。
  因此,只有中国特色养猪,才能发展中国现代化养猪业。
  现代化养猪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是针对传统养猪而言,是运用现代化养猪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活动,要求以最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生猪和猪肉产品。对中国而言,现代化养猪是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养猪者收入,保持农牧业良性生态循环,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活动。现代化养猪决不是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和企业化养猪的代名词,在中国还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庭院养猪,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牧良性生态循环养猪等。因此,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生猪生产发展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只有中国特色养猪,才能发展中国现代化养猪业。
  如今,养猪户数逐年减少,平均饲养头数朝向经济规模的方向发展,大型养猪场逐渐取代中小型养猪场等趋势,不仅止于中国,其他养猪业发展已久的国家,如丹麦、日本等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一整体趋势绝非单纯因为政府政策或某单一原因所造成的影响,而是一个总和的经济及社会变迁过程;随着这种共同变迁,中小型养猪场由于不具规模经济,会逐渐丧失竞争力而面临经营困境,最后不是黯然退出市场,就是必须寻求提升变革以求继续生存。
  养猪业存在的养殖风险、市场风险、贸易风险等日趋严峻,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 2007 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生猪产业扶持政策,诸如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对生猪良种进行补贴,对具备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的养殖场或养殖项目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对生猪调出量较大的县级市进行奖励,对重大疫病强制扑杀进行补偿和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进行补偿等。我国养猪技术水平,虽为国际养猪界所公认,但产业内部的整体体质如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卫生防疫等相较于其他养猪国家,实有极大的改善空间,因此为达养猪业的可持续经营,健全产业体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为必然的首要工作,更是未来养猪业能否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464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