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威宁县育肥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介绍威宁县的基本概况及畜牧发展情况,总结该县畜牧养殖发展中的肉牛育肥养殖提出建场及养殖技术,为促进当地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肉牛;育肥;养殖技术;贵州威宁
  中图分类号 S823.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263-02
  威宁县是畜牧业大县,育肥牛规模化养殖对威宁县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威宁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 威宁县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长江上游乌江支流发源地,也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地处东经103°36′~104°05′,北纬26°30′~27°25′之间。地势从东南向西北缓平抬升,平缓开阔。威宁县总面积6 295 km2,平均海拔2 200 m。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冬春干旱,秋季雨多[1-3]。年降雨量960~1 100 mm,年平均气温10.4 ℃,无霜期195 d。
  1.2 社会经济状况
  威宁县是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4-5],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全县辖39个乡(镇)、社区,620个行政村(居)委会,3 872个村民组。2014年末总人口140.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4%。据统计,全县2014年农业总产值71.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557元[1],畜牧业产值21.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9%,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1 420元[1-6]。
  2 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
  2.1 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状况
  威宁县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有中国南方草地“畜牧之乡”之美称,是贵州半细毛羊的主产区。威宁火腿、 威宁四堡黑山羊、威宁黄牛享有盛誉,其中威宁四堡黑山羊是贵州省的优良地方品种。多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威宁县始终重点抓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并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县各种牲畜存栏172.37万头(匹、只),其中大牲畜存栏28.49万头,出栏8.5万头;猪存栏97.54万头,出栏85.01万头;羊存栏46.34万只,出栏29.75万只;家禽存栏188.75万羽,出栏163.49万羽;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分别达9.76万、0.80万t。
  2.2 草地资源状况
  建国初期,威宁县草地面积为3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6.98%;1985年,经县土壤普查资料统计,草场面积为20.9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22%[1-2];截至目前,全县有天然草山草坡面积、人工草场人工草地保留面积分别达19.100万、2.573万hm2。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等为人工草地种植的主要牧草;画眉草、白三叶、细叶苔草、西南委陵菜、羊茅、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为天然草地上的主要牧草品种。
  2.3 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
  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威宁县的粮食生产。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并以此推动威宁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国科学院任继周院士、甘肃兰州草原生态研究所蒋文兰博士等专家在威宁县实施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多个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取得显著的成绩,创建了南方种草养畜的著名“灼圃模式”,将科研、示范、推广有机结合[1-2]。“六五”期间,国家农业部在威宁县飞播牧草0.7万hm2取得成功,威宁县承担了国家“南方草山草坡建设和发展畜牧业”的有关项目[1-4]。威宁县先后引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新西兰政府援华的草地绵羊生态农业系统项目,以及香港乐施会、国际凯尔组织的发展项目[1-3]。近年来,先后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项目、“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项目、“国家科技扶贫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1-2]等重大项目,推动了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3 育肥牛饲养技术
  3.1 合理圈舍规划及设计
  3.1.1 养殖场的选址。选址应达到动物防疫合格条件,不破坏、不污染周边环境[1-3]。结合威宁县高海拔地区地貌、气候条件等特点,养殖场应选在山的南面,确保冬季背风向阳。
  3.1.2 场区设计。场区分为4个功能区,即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饲草饲料供应区、污染隔离区。分区布置时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原则,同时根据场区规划,做好牛场布局,科学组织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按照牛群组成和饲养工艺来确定各作业区的最佳生产联系,科学合理安排各类建筑物的位置配合,根据动物卫生防疫要求和安全规定,保持场区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控制手段与设施的投资适度,使投资利润率达到最高;结合威宁县情,尽量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运行成本;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与配套设备,尽量选用能够提高生产水平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考虑肉牛行为习性的要求建立蓄水池、沼气池、青贮池(窖、塔)等配套的附属设施。牛舍选址应在住宅区下风口,距离居住地5 m以上,且位于水源下方。
  3.1.3 圈舍设计。牛舍采用双列封闭式设计,为砖木或钢架结构。牛舍高4 m,长25 m,宽8 m。每栋圈养牛50头,牛舍总面积200 m2。中间为2 m的饲喂通道,饲喂通道两边为饲槽,饲槽高于牛床20~25 cm,牛颈枷底部用15~20 cm高的混凝土将饲槽与牛床隔开,保证饲料不被污染。饲槽后接牛床,牛床长1.7 m,坡度为2.0%,前高后底,平均每头床宽度1 m。粪尿沟宽30 cm,深15 cm。粪尿沟后过道1 m,便于清理粪尿。牛舍顶棚应采用彩钢瓦面板房顶,顶上应有通风换气口,牛舍内地面及牛床为水泥结构。   3.2 育肥牛品种选择
  选择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及其杂种肉牛[1-2]和本地改良肉牛架子牛,这些牛品种的体形外貌和肉用性状明显,适宜短期育肥[1-5]。利木赞牛生长速度快,早熟易肥,体质结实,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质细嫩,瘦肉率高,屠宰率65%~70%。夏洛来牛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具有皮薄、肉嫩、胴体瘦肉多、肉佳味美的特点,屠宰率最高达50%。西门塔尔牛耐粗放,适应性、抗病性及繁殖力均强,肉质好,是优秀多种经济兼用品种,经育肥屠宰率可达55%~65%。本地改良肉牛耐粗饲,适应性、抗病性强,体质结实,屠宰率50%左右。
  3.3 合理饲料配给
  3.3.1 育肥前期(预饲期)。约15 d。新购入的架子牛,饲料应以优质粗饲料为主,适当增加食盐,并补足饮水[1-3]。从进场的3~4 d起可喂给精料,日粮蛋白质含量为12%,喂精料1.5~2.0 kg/d,提高其适应性[1-5]。
  3.3.2 育肥中期。时长50~60 d。育肥牛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快。应增加各种饲料的喂给量,粗饲料自由采食,日粮蛋白质含量为11%,精料喂量3~4 kg/d[1-2]。
  3.3.3 育肥后期。为30~45 d。应减少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日粮蛋白质含量为10%。增加日粮中的能量饲料。精料喂量超过5 kg/d。育肥牛出栏体重标准为450~550 kg[1-2]。
  3.4 搞好疫病防控
  3.4.1 严格消毒。严格分离净道和污道,进料和出粪通道[1-2]。生产区大门口要建立消毒池和更衣消毒室。消毒池宽于门、长于车轮1.5周,池内投放消毒液并经常更换,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消毒[1-4];消毒室内吊挂紫外线灯。每天清扫干净畜舍及其设施设备,及时清除每天吃剩的草料,每周消毒1次,始终保持清洁、卫生、干燥。要保持饮水槽内清洁卫生,经常换水,每周彻底清洗1次。
  3.4.2 免疫技术。对于购进的育肥牛,夏季主要防控疥癣,春、秋季主要驱治胃肠道线虫。在免疫季节对育肥牛注射免疫疫苗。应按照免疫程序规定的内容对养殖小区内所有牛群进行疫苗预防注射[1-2],确保各类疫病免疫率要达到100%。对病死牛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4.3 规范粪污处理。规模化育肥牛场中牛粪采用堆放发酵,也可以采用沼气发酵的方式充当有机肥使用[1-2]。堆放发酵时要注意“三防”(防溢流、防雨、防渗漏)[1-4]。
  4 结语
  育肥牛规模化养殖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节约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掌握育肥牛养殖技术,生产优质牛肉。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使育肥牛规模化养殖场实现规范化生产,促进养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李富祥.威宁县喀斯特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80.
  [2] 李富祥.威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略见[J].农技服务,2014(5):203-205.
  [3] 育肥牛饲养管理技术[EB/OL].[2015-06-22].http://www.docin.com/p-485394996.html.
  [4] 沈宽泰.育肥牛养殖中的关键技术探讨[J].湖南农机,2010(7):82.
  [5] 陈永祥.育肥牛饲养管理要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9):50
  [6] 岳润杰.育肥牛饲养技术要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3):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561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