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锆”塑不一样的晶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如果还是沿用老的工艺,这个已经26岁的“晶安高科”,也许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倒在了锆行业的舞台上。
  如果不创新,只生产基础产品,这个“蜗居”在江西安义县乡村的工厂,也许已被杂草埋没,被市场抛弃。
  如果不是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加入,建院士工作站,这个山里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今天全国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不可能引领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如果不是晶安和过程所合作、融入、互补,晶安要做锆行业领头羊的梦想无法实现;同样,科研团队的科学理想,少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失去了一次放飞的机会。
  晶安人说,晶安塑造了“锆”;院士工作团队,用不一样的“锆”,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晶安。
  不一样的联姻:“私人订制”
  谈起江西晶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过程所的合作,双方都有同感:“我们是私人订制”。
  晶安搞了多年的锆,算是轻车熟路。2011年,产品价格进入巅峰。好日子会继续到什么时候?晶安能“永安”吗?科研团队带头人、晶安公司总经理黄桂文说:“虽然锆是具有战略意义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但晶安过去大多生产基础产品,生产过程能耗、排放偏高。而高端应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却不在中国。所以,要说理想,提高技术水平就是理想,把高附加值的产品造出来,就是理想。”
  晶安人的理想,正是晶安独立董事、中国著名稀土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的心愿。他深感晶安的出路就是走绿色之路。他找到中科院过程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张懿院士是我国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她一听介绍,兴趣大增:锆行业是冷门,绿色生产是其软肋,大有研究前景。75岁的她和张国成院士到晶安来调研、分析、讨论。
  晶安人的理想和科学家们的理想交织在一起。很快,2012年11月,江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科协批复,在晶安成立院士工作站,在全国锆行业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
  不一样的团队:“一旦科学插上理想的翅膀,我们就能赢得胜利”
  晶安科研团队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女性居多。院士工作站女性就有7名。在连续碱熔和酸解絮凝脱硅攻关小组,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另一个“不一样”,就是理想埋在心中,奉献写在行动上。在晶安中科院试验基地,办公室四面墙上,各挂着一幅科学家画像。法拉第画像下,是法拉第的名言:“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张懿院士说:“科学的确需要幻想,但我想改一个字:‘一旦科学插上理想的翅膀,我们就能赢得胜利!’”
  埋头实验的团队成员谈理想、讲奉献,都很腼腆。薛天艳博士说:“我们都知道锆行业存在这么多难题,所以,说近一点,我们想找到先进的技术;说远一点,就是要引领这个行业清洁生产、高端发展。”
  “连续碱熔”工艺,是科学插上理想翅膀的产物。传统碱熔工艺为间歇工艺,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攻关小组提出了分步连续碱熔新技术。试验过程中,张懿院士驻扎现场指导,回北京后经常召集攻关小组讨论。她说:“新工艺是研究出来了,但原理在哪,为什么能实现连续,必须研究清楚。”攻关小组沿着她指的方向,在晶安做完实验,又到北京实验室做基础研究和分析,来回奔波,不计其数,不厌其烦,不怕辛苦。
  不一样的“反应”:“在化学领域是没有废物的”
  在团队办公室墙上,有一句化学家侯德榜的话:“在化学领域是没有废物的。”
  晶安科研团队通过“化学反应”,证明了这句名言:已从锆资源中提炼出了钪、铪。原来资源利用率只有65%,如今,剩下的35%正逐渐成为晶安的“宝”。
  同样,晶安和团队的合作也起了“反应”:“在科研合作领域,全是宝贝。”
  晶安董事长张宇说,团队来晶安,等于把一个智库带到了厂里。晶安抓住机会,组建了一支由青年骨干组成的研发队伍,与团队一起实验、交流。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总经理黄桂文更喜欢“团队带头人”这一头衔,上班时间,他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车间。分析化学高级工程师陈忠锡,负责协调新工艺在生产线上的验证和试验样品的检测,经常和博士们一起加班加点。应用化学高级工程师吴江,分管晶安的生产。应用氨氮废水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时,需要安装大型蒸氨塔设备,他和科研人员一起,奋战了一个多月,出色完成了设备的安装调试。在科研团队带动下,晶安建成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南昌市锆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改造10余项。
  晶安车间多,厂区道路交错。公司规定,凡有创新精神和特殊贡献的优秀员工,可用他们的名字为厂区道路命名。职工走在焕良大道、仲贵大道、退珍路、彩华路、仰金路上时,觉得很有面子。今年,科研团队成员们突然发现,在中试基地门前大道旁,插上了一块特殊的标示牌:“博士大道”。团队成员宋静说:“以前,我们私下把这条路叫‘天艳大道’。因为我们薛博士天生艳丽,吃的亏又多。没想到晶安跟我们想到一块了。”
  更深层次的“反应”,是观念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升华。黄桂文对员工说:“博士们每一项课题的提出、实验的步骤、方案的确定、细节的分析,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我们要向他们的严谨学习。”宋静也深有感触,她说,以前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只要路子打通就行。但到了晶安,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我们必须从企业角度出发,考虑成本,增加企业的抗压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不一样的硕果:“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晶安中试基地办公室墙上,达尔文画像下面的话是:“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晶安以前的生产现状,是劳动效率偏低,能耗、排放和成本偏高。科研团队“整理”这些事实,为晶安找到了最好解决方案和科学结论:
  ―研发碱熔盐连续分解锆英砂及盐酸体系深度脱硅技术,完成了吨级试验与万吨级产业化设计。新技术实现锆英砂连续碱熔分解和氧氯化锆一次结晶,可降低蒸汽耗量约20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硫约15吨/年,降低员工劳动强度30%。
  ―研发氨氮废水吹脱及资源化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已完成产业化应用。
  ―研发含锆废料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新技术,已形成年产3000公斤高纯氧化钪生产线。
  ―研发废碱液、废硅渣的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技术,建成年产3万吨五水偏硅酸钠生产线,并且可回收氧化锆60吨/年、锆英砂150吨/年。
  ―解决设备热效率低问题,完成生产线碱烧炉设备改造、蒸汽二次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高纯氧氯化锆生产技术中萃取工艺升级等,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690万元以上。
  “质量铸就尊严,科技塑造晶安。”这句打在晶安公司门口LED显示屏上的标语,是员工们的心声,更是科研团队的梦想。现在,这一心声得到了市场肯定的回应,这一梦想,正在锆行业变为现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647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