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范院校电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该文分析了近来年黄冈师范学院电工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师范院校;电工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地方师范院校的电工专业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生源减少、经费紧张、发展受限的恶性循环,主要是因为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关键[1]。
  1.创新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师范院校电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综合素质的通才,又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才是普通高校理工专业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通才,而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所欠缺,电工专业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师范院校电工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确保用人单位“能用、快用、好用”,又能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它面向实际,岗位针对性强,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突出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其内在要求[2]。
  实践能力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是人们改变客观现实的创造性活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创新的结果和效果要通过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体现出来。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思考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等。对于师范院校电工专业而言,应重点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师范院校电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重理论,轻实践[3]
  因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本科教育的影响,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在对待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存在偏差。政府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宏观上重视很多,但实际行动较少;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但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低;普通高校对实践教学改革行动不快,步伐较小,效果不明显;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不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2.2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不科学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未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着数量多、设备少、质量差的问题;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着实验管理人员少,管理实验室多,服务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在实验室使用方面存在着实验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只被看作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验教学所占课时少,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的问题。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因校企双方都以获取异质资源为目标,但双方能为对方提供的异质资源不对等而不能满足对方要求,往往出现校方热,企方冷的现象,只能建立松散型的合作关系;在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方面,因没能建立长效的双赢机制,经常出现平时方一边,用时管一管,基本是停滞的现象;校外实习基地的使用上,有的还停留在学校仅用它来完成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仅用它来临时获取廉价劳动力这一浅层次和低水平上。
  2.3 在实践教学的保障上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政府在对企业、学校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上约束力不够,指导性不强,宏观号召多,实际推动少。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感不强,没有长远发展眼光,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严重。学校在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机制上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学生因受到考级、考研、就业等影响,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时间少,效果差。因此,对于师范院校电工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已经出现了制度机制保障不到位,经费投入不到位,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学生参与实践不到位的问题。
  3.加强师范院校电工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为出发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聚焦
  3.1.1 企业要面向未来,成为高校实践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企业要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要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上,着眼企业长远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学习型企业,强化生产经营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1.2 高校要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建好实践教学的主阵地
  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不能仅仅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真正把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这一问题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到企业追求效益,创造利润这一现实需要,要整合、优化、利用好学校优质资源,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
  3.1.3 学生要对就业准确定位,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人翁
  一些师范院校电工专业毕业生,没有认识到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由“精英需求”转变为“大众需求”,部分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盲目追求,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去锻炼,对企业现实提供的岗位就业积极性不高,还出现频繁跳槽换岗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就业能力低,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发挥实践教学的主体意识,增强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2 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侧重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用力
  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师范院校电工专业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内容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训教学,完善实习教学是其主要内容。   3.2.1 立足院系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
  相关院系要瞄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尝试改变按课程开设实验的做法,多开设综合创新实验,拓宽实验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和不断操作摸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项目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新成果,积极开展多媒体和仿真教学,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3.2.2 依托学校建立电工电子实践中心,加强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电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历教育过程,且应占有一定的课时比例。师范院校应通过学校电工电子实践中心来进行实训教学,广泛开展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科目,加强对学生的设备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课程设计要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课题应是在专业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技术应用性课题,可提前布置,要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教师实际科研相结合,与到企业毕业实习相结合。可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以课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3.2.3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完善实习教学
  师范院校要根据电工专业特点,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选择合作企业,努力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并主动向企业输送,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推荐毕业生,参与产品开发,宣传企业文化,帮助拓展服务范围,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建立相互信任、彼此依赖、合作双赢的持久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以毕业实习为主的实习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实习,学生可增进对企业的现代化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能加快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转化,提高职业素质。
  3.3 以不断强化立体保障为基本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求突破
  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立体保障体系涉及政府、企业、学校和师生,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各方必须真正重视、真心参与、真诚投入,充分发挥立体保障体系的保障效能。
  3.3.1 人才支撑
  专职化、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力量。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实行教师、工程师双联导师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吸引工程师走向课堂参与实践教学,在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开发培训教材、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中相互取长补短,努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还要积极完善实践评价机制,从课时安排、工作量计算、工资福利发放、职称评审和培养使用等方面着手,努力解决实验课和实践教学师资不受重视的问题,增强实践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2 经费保障
  学校要多方筹措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申请国家拨款建设学校电工电子实践中心,争取省市协助建设重点实验室,协调企业赞助更新和添置仪器设备,立足自身筹集经费培训教师和激励学生。政府有必要对校企合作给予财政支持,以补偿合作风险,创新基金资助;企业有必要从产品研发经费中适当拿出部分经费保障实践教学;学校有必要为实践教学单独提供经费,以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6-78.
  [3]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 2004,10:186-187.
  基金项目:黄冈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2ce29、zj201259)。
  作者简介:韦春玲(198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黄冈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和高教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2685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