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卓越工程培养模式为研究背景,界定了该模式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基于此从工作组织、论文选题、指导教师遴选、过程管理、答辩组织等子环节深入探讨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体系的构成及运作模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本科毕业论文;提升体系;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实施的一项高等工程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卓越工程师计划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过程监控等各子环节均其自身特色,本文以卓越工程师专业为背景,明确卓越工程师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讨论如何构建满足需要的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体系,以更有效地综合考核学生学业能力,检验校企合作水平。
  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需要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外,还有其鲜明的特有属性。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文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基于以上培养目标,主要从以下角度构建卓越工程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体系。
  2.质量提升体系
  2.1 工作组织
  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一般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工作指导小组,统筹安排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包括选题、开题、答辩等。在卓越工程师专业背景条件下,企业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学单位应与相关企业联合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小组,其具体职责如下:制定卓越工程师专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监管选题和审题工作;审批指导教师及答辩委员会人选;检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并进行最终的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合作企业必须与卓越工程师专业背景接近,有充足的专业技能人才及设施设备,满足学生实践活动需要,且愿意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作。
  2.2 选题工作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题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论文选题工作一般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一般是学院教师定题,学生被动选题的固定模式,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的自主性较低,忽视了其兴趣及特长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部分题目重复性较强,缺乏创新性。此外,一些题目过大过空,脱离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与就业脱轨严重等。
  卓越工程师计划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卓越工程师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为保证选题质量,务必做到每人一题,且三年内题目不得重复。学生在企业工程实践期间深入调研,可主动提出毕业论文建议题目,经与导师论证后正式立题,也可企业导师直接指定论文题目。由于选题来源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可以有效保证选题的实用性与创新性。鉴于毕业论文工作进度紧迫性,选题工作必须于第8学期第4周前完成。
  2.3 指导教师
  鉴于工程实践能力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性,因此卓越工程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应由所在高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完成,即包括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为保证指导质量,每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原则上不超过3名。
  企业导师理论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了解本科生教学培养规律,学风正派,熟悉企业生产相关理论知识及运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愿意承担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企业导师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基于前期调研进行选题;指导学生完成开题,制定论文大纲或设计方案的技术路线,完成论文期间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与学校导师加强沟通,互通有无,协调保证指导质量;落实并拓展论文成果,对指导工作进行总结,向校方反馈,并协助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
  学校导师应熟悉学位条例,了解本科生教学培养规律,政治思想和数学水平过硬,治学严谨,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学校导师的主要职责有:协助企业导师完成选题工作,把好理论水平关口,保证选题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指导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完成对学生的过程考核评价;严把论文格式及规范关口,指导学生按照规定格式修改及完善毕业论文。
  此外,为提高广大校内导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对卓越工程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热情,学校可以适当提高相应的工作报酬;制定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并对考核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2.4 过程管理
  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毕业论文全部在学校完成。鉴于卓越工程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更加面向于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学生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用于企业工程实践调研,为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可以将毕业论文执行过程分为主体框架搭建阶段和后期完善阶段。其中主体框架搭建阶段为第8学期4至12周,主要在合作企业完成;后期完善阶段为第8学期12至15周,主要在学校完成。
  主体框架搭建阶段企业导师每周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进度,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并指导学生进行整改,并定期与学校导师沟通,保证信息畅通,互通有无。后期完善阶段学校导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相关规范修改并完善毕业论文架构,提高毕业论文理论深度,保证论文整改后达到答辩所需标准。
  学生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期间应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个人及所携财物安全。充分发扬自身主观能动性,虚心向企业导师及相关工作人员请教,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的工作要求,并主动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工作进度,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为了规范各方安全责任,学生工程实践期间应与学校、相关企业共同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响应机制。为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应酌情为学生购买保险,并酌情为学生在校外执行毕业论文期间的差旅、食宿等给予一定的补贴。
  2.5 答辩与成绩评定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应向所在学院提出答辩申请,学院审核后应提前公布具有答辩资格的学生名单,以及具体的答辩时间安全进度表。当毕业论文评阅不合格,或本科学习阶段有严重违纪行为不能获得答辩资格。与传统模式不同,卓越工程师专业在设立答辩小组时应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加入,以增加学术交流,更好地检验毕业论文成果的创新价值与实用性。与传统模式类似,答辩过程可以包括成果陈述和答辩提问两个环节,每个环节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答辩小组依据学生论文质量与答辩临场发挥情况,评定答辩成绩。
  鉴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毕业论文组织及过程管理的独特属性,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由3部分构成,即校内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企业导师评阅成绩以及答辩成绩,三者占最终成绩的权重可分别为30%、30%、40%。为避免传统的单一静态评价造成的消极效应,校内导师评阅成绩与企业导师评阅成绩同时包括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两个部分。静态评价包含选题质量、论文框架结构、规范性、创新性以及实用价值等,动态评价则主要包括论文执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主动性、纪律性、写作态度等,且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权重分别为70%与30%。
  答辩工作完成后,所在学院应组织专门人员对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进行统计,推荐质量较高的论文参评院级或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对本年度的毕业论文组织、指导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以此为基础对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办法进行修缮,为来年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支撑。
  3.结语
  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卓越工程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组织、指导等工作涉及要素较多,系统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更强,因此工作难度相应增大。卓越工程师专业所在教学单位应站在系统全局角度,从选题、指导老师选派及组织、过程管理、成绩评定等各个子环节深入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培养面向企业工程实践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0:4-5.
  [2]彭金栓.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电子世界,2013(3):179-180.
  [3]孔小红,马晓燕,薛丽梅,江传力.从选题入手谈应化专业毕业论文改革[J].广东化工,2011,38(5):282-284.
  [4]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l(9):46-47.
  [5]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l1(8):23-24.
  基金项目: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No:1203016);2012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研究项目(No:1201009)。
  作者简介:彭金栓(1982―),男,安徽太和人,博士,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道路交通安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2685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