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程一体化教学成为普遍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各个高职学院都在探索将传统的教室和实训室融为一体,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本文将探索在企业工作岗位上实施“教产融合”,实现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产融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为了推行工学结合,突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各高等职业院校将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的重点,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探索“教产融合”教学模式,即将生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既不影响企业生产,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能力,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在进行改革试点中,以重庆市教委2012年教改项目“基于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背景,首先选择了社会声誉高、信誉好的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单位,并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加入到教学改革研究组共同研究。
  1 教产融合的优势
  “教产融合”,指职业院校与社会上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愿意加盟校企合作,通过利用优势资源,进行产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的实施性教学生产计划,为课程一体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学到能力,让学生加入生产,让生产产生效益。实现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教学目标即生产任务、教学内容即生产规范、教学标准即生产标准、教学训练即上岗生产、教学考核即生产绩效考核。
  1.1 满足企业需求
  教产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同时完成了课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企业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为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和降低员工入职培训成本奠定坚实基础。
  1.2 满足学校需求
  教产融合是职业院校课程开放式式教学的重要标志,符合职业教育理念,也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不仅将优势资源最大化使用,还节约了教学运行成本。同时,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已经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层面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了解企业文化,学习新知识,了解新工艺,掌握新技术。教师将这些新内容溶进教学中,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 满足学生需求
  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辅助设计激励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学习结束后,基本能够真正地掌握工作中的操作技能。同时,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为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 教学改革思路
  由于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就是生产过程,与传统的在一体化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有较大的区别。如果教学条件不满足、教学组织不好,将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实施教学前,从合作企业选择、教学条件准备、教学过程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2.1 转变教学观念
  将教学和生产融为一体是对课程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教学管理事件等高发问题,很多职业院校不愿意尝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部在校运行课程教学,即使是一体化教学或实训也离不开传统思想的束缚。毕业顶岗实习虽然放到企业,几乎将整个过程交给了企业,学校很难掌握学生的动态表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与企业接轨,与职业标准接轨,尝试多途径参与到企业运行中去。
  2.2 建设教学基地
  选择社会声誉高、信誉好、管理规范、一次性至少可容纳40个学生、有社会回报意识的大中型企业作为教学基地。根据专业和课程需要,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与要求,突出“教产融合、职业精神、企业文化”的理念,并与企业协商制定“教学和生产”冲突的预案,避免发生影响企业和学院声誉的负面事件。
  2.3 编制特色教材
  无论是规划教材,还是普通的校本教材,结合工作实际较弱、部分不符合各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具有大众化特点,针对性不强。因此,在实施教产融合一体化教学时,要结合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传承、职业道德修养、工作岗位流程及考核标准,甚至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等,校内教师和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共同开发,突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标准、成果考核”。
  2.4 组建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一体提倡专兼结合教师队伍,行业企业专家、业务骨干参与学校课程教学。其实专兼结合真正精髓在于不仅仅企业参与教学,还需要如何与校内教师衔接、融合的问题,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专兼脱节的问题。因此,在组建教学团队时,企业必须选拔一批即懂管理、又懂业务,且沟通能力强的人员参与教学,学院必须选拔有一定企业经验、尊重企业的教师。达到专兼教师协调合作,才能实施好教学。
  2.5 组织课前培训
  课前培训是独特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服从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认同企业文化、尊重企业职业精神,按照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执行学习和生产。课程培训都是由企业培训讲师组织。培训结束,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学习和生产的要求。
  3 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是教产融合中最复杂的、最困难的阶段,教学组织既要满足企业生产要求,又要达到学校的教学目标;学生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有了前期充分准备工作和相关制度保障,教学过程管理问题将迎刃而解。
  3.1 学生日常管理
  学生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已经养成了迟到、早退、缺席、不遵守课堂纪律、厌学等不良习惯。在实施教产融合时,可能会把这些思想和行为带入其中,造成纪律涣散、安全意识差、目标意识差、心理承受力低,成了最大的障碍。辅导员和企业中层管理共同做学生思想工作,优秀毕业生谈体会等方式,促使学生转变观念,行为自然就端正。
  3.2 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组织是一体化教学的核心,也是最困难的环节。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符合企业生产需要,则要求教学与生产想融合,即学生身份与准员工相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流程及标准想融合、技能训练与生产想融合、指导教师与管理班组长想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以校企合作编写的特色教材为基础,按照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岗位职责逐步实施,校内外指导教师相互协作,每个团队不超过10人,基本实现一个教师指导4-5名学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进而锻炼了技能。
  3.3 课程考核及绩效评价
  课程考核依据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作业绩。职业精神主要是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劳动纪律、责任心以及维护企业的声誉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课程考核采取没有上限和不合格的措施,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绩效奖励办法,学生超额完成任务,执行加分政策,并不封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如果没达到目标,学生自己花时间或靠团队补业绩,既鼓励了业绩不好的学生,也训练的团队合作精神。
  4 结论
  在探索教产融合教学模式过程中,首先将《保险营销》课程作为试点,陆续将《营销职业精神训练》课程作为推广,已经进行了六批次的教学实践,实践学生都已经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企业高度赞许实习学生较快进入工作状态、社会能力显著提高,最重要的是表现出较好的敬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学生反响也很大,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训练,更重要的是磨练了意志,养成了不怕吃苦、敢于争先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和企业也共同探索了一些管理经验、探索出一条实现三赢的教学路子,值得在其他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井清.基于“教产融合、工学一体”模式下的《汽车美容》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咨询,2011(35):183-184.
  [2]杨敏.基于“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3(10):5.
  [3]杨敏.基于“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学生管理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3(12):3.
  [责任编辑:曹明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2686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