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是传播知识、创新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全社会、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我结合本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和谐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到课堂的“民主”和“自由”感,才有利于学生放开心扉,活跃思维,才能去主动地去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切实放下不必要的架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所谓“乐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还与高涨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究,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只要创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引导者,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充当引路人、军师和伙伴的角色,把微笑、激励、信任、赞许、认可带给学生,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牢创新基础
  学习兴趣是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内动力,是创新的源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带着浓厚兴趣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用心思考,而且还能使学生融入活跃氛围中,进入学习意境,开展高效率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兴趣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一是妙设导入。激发兴趣一节课的好与不好,与导入有直接关系。一个好的开始,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如何在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设疑导入新课。小学生的问题比较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上新课前,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也可以就课题设疑,让学生猜测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意图等等,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故事引入新课。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可以利用这一点,经常在讲授新课前,讲一些与内容有关的短小故事。二是穿插游戏。低年级学生学得快,但记忆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且疲劳。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劳逸结合,穿插一些游戏形式的练习、对话、活动,供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三是直观演示。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以看促想带说,激发学生用心观察、积极动脑、勇于探究,是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幻灯、电脑)演示设计的教学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意境,以“观一思一议一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的重要手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怀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学生有疑问,这是求知欲的体现,这必将促使学生去深度思考、用心探索,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用心思考,勇于提出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变相思维能力,针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使问题更透彻、更全面,此时教师应大胆让学生各抒己见,使他们置身于深度探索的气氛中。如: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了解哪些内容?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内外两个刻度各有什么用处?”“只设计一个刻度行不行?”“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得出满意的答案。由此可见在教学中, 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也就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会激发其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例如,一道数学问题:有一条水渠,甲工程队单独修要16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修要12天完成,现在甲工程队先修了8天,剩下的让乙工程队修,问乙工程队还要几天可以完成?学生都能按照常规思路做出(1-1/16×8)÷1/12解答。若教师要求用别的方法解答,可能学生会一时想不出,这时就应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得出了:12×(1-1/16×8),12-1/16×8÷1/12。这就是教师在鼓励学生们多向思维。通过教师的潜心诱导,帮助学生开拓新思路,使他们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享受发散思维这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逐步发展为较稳定的思维倾向。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就会做出“还有其他解吗?”“试试看,从其他角度分析一下!”的多向思维。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已学知识,积极创设活跃思维、积极探究的情境,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策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渠道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创造能力。同时,教师在点拨时尽可能将已知信息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多方向扩散,从而呈现更多的信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全面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5.借助自我展示园地,让学生体验创新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必须为孩子们创设大胆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我校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自我展示园地,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一是作品展示交流。由各班级推选出优秀作品张贴,主要是学生的绘画、书法、作文、手工作品等作品展示出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每月更换一次。二是目标展示激发。在教室内部的墙壁上张贴班级名言警句、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丰富教室文化,引导学生进行“自动参与、乐于钻研、勤于动脑”的尝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创新,使学生充分锻炼自己,自信展示自我。三是自我管理锻炼。把自我展示园地管理全部交给学生,由小组长具体负责,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动手协作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积极的健全个性,全面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的思路,来开展教学活动,竭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过硬、自我发展意识强烈、创新能力过强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2687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