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生就业路上的德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就业观念和德育教育尤其重要,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做到既注重挖掘自身潜能、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重视中职毕业生的德育教育、启蒙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正确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学专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主动适应职业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观念;德育教育
  2005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可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从我校学生情况看,一是学生规模增加,就业安置量增大;二是学生就业期望值越来越高;三是重复安置,部分学生安置就业后因岗位不适应、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原因,需要二次安置甚至是三次安置。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就业路上出现的德育教育越发显出它的重要性,发现了许多不容回避的一些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从中职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方面浅谈一点看法。
  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
  明朝宋应星有诗云:“一人浑身有几何,学书不成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人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只有专执于某项事业,才能取得成功。作为一名中职生,首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即有自己明确的就业目标,才能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努力争取达到的预期结果。有的放不下架子,不愿干脏活、累活,一味追求舒适、热门、高报酬的工作;有的朝三暮四,动辄辞职、跳槽。所有这些,都是缺乏自我定位意识的表现。因此,在这个时期,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首先,要正确估价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然后,帮助学生克服谋职一定要一步到位的思想。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工作岗位不够理想,就会错失许多起步的良机。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大就业”的思想,即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包括合同制、社会招聘、自谋职业等,不管在什么领域,也不管固定工还是临时工,只要依法从事一定的职业,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都属就业。
  二、帮助学生把握好就业过程中的几个原则
  学生就业有目标才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有动力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一定帮助学生把握好就业的原则,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就业过程中还是需要共同遵循一些原则。
  目标定位原则: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的定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实用型专门人才。我们必须告诉学生根据这一个目标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国家要求,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实际。
  量力而行的原则:不同的行业因其性质、特点不同,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也不同,任何人都不是全能全智的。因此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识水平、身体素质、能力高低等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否则的话,学生在工作中,力不从心,困难重重,不仅仅效率、效益低而且可能发展不下去。
  发挥特长的原则:虽然从总体而言,人和人之间没有多少根本性差别,但是就具体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等,人和人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有所成就。
  三、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
  学生读一回书,希望自己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对于“理想”有些同学理解出现误区。那是一份“即省力,又不辛苦的,工资又很高的”工作。而现实这样的工作根本就找不到,于是学生心理有一种落差。觉得上当受骗了。因此,即使学校给学生找到了工作,这部分学生也不会珍惜,由此而带来了矛盾。所以,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一是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只有我们自己创造价值,才能为自己取得相当可观的回报。二是上好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观的重要课程, 职业学校应抽出拥有多年教育经验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 并加大该课程的分量。教师授课时, 除了讲当前的就业形势外, 还应结合往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成绩、走过的弯路和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 使学生认清形势的同时, 激发学生投入未来工作、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把加强学生就业的德育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
  在具体就业指导和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问题教育
  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自身发展和思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比如说,学生就业后辞职,在重就业的过程中,听说这个企业不如以前的企业,有一部分同学放弃这次机会,即使没放弃的学生也处于观望的状态。这种问题的出现,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
  2、 角色教育
  主要指学生从学生生活顺利地转化为职业生活。这种转化必须让学生知道,学生和一名职业人的差别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及集体责任。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3、规范教育
  学生从校门走出,又走进厂门。这期间最重要的转化是规则的转化。由原来的校规校纪转化为厂规厂纪,下班后要遵守社会的法规法纪,而且还要认识到这些规据的意义和内容。因此,在校期间帮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树立法制观念,经常告诫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能随心所欲,放纵自己。同时,要求学生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除了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外,还应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其树立法制观念。
  4、价值教育
  在学生就业时,及时指导学生转变思想,及时向学生展示和张扬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体系,论证它的合理性,使之认同和接受。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就业教育就是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的一种教育,它与非毕业班的学生无关,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就业观念的树立与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没有明确的就业观念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定位。所以说把就业教育提前开展,不仅有利于引导非毕业班的学生尤其是新生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也有利于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因此,就业路上的德育教育是应引起每位教职员工的重视,做到“人人是教师,节节有德育”, 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坚定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家华 ,黄天贵. 思想道德修养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2: 8 - 33.
  [2]封喜桃.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 J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26 (6) : 90 - 93.
  [3]李胜玉. 关于职业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的构想 [ J ]. 职业教育研究 , 2004, (12) : 50.
  [4]赵宗峰.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 J ]. 北京教育 , 2004, (12) : 45 - 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2707419.htm